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不能短視線
最近,有關部門針對低俗網絡視聽產品打出“組合拳”。繼今日頭條、快手等被勒令整改后,今日頭條旗下“內涵段子”應用程序及公眾號因存在導向不正、格調低俗等突出問題被永久關停。微信、QQ也在互聯網短視頻整治期間,暫停短視頻APP外鏈接直接播放功能,涉及的APP包括微視、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兩年前,文化部查處斗魚、六間房等網絡直播平臺的行動,相信人們還有印象。不過,一些快速發展的網絡平臺猶如脫韁野馬。這兩年火起來的短視頻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似乎無視前車之鑒,為了價值變現而不論價值觀,不知踐踏底線就是觸碰高壓線。
有人說,如今,你不看短視頻就跟不上年輕人的潮流,你看了短視頻會發現已經看不懂年輕人的潮流。2017年春節,快手的“老鐵雙擊666”成為口頭語,2018年的春節,抖音的海草舞讓人們癡迷。2016年9月上線的抖音,短短一年多,日活躍用戶就達到6000萬。在移動化、碎片化消費日益盛行的當下,低門檻、低成本地分享生活信息的短視頻成了最流行的影像消費品。去中心化的內容發布機制受到追捧,以UGC(用戶生產內容)代替PPC(專業生產內容),一方面調動了用戶的積極性和活躍度,另一方面則導致內容的良莠不齊、泥沙俱下。
短視頻平臺不斷被曝出低俗、色情、造假等亂象,有些不僅無視倫理道德,甚至觸碰法律底線。現在的未成年人是在互聯網影響下長大的一代,被稱為“互聯網原住民”,他們成為短視頻平臺的中堅用戶。在《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一書中,尼爾·波茲曼頗具洞見地指出,在電視等媒體的猛烈攻擊下,成人與兒童的分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問題轉變為娛樂,新聞和廣告定位在10歲孩子的智力水平。在短視頻、直播流行的今天,這種現象愈演愈烈。戀愛、懷孕、生子……這些現實中未成年人的禁忌話題成為某些人炫耀的資本。炫富、罵臟話、虐待動物、自虐和苦情戲、無底線的惡搞在短視頻中比比皆是。
有人認為,孩子沒有分辨力,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大人看短視頻則是消磨時間的良藥。其實不然。有心理學專家分析,十幾秒的短視頻不能提供什么有效信息,但是十分容易上癮。因為在短時間內它持續給你的大腦進行及時反饋和刺激。單薄而動感的劇情、畫面,音樂每十幾秒重復一次,大腦獎賞系統里多巴胺被一次次刺激。當你進入一個免費、無限刺激的循環之中,你渴望下一個視頻能夠刷出更爽的東西,到時你會發現,你的意志力抵御不住大腦和機體的慣性,于是就停不下來了。就像《美麗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說的:“人們會漸漸愛上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通過大數據和算法,短視頻平臺比你更了解你的偏好,它會讓你陷入甜蜜的舒適區而無暇再顧其他。你的時間花在哪兒,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無腦的跟風、淺薄的惡作劇從網上蔓延到現實中,把無知當個性、把抖機靈當才華的人多了起來。
如今,在監管部門的重拳之下,各大短視頻平臺紛紛進行自查,并向用戶致歉,有的還在主頁主動貼出“爭做國內正能量社區”的口號。這里面有多少真心和假意,還有待時間來檢驗。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氣越大,責任越大。當大家都關注你的時候,如果你不能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就必定會遭殃。野蠻生長的短視頻平臺也必須恪守文明的規則。因此,短視頻不能短視,有底線才能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