《江南·長篇小說月報》2018年第6期目錄
王安憶 考工記
評論 百代過客、無根浮生 / 陳若谷
——《考工記》的頹然美學營造法
訪談 看不見的城市,
致王安憶的《考工記》十問 / 李屏瑤
陳 河 外蘇河之戰
評論 戰爭中的人性與意識形態 / 王春林
創作談 為什么我要寫這一場戰事? / 陳 河
石一楓 借命而生
評論 “那條漆黑的路走到了頭” / 岳 雯
——讀石一楓《借命而生》
評論 石一楓的寫作與“新時代文學” / 李云雷
——讀《借命而生》
重 點 推 薦
1.《考工記》
出生世家的陳書玉,歷經戰亂,回到上海老宅,與合稱“西廂四小開”的三位摯友,憧憬著延續殷實家業,展開安穩人生。在時代大潮的反復沖擊下,他們各奔東西。陳書玉與老宅共同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修繕和改造,終致人屋一體,互為寫照。半個多世紀前的“西廂四小開”,也各自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他們是千萬上海工商業者的縮影,是上海這座繁華都市的滄桑注腳。
這是王安憶的最新長篇小說,它帶著歷史的長焦,以細膩節制的筆觸、熨帖人心的語言,審視著這些人物、老宅與城市的命運關系,演繹出一段低回慢轉的上海別傳。
2.《外蘇河之戰》
來自北京的趙淮海和兄弟們一起結隊進入越南戰場,成為高炮部隊的一名戰士。在轟隆不斷的炮聲中,他遇到了愛情,并時刻經受著殘酷考驗。面對戰爭中的多舛命運,他從來沒有后悔過,并在戰火中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軍人……
陳河的這部小說以上世紀60年代下半葉的抗美援越戰爭為背景,用獨特的戰爭文學視角,展現了為純粹理想而獻身的一批中國青年的生命歷程,同時也表現了珍愛和平、反思戰爭的主題。這是一部難得的戰爭題材作品。
3.《借命而生》
一樁1988年的盜竊案,兩個越獄的嫌犯,讓看守所管教杜湘東從此走上了追捕之路。隨著時間的遷移,這場追逐滲透進當事人的生活,甚至改變了他們命運的底色。平淡歲月,泛起波瀾,他們強硬地面對生活,演繹出一番驚心動魄的別樣故事……
這是石一楓的最新長篇,小說敘事結構以破案為線索,寫的卻是小人物的無助與掙扎。它以嚴肅的方式誠懇地面對這個時代,其內涵極富歷史感,堪稱一部中國版《肖申克的救贖》。
作 者 簡 介
1.王安憶,小說家。1977年始發表作品,迄今出版長篇小說《長恨歌》《天香》《匿名》《考工記》等十四部,《王安憶中篇小說集》八卷,《王安憶短篇小說系列》八卷,散文集、劇作及論述等多部,逾六百萬字。曾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香港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獲頒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部分作品有英語、德語、法語、西語、俄語等譯本。
2.陳河,生于浙江溫州,當過兵,曾任溫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定居多倫多。著有長篇小說《紅白黑》《沙撈越戰事》《布偶》《甲骨時光》《外蘇河之戰》,中短篇小說有《黑白電影里的城市》《夜巡》《西尼羅癥》等。曾獲首屆咖啡館短篇小說獎、第一屆郁達夫小說獎、《小說月報》第十四屆百花獎、第二屆華人華僑文學獎、《人民文學》中篇小說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提名獎等。
3.石一楓,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著有長篇小說《紅旗下的果兒》《戀戀北京》《心靈外史》等,小說集《世間已無陳金芳》《特別能戰斗》等。曾獲魯迅文學獎、馮牧文學獎、十月文學獎、百花文學獎、小說選刊中篇小說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