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改革40年編年史》編撰研討會舉行
10月26日—28日,中國出版協會主辦、《中國出版年鑒》雜志社承辦、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協辦的《中國出版改革40年編年史》編撰工作研討會在陜西延安召開。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出席會議并作主旨報告。
柳斌杰闡述了編撰《中國出版改革40年編年史》的政治意義、行業意義和歷史意義。他說,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就要很好地總結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創新的歷史,找出一些規律性東西,為下一步推動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建設出版強國提供一些經驗。
柳斌杰重點提出八方面編撰內容:一是反映黨和國家對新聞出版改革創新的關懷和支持,記錄黨在新聞出版方面的重大決策和政策;二是反映由書荒到書海,出版業在產業發展、產品豐富及滿足人民群眾閱讀需求方面所作的貢獻;三是反映新聞出版體制改革、機制轉換、解放出版生產力的成就;四是反映新聞出版業創新發展的過程及積極應用新技術所取得的成就;五是反映數字技術的應用和數字傳播的發展,給出版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機遇;六是反映出版業在公益出版、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對我國公益事業作出的貢獻;七是反映出版業率先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參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書展、書市,并在大多數地方舉辦中國主賓國活動的事實;八是反映我國出版業由生產圖書能力最強、品種最多、發行數量最多的國家,向世界出版強國邁進的歷程。
同時,柳斌杰從繼續深化體制改革、提高內容創造的水平、推進業態融合、應對閱讀新挑戰、營造好市場環境、加大政策投入要求等六方面,要求撰寫者研究歷史,既要講輝煌成就,也要講需要關注的問題,為未來提供借鑒。
柳斌杰希望大家要有政治意識,既要與改革開放大局聯系起來,又要尊重實事求是的歷史規律,寫在史上的東西一定要可靠;要精選內容,對每一件事實、每一個案例,引用的數據、材料都要精選,力求做到真實、嚴謹、科學;要覆蓋全面,整體反映全國各地區出版業發展,而不是一城一地。全行業齊心協力將好的案例、做法、經驗體現出來,把這本書做得豐滿。
《中國出版年鑒》雜志社社長郝文勉介紹了編撰這部編年史的架構,分為記事、綜述、數據、詞語四部分。
中共延安市委副書記吳鐵、陜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朱家駒、陜西師大出版總社董事長兼社長劉東風先后致詞。學習出版社社長董俊山、中國青年出版社社長皮鈞、浙江省版協會長陳克韶、湖南省版協主席張天明等先后發言。他們認為,編撰《中國出版改革40年編年史》是對新聞出版業改革開放40年光輝成就的一次全面總結,對行業高質量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
各省版協以及部分出版單位領導70多人與會并提出編撰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