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春早
哪里是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各有各的說法。東三省的人常常把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南的地方稱為“南方”;而廣東人又常常把廣東以北的地方稱為“北方”,甚至把冬天下雪的廣東韶關一帶稱為“粵北”。廣東人習慣地認為冬天里天寒地凍的地方就是“北方”。雖然這些說法不一定靠譜,但也是當地約定俗成的一種看法。
其實所謂“南方”和“北方”,并沒有一種很標準的地理上的界定。通常所說的南方北方,一般是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以北地區為北方,以南地區為南方。這里既有氣候上的因素,也有人文和生活習俗的因素。
先秦古籍對長江以南地區的民族,通常統稱為“越”,文獻記載謂之“百越”,包括“吳越”(蘇南浙北一帶)、“閩越”(福建一帶)、“揚越”(江西湖南一帶)等等,廣東一帶屬百越中的“南越”(南粵)。古文獻中“粵”和“越”互為通假,可以互用,所以“南越”也就是“南粵”。隋唐以后,“粵”字意義收窄,專指嶺南地區。秦漢文獻對廣東的稱謂有幾種,《史記》稱“南越”,《漢書》則稱為“南粵”。
作為南粵大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廣州,每年三月總會有那么幾天,忽冷忽熱,“酷暑”與“嚴寒”交替,使得環市東路、天河路一帶大葉榕的葉子一夜之間變得純黃純黃的,滿地落葉使得這條跨越越秀天河兩區的道路變得金燦燦一片。路人在贊嘆廣州獨有的春日景色,環衛工人則忙于清掃滿地落葉。我在報刊、網絡、朋友圈看到了許多關于這一獨特景色的驚嘆,都說三月的廣州宛若深秋。當人們正在陽春三月里沉醉廣州“滿眼秋色”的時候,沒過幾天,忽然間這些大葉榕綠色的嫩葉又已綴滿枝頭了,真是春在枝頭已十分!仿佛一夜之間實現了從秋天到春天的穿越。北方地區大自然吐故納新需要秋、冬、春三個季節,南方的廣州吐故納新卻只需要十天!
一年四季當中,不論是氣候還是景觀,人們贊嘆最多的就是春天和秋天了。用春暖花開、秋色宜人等一大堆華麗辭藻來形容春天和秋天已不足為奇。廣州被美譽為“花城”,更讓這座秋天和春天相連的城市在作家筆下生花。著名作家秦牧先生在散文《花城》里,是這樣描寫廣州的年宵花市的:“早在春節到來之前一個月,你在郊外已經可以到處見到樹上掛著一串串鮮艷的花朵了。面在四時的花卉,除了夏天的荷花石榴等不能見到外,其他各種各樣的花幾乎都出現了。牡丹、吊鐘、水仙、大麗、梅花、菊花、山茶、墨蘭……春秋冬三季的鮮花都擠在一起啦!”“那千千萬萬朵笑臉迎人的鮮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細碎的聲音在淺笑低語:‘春來了!春來了!’”“看著繁花錦繡,賞著姹紫嫣紅,想起這種一日之間廣州忽然變成了一座‘花城’,幾乎全城的人都出來深夜賞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
近幾年,廣州市園林部門編制了《廣州市花景建設規劃(2016—2020年)》,建成58處賞花點,60個花景,并將花城廣場、琶洲國際會展中心、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建設成三大展現廣州都市形象的花卉節點。今年春節期間,市園林部門在花城廣場、海心沙和二沙島之間,舉辦了廣州園林博覽會,讓市民們在市區中心就能觀賞園林花卉,感受早春氣息。這真的得益于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令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異。在春日的廣州,你還可以盡情地觀賞市區立交橋的空中杜鵑花廊、人民北路和麓湖公園的宮粉紫荊、烈士陵園和越秀山的木棉花、白云山和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的桃花、蘿崗香雪公園和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的梅花、臨江大道和琶洲國際會展中心的黃花風鈴木、臨江大道和機場高速的異木棉……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花城無處不飛花!
人們在贊嘆大自然的春天的時候,南粵人民也有自己心中的一片春天。
南粵人民心中的這一片春天,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的1979年。聽聽上世紀9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春天的故事》,你會感受到一股改革開放的春潮在南粵大地上涌動。這首歌講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時期南粵大地春天的故事:1979年,中國實行對外開放首先從毗連港澳的廣東開始,深圳是鄧小平親自圈定、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勛主持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隨后珠海和汕頭設立經濟特區,接著廣州、湛江被列為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南粵大地改革開放春風撲面而來;1992年,鄧小平南方重要談話堅定和加快了改革開放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春潮滾滾;南粵大地從廣州的個體戶第一條街高第街到全國第一個萬元戶,從電影《雅馬哈魚檔》到電視劇《公關小姐》《外來妹》,從流行歌曲《濤聲依舊》到主題歌曲《春天的故事》,留下了廣東改革開放的串串腳印。這是南粵人民心中的春天。
時光荏苒,戰鼓催春。2012年,南粵大地又迎來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春天。
201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重要談話”20年。這一年,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到地方考察的第一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深圳,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視察廣東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了殷切希望:廣東要努力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實驗區,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2013年1月,中共廣東省委召開十一屆二次全會,明確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學發展,動員全省人民為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而努力奮斗。
2014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希望廣東繼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要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鳳凰涅槃。
2017年4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各項工作,希望廣東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東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東方風來滿眼春,正是春潮涌動時。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決定設立廣東自由貿易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黨的十九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對廣東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寄予殷殷重托。廣東已萬事俱備,東風強勁。藍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
為什么南粵大地春來早?因為南粵總是得風氣之先;為什么南粵大地春常在?因為南粵人民心中永遠住著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