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基因》
《創業的基因》
作者:文經風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8年6月
ISBN 978-7-5063-7947-2
定 價:48.00元
作者簡介
文經風,北京亞當夏娃集團董事長。20世紀90年代創辦“中國第一家性用品商店”在國內外引發廣泛影響。著有《禁果1993》《同一條船》《小球大時代》《黃昏亮起一盞燈》等作品。因文學創作一直關注于創業領域和創新人物,被譽為“創業紀實文學”作家。
內容介紹
《創業的基因》是以創業活動和創新精神為主線的紀實作品,通過對“碳9學社”創業營的深入解剖和近百名創業者的實踐經歷,詳細闡述各種創業理念,細致分析形形色色創業者的故事,加上作者的真實感受和點評解讀,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勾畫出“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清明上河圖。
當你開始創業,你就已經賺了
順應本能的同時又要戰勝本能
你有什么樣的圈子,就有什么樣的高度
“微創新”與“偽創新”只有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
戰略是事后總結出來的好運氣
創業就是講一個讓人相信的故事
許多偉大的創意都是拍腦門想出來的
警惕創業的副作用
在自相矛盾中正常行事,才是一流智慧
目 錄
寫在前面的話:我為什么要寫這本書 / 001
上篇 我們總得信點什么
1. 向氛圍致敬 / 003
2. 當你開始創業,你就已經賺了 / 007
3. 在那看不見的地方 / 011
4. 別用舊概念把新事物給閹割了 / 017
5. 找到自己的天賦點,不要做“灰人” / 024
6. 在相持中積累優勢 / 029
7. 精神乞丐,你就別創業了 / 034
8. 創業會有副作用 / 038
9. 成功大都是偶然 / 043
10. 圈子的力量 / 050
11. 又見私塾 / 055
12. 我們總要信點什么 / 061
13. 維度決定勝敗 / 067
14. 當我說你是一個商人的時候,我是在由衷地贊美你 / 072
15. 愛商比智商更重要 / 077
16. 人性沒有變 / 083
中篇 顛覆與微出軌
17. 微創新,舊瓶裝新酒 / 091
18. 怨婦情結與皇帝的新裝 / 097
19. 老大不再是高人一等的頭銜 / 103
20. 哪有什么干貨,最多只是一盞燈 / 109
21. 創業也是讀書 / 114
22. 戰略是事后總結出來的好運氣 / 118
23. 打動我們的往往是故事 / 122
24. 直覺也是一種數據 / 127
25. 人類的每次進步都需要保守 / 132
26. 要求不同的人走同樣的路,這不正常 / 137
27. 再說“風口上的豬” / 143
28. 天不是大公雞叫亮的 / 148
29. 本能萬歲和打倒本能 / 153
下篇 與魔鬼和天使共舞
30. 從“92派”的下海,到“90后”的創業 / 161
31. 創業序幕已結束,真正的創業才剛開始 / 167
32. 人是交易的入口 / 170
33. 一個人的千軍萬馬 / 176
34. 手藝人和手段人 / 181
35. 編織苦難的力量 / 187
36. 發現自己的“核心劣勢” / 193
37. 與魔鬼和天使共舞 / 199
38. 編輯的思維 / 203
39. 創新家、創意家與企業家 / 208
40. 向熊學習 / 212
41.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將煙消云散 / 216
42. 甘心做小 / 219
43. 創業與性格 / 225
44. 朋友圈能治“大噴壺” / 229
45. 不變也是一種美 / 233
46.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 / 239
47. 洞見與原動力 / 244
48. 在自相矛盾中正常行事 / 248
49. 世界冠軍張怡寧眼中的戰略 / 254
后記 碳9迭變/ 261
感謝:向創業者致敬/ 277
正文
1.向氛圍致敬
創新理念:環境改變人
當今時代,互聯網上的知識已經非常豐富了,想學什么,在網上都能找到,遠程教育、
互聯網大學更是來勢兇猛。
如果你想獲取知識,完全沒必要辛辛苦苦地跑到學校,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于是便
有人大膽預言,大學要消失了。
可事實是課堂式教育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方興未艾。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家長們都是
想盡辦法,花大價錢買學區房,讓孩子進入好學校。大多數國家的大學教育模式也都差不多。
人們如此努力地在學校里尋找的,如果不僅僅是知識本身,那還會有什么呢?
