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異彩紛呈
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國家文物局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的籌備情況。
今年的中國主會場活動由國家文物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上海市文物局承辦,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將于5月18日在上海歷史博物館舉行。第十五屆(2017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項目名單和2018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名單將在開幕式上公布。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國家文物局將在中國主會場活動當天開展一系列“跨界”合作:國家文物局將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文物監管、管理信息化、文化推廣和公眾服務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國家文物局將與百度公司共同啟動AI博物館計劃,在“智慧文博”領域開展合作,包括智能搜索、智慧地圖、AI展示、AI教育等功能模塊。雙方還將共同啟動“用科技傳承文明:AI博物館計劃”。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將舉行全球推廣儀式,現場播放第一季英文譯制版片段和第二季宣傳片,此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個頻道以及新媒體陸續播出全季節目。此外,當天將有“一金一銀”兩個展覽開幕:“金色名片——改革開放40年文物出入境展覽回顧”圖片展以圖文形式回顧50余場具有代表性和較高美譽度的文物出入境展覽;“美好生活之上海銀器與工匠展”的展品以上海歷史博物館近年征集的銀器為主,力求集中展示銀器的精湛工藝和人文內涵。當天還將舉辦“博物館與美好生活”論壇。
據悉,作為今年主會場活動舉辦地,上海市組織全市100家博物館在5月18日至20日向公眾免費開放。5月18日前后將組織開展210場面向社會的免費文化活動。全國各地也將組織開展眾多主題宣傳活動,搭建博物館與公眾互動的平臺。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當今世界已經是一個高度互聯的世界,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引發的變革推動了博物館功能的不斷拓展,使其早已不只是局限于收藏、研究、展示藏品的機構,而是在連接社會及公眾之間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在不同的時間、空間還是文明之間,博物館的連接作用所產生的文化教育影響力都是社會其他機構所無法替代的,博物館連接的社會價值正在被人們重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