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世界遺產,保護沒有終點
來源:光明日報 | 李慧  2018年06月13日08:32

萊州面塑非遺展示。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景觀。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6月9日為我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赤水市人民政府承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會在京舉行。“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世界遺產”“申遺成功只是開始”“要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會上,業界權威專家就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貢獻了真知灼見。

目前我國世界遺產保護現狀如何?如何讓文化和自然遺產走進百姓生活?如何更好地傳承和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專家對此進行了分析。

1、展示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

紅色的峭壁斷巖逶迤綿延,大小不一的瀑布點綴山間,碧綠的赤水河蜿蜒流淌,層層疊疊的翠竹隨風搖曳……走進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所在地之一的貴州省赤水市,“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山巖在藍天、綠樹的掩映下顯得壯麗奇特。

“丹霞地貌主要由厚層紅色砂巖和礫巖在侵蝕作用下形成。赤水這塊‘金字’招牌不僅是赤水人民的,也是世界人民的,我們首要的責任就是保護好它。”赤水市市長譚海說。

目前國際上對于自然遺產的保護和管理還沒有統一標準,但赤水人對于遺產地的保護,就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精細”。

譚海介紹,近年來,赤水市堅持“嚴格保護、統一管理、科學規劃、永續利用”原則,把保護和利用好自然遺產作為第一政治責任,劃定了生態功能保護、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三條“紅線”,建立生態建設、環境損害追究、公眾參與三項機制,在遺產地管理、保護、利用方面做出了許多探索。

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既承載著人類的精神文化價值,又關乎著地球生態安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張建龍介紹,目前,全國已擁有52項世界遺產。其中,自然遺產12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數量均居世界第一。總面積達6.8萬平方公里,有效保護了一大批珍貴獨特的自然文化遺產資源,既維護了生物多樣性和文化豐富性,又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就業增收,還為全球遺產保護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指出,我國自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目前,我國有52項世界遺產,位列世界第二,成為展示美麗中國、文化強國的亮麗名片。

除了自然遺產,在“文化和遺產日”上,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全國各地陸續展開。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舉辦“錦繡中華——非遺服飾秀”活動;國家圖書館舉辦“非遺講座月”活動;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開展了“把遺產交給未來·良辰美景2018非遺演出季”活動,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各地組織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達到3700多項,遠超去年的活動規模。

通過特色展示活動,人們發現,文化遺產距離自己的生活并不遙遠,自覺參與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可以讓生活更美好。

2、用制度守護珍貴世界遺產

2017年7月7日,在波蘭舉行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青海省可可西里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在9日舉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裴伯庸為青海可可西里頒發了世界遺產證書。“申遺成功只是開始,不是目的,更好保護才是初衷。”青海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布周說。

“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著名建筑學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曾經如是說。

一個民族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承載著這個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代表著這個國家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保護和傳承自然和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民族和國家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

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不僅需要一次次單項行動,更需要不因人事更迭而變易、能管長遠能保長效的制度建設。

這就是機制、法制的力量。

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遺產保護事業發展。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建立了中央、地方和遺產地三級管理機構和隊伍,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規劃、建設、管護、監測、執法等綜合管理體系。

為從制度上保護好自然遺產,2016年10月1日,青海省制定實施了《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地保護條例》,明確了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地規劃以及保護利用和管理等內容,通過遵循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則,全面提高了對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地保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從中央層面看,中央機構調整后,把與自然資源有關的森林、草原、濕地和地質公園等自然遺產和自然景觀進行整合,由過去多部門分散管理狀態轉而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一管理,對保護與開發自然資源和自然遺產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積極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說。

用制度保護世界遺產,各地的創新依然在路上。

貴州省副省長吳強介紹,貴州的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申遺成功后,貴州省投入專項保護資金,制定專項保護規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行嚴格統一管理,有效保護了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丹霞等地質遺跡,保護了山體、森林、瀑布等優美的自然景觀,保護了荔波、赤水、施秉等獨特的生態系統。

張建龍表示,要繼續通過林業和草原工程、項目和資金,加大對遺產地生態保護修復的支持力度。各遺產地要堅持遺產公益屬性,杜絕盲目利用和過度開發,防止資源退化和生態破壞。目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在開展全國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各遺產地將認真檢查,摸清底數,找準問題,認真整改。

3、積極引導公眾和社會參與保護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西省定南縣文化博物館邀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兒童吉祥花帽制作技術傳承人到該縣學校,為學生們講解客家兒童吉祥花帽的藝術語言、吉祥含義、制作特點等知識,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為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到來,定南先后舉辦了非遺知識宣傳、非遺項目專題片電視展播、非遺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景點等系列宣傳展示活動。

在江西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的童賓廣場,陶瓷稻草包裝、陶瓷印章雕刻、手工竹編、根雕、剪紙、茶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駐足,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讓嚴格保護、永續傳承的遺產理念落地生根,離不開制度,更離不開公眾和社會的參與。

“我們要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自覺引導社會貫徹新發展理念,注重資源保護和永續傳承,依托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等世界自然遺產品牌發展旅游,助力脫貧攻堅,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吳強說。

為了讓公眾更加關注文化遺產保護,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向公眾開放了正在發掘的巫溪寧廠鹽業遺址考古工地。巫溪寧廠古鎮有千年歷史,是我國早期制鹽地之一,寧廠鹽業遺址也是后續三峽大遺址保護項目。9日的活動包括發掘工地現場觀摩、考古調查分析以及寧廠古法制鹽工藝的講解,吸引了近百名群眾參與。

9日,故宮文物醫院迎來首批40名預約觀眾,這是故宮文物醫院首次開放。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現場為觀眾進行了文物修復方面的知識講解。他說,希望觀眾了解文物修復的科學性,體會到文物修復工作者崇尚的“工匠精神”。

“為積極引導公眾參與保護世界遺產,各地要處理好保護與發展、區內與區外的關系,爭取在各方面加大對遺產地及周邊地區的支持力度,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逐步減輕經濟發展對遺產地資源的依賴程度。”張建龍認為,要堅持科學合理利用,建立多方合作共贏機制,使遺產地和周邊社區群眾獲得更多利益,增強他們保護的自覺性。

“自然屬于人類,人類要回歸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和諧發展是人類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劉嘉麒說,作為一名自然科學工作者,要加強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把保護、開發自然遺產提高到一個新高度、新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综合久久久久尤物|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香蕉| 免费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色婷婷综合和线在线|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曰曰|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亚州欧州一本综合天堂网|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 |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