學校給學生們所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一種學習的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產生
很多看不見摸不著的隱性知識:一個會意的表情,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同學之間互幫互學,
師生之間思想上的交流與碰撞;學校制度的約束力,甚至是同學之間的嫉妒與競爭。這些由
人的聚集所產生的學習氛圍,都是 互聯網學習所無法提供的。
學者們將這種學習稱為“隱形學習”。它不是一種新技術的出現就能夠從根本上取代的。
至少到目前為止,學校的這種功能,還沒有成熟的替代品。
創業故事:在創業環境中看到自己
“碳 9學社”最吸引創業者的地方,就是那種在其他創業課堂當中很難見到的創業學習
的氛圍了。它一改傳統課堂那種“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教育方式,打破了千百
年來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這條鴻溝,創立了一種“去中心化”的學習方法,讓每個學員都成為
老師,不僅讓學員們在臺下的“戰斗隊”里講,還要讓其站到臺上,和別的“戰斗隊”去 PK。
有了“顯擺”自己的機會,人人都成了開屏的孔雀,都想講得引人入勝,這是人性中帶來的。
常言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講好這一分鐘,學員們圍繞著這次課的創業
主題開始讀書,組織團隊,通宵達旦地“拆書”,制作PPT,自己和自己較勁,心甘情愿地
“受虐”。用“碳 9”創始人馮新老師的話說,這是“輸出強制帶動吸收內化”式的學習方
法,就好像一個人向另一個人請教問題,第二個人也似懂非懂,但他卻不懂裝懂,勉強試著
回答,說著說著,他就把自己給說明白了。
這種知識絕不是課堂上老師能帶給你的,而是一個人和一個小團隊,在爭論、探討和互
相學習中明白和頓悟的,是傳統課堂上所難以收獲的。傳統課堂的色調是冷的,即使老師的
課講得風趣幽默,臺下笑聲不斷,那也只說明老師的水平高,而不是這種授課形式的功勞。
在傳統課堂上,學生是不能成為老師的,哪怕只是一堂課。
決定人們行動的是思想,而產生思想的是環境。在“碳 9”這樣一種熱烈到近似瘋狂,
被自虐到突破自己的底線,敞開心扉自我解剖的學習氛圍中,你獲取的知識產生的心理變化
非常適合未來創業的那種戰場。有人開玩笑把“碳 9學社”稱為創業的“黃埔軍校”,每當
大家這樣評論“碳 9學社”時,創始人馮新總是謙虛地說:“不能比,不能比的。”但圓圓
的臉上偶爾也會泛起一點小小的得意。
作者感言
在互聯網時代,在家里辦公,已經完全可以實現固定場所辦公所要實現的全部目的了。但人們在試行了一段時間之后,又漸漸回歸了辦公室,而且開始采取大開間的辦公方式。這都是因為互聯網無法提供辦公室所能提供的工作氛圍。雖說辦公室政治以及辦公室是非讓人們望而生畏,但沒了它還真不行。 世界就是如此這般組織起來的,群聚所產生的那種氛圍和力量,是燦爛和巨大的。不僅是現在,就是將來出現比互聯網更高級的技術,也無法忽略根深蒂固的人性因素。 2.當你開始創業,你就已經賺了 創新理念:當你開始創業,你就已經賺了 以前我們窮,認為快樂只能來自消費,誠如郭德綱相聲中說的那樣:“等我有了錢,炸醬面要兩碗,吃一碗,倒一碗。”雖說值得一哂,但這樣的想法大多數人都會有。 但認為只有休閑和娛樂才會讓人快樂,這其實是人類對自我的一種曲解。人們不知道,真正的快樂只能從有意義的工作中獲取。 人類之所以能從獸群中脫穎而出,并且戰勝惡劣的大自然,是因為人類這種動物,能夠結成組織,進行大規模的協作。人類的“工作基因”早已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變得根深蒂固,此本性無法讓渡,亦無法改變。 工作不僅能夠帶來財富上的回報,還能帶來“社交貨幣”和“快樂貨幣”。我們經常見到有人在退休以后,身體很快就垮下,這正是因為他失去了工作帶給他的那種快樂。失去了快樂的源泉,身體狀態自然也就隨之崩潰了。 創業故事:老大痛苦并快樂著 凡是參加過“碳 9”課程的同學,都會有一種做按摩或者刮痧、拔火罐之后的感覺,當時覺著很疼、很難受,事后會覺著很舒服、很爽,過段時間還想來。“碳 9”可以算得上最早把這種自虐式教學引入創業營的學習型組織。來這里上課的相當一部分都是身價不菲的“有錢人”,平常都是這個董那個董,習慣了前呼后擁,來到這里以后,所有的頭銜都沒了,有一種“當頭棒喝”“被一悶棍打趴下”的感覺。被捧慣的人,有時候需要體驗一下失重感,來掃描一下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時候你看到的是一個你平常看不見的自我。 比如說在課程設置中,有一個“選老大”的環節。凡是想自己組隊,準備在大課上跟別人 PK的“老大”,先要上臺發表演講:講自己有什么能力、專長、經歷,憑什么能夠帶領團隊到大課上奪冠這有點像美國總統競選。臺下的人會根據演講人的綜合表現,決定跟隨哪位“老大”去“闖碼頭”。演講結束后,臺上所有的老大都站成一排,背對大家,課代表喊“一二三”,然后學員們一擁而上,沖到臺前去選自己的“老大”。學員們會排在自己想要跟隨的“老大”后面,排滿六個名額為止。如果學員沒搶到自己最中意的“老大”,就只能搶自己第二甚至第三中意的“老大”,依此類推。這時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的“老大”炙手可熱,身后的學員已搶成一團,而有的“老大”后面竟然一個人都沒有。剛完成演講的那些想當老大的人,就像是剛交了考卷的考生一樣,心里一定是忐忑不安的。當課代表喊完“一二三”的時候,所有的“老大”競選者都會轉過頭來看自己身后的隊伍,有的人身后竟然一個追隨者都沒有。追隨者人數不夠的競選者就自動被淘汰,然后去別的團隊里
