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訪湖北“最美文藝志愿者”張尤
張尤,因其一頭及腰的長發,被稱為“長辮子”女書法家。從藝30多年來,她認真研習書法和篆刻技藝,在湖北書法界小有名氣,現為中國書協會員、湖北省書協副秘書長、東湖印社副秘書長、女書法家協會副會長、湖北民進開明畫院副院長。張尤從藝術上講有成就,但讓業界更為稱道的是她投身公益,多年來在積極做志愿服務、做慈善活動上的堅持。現在她是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會員、全國“書法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湖北省第二屆“最美文藝志愿者” 。
在奉獻中實現自身價值 在善舉中凝聚愛的力量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有多少頭銜,而是看他對社會有多少奉獻。奉獻是藝術家最崇高的追求。張尤說,奉獻不是一次、兩次的行動,應該是持之以恒的堅持。奉獻也不是說說而已,應該體現在踐行上,真正做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將創造的價值惠及人民群眾。
多年來,她始終堅持參加各種文藝惠民活動。在湖北省文聯每年組織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送歡樂下基層” 、書法義賣等各類文藝惠民活動中,她是最積極的參與者和踐行者。她參加文藝惠民活動達百余次,僅在今年春節前后,就10次參與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活動和“送歡樂下基層”活動。她還不遺余力地參加湖北省文聯每年舉辦的“藝術家獻愛心”活動,下鄉免費為鄉親們書寫春聯,義務參加送“福”進萬家,寫過的春聯和“福”字超過3000件。
一個藝術家首先要有愛心,要把自己對祖國、對人民、對藝術的愛凝注在藝術創作之中。友愛是藝術家最基本的道德。對待藝術創作,張尤十分認真、精益求精。她的做事風格是追求極致和完美,她不熱衷于作品參賽,相較于其他書法家,她創作的作品不算多,為自己留下的“珍藏”就更少了。然而,在2016年5月,張尤把自己多年精心創作的40余幅書畫作品在新洲問津書院展出并全部義賣,所獲30萬元全部捐獻給新洲貧困家庭和貧困學生。這一次幾乎耗盡了她全部的“家當” 。
被問到她為什么要做慈善時,張尤非常自然地說: “幫人是一種快樂。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力所能及地去幫一把,這是做人最簡單最基本的品德。慈善是我應該做的,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去做。 ”問她“捐掉這么多‘寶貝’ ,會不會舍不得” ,她說:“一個藝術家,應該把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藝術創作,身外之物就顯得沒那么重要了。在志愿服務中,我會主動去感悟一些事物,感受一種快樂,其中與藝術有關的會像海綿一樣去吸收,把它變成我的感受,并通過書法篆刻繪畫表現出來。這對于我而言是另一種財富,更是一種享受。 ”
在互助中提升書法整體水平 在交流中帶著書法走向世界
文人不能相輕,應該相親,要能在學習交流中一起促進技藝的提升。互助是藝術家最起碼的責任。
在湖北書畫界,張尤是有名的“熱心腸”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活躍的身影。在湖北黃岡、黃石、荊州、咸寧、宜昌、鄂州、荊門、十堰、孝感、仙桃、天門等地,到處都留下她奔波忙碌的身影。湖北大部分書法家都熟悉她。她身上的職務幾乎都帶一個“副”字,她開玩笑說,副職就是做事的,就是為書法服務的、為書法家服務的。
多年來,張尤在湖北省青年書協秘書長的崗位上,組織參與各類書法交流會,臨書臨印展評會,免費送春聯下基層、進社區,湖北省青年代表書法家市(州)接力展等活動100多場(次) 。 “書法是開放的,不能關在籠子里成長。 ”她說。所以,她堅持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舉辦青年書法創作培訓班,想方設法邀請多次在國展獲獎的著名書法家洪厚甜、陳海良等來鄂傳授技法,她要讓那些初出茅廬的“星星之火”看看外面的世界。
張尤出道很早, 1984年她的篆刻作品“不到長城非好漢”就入選《書法報》的創刊號, 1985年篆刻作品入展國際書法展覽, 1986年篆刻作品獲得全國首屆“黃鶴獎”銀質獎牌。全國像她年僅20歲出頭就取得成就的書法家不多,女書法家更是屈指可數。2011年,她組織策劃、一手操辦了“ ‘黃鶴樓’當代著名女書法家篆刻家提名展” 。當年的武漢美術館觀者如潮,展期數次延長,很多觀眾都贊嘆,這不凡的書作展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
張尤知道,在現代社會,就算是服務員,沒有過硬的本事,也必會被社會淘汰,連服務的資格也會喪失。只有不斷精進技藝、提高能力才能更好地做慈善、做志愿、做服務。她在藝術上有自己的小目標:要讓湖北武漢的書法篆刻走向世界。201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張尤組織了17人的書法家代表團赴臺灣,主辦“2011臺灣·湖北青年書法家作品展”和書法藝術訪問交流活動。2012年,在中韓建交20周年之際,組織了30余人赴韓出席“第18回中韓書法交流展”開幕式,并交流訪問。2013年她又率湖北武漢女書法家友好交流訪問團赴日本參展,并與日本女書法家進行現場書法創作活動,她的作品還被登在日本當地的報紙上,是唯一一件中國作品。
進入新時代,像她這個年齡的人都開始想著退休了,張尤對藝術追求的腳步卻一刻沒有停止、沒有放松,她把所有的時間都傾注在學習、書法和志愿服務上。她不施粉黛卻恬靜優雅,不羨慕世俗的熱鬧卻又始終堅持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采訪中問她想用哪四個字來形容她的一生,她堅定地回答: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