打工。有幾次,竟然是班里身價最高的競選者被淘汰出局,他要在頭上戴上一個白布條,上面寫著“淘汰者”三個字。 “碳 9學社”的課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培養和打磨“老大”的。 創業是一種修行,而且失敗率是很高的。政府號召“全民創業,萬眾創新”,但并不承諾說所有的創業者都能發財,但通過創業這條通道去提升自己,讓自己修行到一個比較高的境界,卻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從這點上看,從開始創業那天起,你就已經賺了。 作者感言 美國有兩個創業中心,一個在硅谷,一個在紐約。為了了解和學習美國的創新精神和創業形勢,我分別去了硅谷和紐約這兩個創業中心。這兩個創業中心的整體氛圍不太一樣,硅谷更多的是側重于互聯網和高科技,而紐約創業者的商業色彩可能更重一些。 我在紐約看到許多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努力做著一些我們看起來很不靠譜的事。 有一位剛到知天命之年的大學教授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便開始去學習,一直到花甲之年,他還在學校里學習。我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告訴我說:“這是我的工作,沒有什么比工作更讓我快樂的事了,離開了工作會生病的。” 現在許多人,特別是一些“90后”,他們已經不再把工作視為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礎;反觀那些我們所謂的“富二代”,父母留給他們的財富足夠他們揮霍幾輩子的了,可他們大多數人卻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創業中去。我問他們同樣的問題,他們的答案居然與紐約那位老人差不多:人離開了工作會生病的。 將工作視為自己快樂的源泉,不再僅僅將其視為謀生的手段,這也許就是當代人與過去的人在觀念上的一種區別吧。 3.在那看不見的地方 創新理念:重要的東西是看不見的 這些年,北京陸續建起了很多摩天大樓,城市規模早已和美國紐約、日本東京平起平坐,但我們的地下排水系統是否能與之“平起平坐”,則只有天知道了。因為排水系統是在地下,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不僅看不見,而且完善地下排水系統所要耗費的時間與金錢也讓人咋舌。 大多數中國人第一次“看到”讓人驚嘆的地下排水系統,應該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悲慘世界》里。十九世紀,巴黎的下水道建得就像一個巨型的地下迷宮,人在其中顯得那樣渺小,更遑論《悲慘世界》這本書描寫的是兩百年前的巴黎。在書上看到現如今紐約、東京的下水道里面可以并排開兩輛卡車,有的地方甚至還開辟出來供游人參觀,所以,我們從沒有聽說過紐約、東京發生過下雨淹死人的事情。城市設計者在規劃城市的時候,不要僅僅考慮地上建筑如何氣派,外觀上如何氣勢恢宏,而應該把更多的精力以及金錢花在基礎設施上。在基礎設施上給城市未來發展留下更大的空間,這些都是人們會選擇性忽略以及忘記的地方。 這種思維方式被稱為“大城市思維”。這就是為什么歐洲的教堂大都用石頭砌成。德國的科隆大教堂一蓋就是幾百年,最初的建造者們根本看不到結果,但他們仍然會兢兢業業去
做,因為他們相信神是能看見的。我們不得不為德國的科隆大教堂歷經幾百年的風雨依然保持原貌而感到贊嘆。 我們喜歡做表面文章,講求立竿見影,習慣于為了眼前利益而把麻煩留給明天。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做給別人看的,從賣假藥到造假酒,從盜版碟到地溝油,中國人沒有敬畏心,為了一點利益,什么都可以做。所謂“家家藏私酒,不犯是高手”。神是不是看得見,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小王子》這本書很薄,但據說這本寫給成人的童話故事,其全球銷量僅次于《圣經》。書上有這么一句話說得特別好:“重要的東西是看不見的。” 看不見的東西,要比看得見的東西更重要,只有對看不見的東西有著高度敏感的人,才是一個有高度的人。如果一個人,他的目光所及都是看得見的東西,那么他不是一個格局很小的人,就是一個很小氣的人,或者說是一個成不了大器的人。 創業故事:將生命數據化 羅奇斌算得上“碳 9學社”創業營中的帥哥了,英俊倜儻、斯文儒雅。似乎是上蒼對他比較眷顧,給了他一張生動的臉。同學們有時候跟他開玩笑說:“奇斌創業有點可惜了,應該去當演員,說不定能和成龍、發哥一較高下。” 可就是這么一個“萌萌噠”的帥小伙,卻從來和時尚無緣:他在汕頭大學獲得計算機和生物信息雙學位之后,又在浙江大學讀碩士,后繼續去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生物信息學的博士學位,學成回國后,在中科院從事科研工作。 這么“單調”的人生經歷,哪有一點明星的影子啊。 “創業之初,我的微信好友不足一百人,每天接觸的人不超過十個。我常常一連十幾個小時待在實驗室里,真像是一個苦行僧,學術生活就是我的全部。 ”羅奇斌好像很喜歡喝咖啡,他的辦公室里彌漫著一股濃濃的咖啡香氣,他手里時常端著一杯咖啡。 “在科學院搞研究多好啊,你又喜歡,為什么要自討苦吃去創業呢?”我問他。 “我應該算是國內最早一批生物信息工程師了,屈指一算,我從事這個行業已經有十二年了。鉆研得越深我越發現,中國并不缺少像我這樣的科研人才,而缺少把科學技術轉換成產品的人。很多科研成果是國家花了很多錢、科學家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搞出來,但它們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一次之后,就靜靜地躺在文件柜里,再也掀不起什么風浪了。這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于是,我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說話語速很慢,臉上總帶著一種思考的表情。 “在中科院導師于軍教授的幫助下,我于 2014年辭職創業,成立了一家叫奇云諾德的公司,從事基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開發和研究。我算是運氣好的創業者,創業不久就獲得了五百萬的天使輪融資。”他說這段話的時候,眼光一直凝視著窗外,似乎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當中。他手中端著的咖啡,冒著淡淡的熱氣。 羅奇斌告訴我:奇云諾德的市場定位,是通過人工智能將生命體征數據化,通過健康管理的產品和服務,讓客戶學會一套自我管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從而改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不良嗜好,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 “所有的疾病都與基因有關,基因是 DNA分子上攜帶遺傳信息的功能切片,是生物遺傳信息的物質,所以將基因檢測應用于精準醫學和健康管理,是人工智能的一個發展方向。用基因科技對疾病進行預測,可以減少許多因基因缺陷而帶來的遺傳性疾病,而通過基因檢測也能夠幫助人們對未來的疾病進行預警。 “在日本,基因檢測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胃癌早期篩查。胃癌在日本本來是很常見的慢性病,但現在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這項技術在我們國家才剛剛開始。” 每當創業者說到自己的創業項目時,都會因為熱愛而興奮,
不例外。他語速變得很快,一邊說一邊打開電腦向我介紹他的那些產品。那天他講了很多,可惜我對他那些專業術語和奇奇怪怪的數據、圖表一竅不通,只記住了一件事:他是上升的處女座,這種星座的人在工作上追求極致的完美,而且意志比較堅定,個性很強。 在采訪中,我還碰到了奇云諾德公司一個最特殊的“員工”,它叫奇奇,職務是“首席安撫官”。在我采訪羅總的時候,這只“首席安撫官”推門進來了,黑色卷毛,兩只大耳朵垂垂的,進來以后就一下竄到了羅總的沙發旁,乖乖地躺在他的懷里。 “它來視察工作了。”羅總用手撫摸著自己的愛犬,順手把自己喝剩的半杯咖啡遞給了它。我在一旁看得好奇怪,到底是搞基因工程的,狗都喝咖啡,我笑噴了…… 作者感言 新的一年,創新創業的大潮也許會更兇猛,它會席卷更多創業者的青春、才華和金錢。過去,如果我們在競爭當中輸掉了,我們事后往往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為什么會輸掉。但在今天,左右我們命運的,都是那些我們看不見的東西,等你發覺的時候,你已經無力挽回了。 真正有所作為的創業者一定不是那種投機家,一定不是那種今天刨個坑、埋顆種,明天就指望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躁動者。他們需要在實驗室里、在創業營中默默耕耘,長期坐冷板凳,也許還要忍受人們不理解帶來的嘲笑和譏諷,但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創業者。 投資和投機,活著和生活,這兩者之間可是有著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