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40年來,哪些中國歌劇可能成為經典
來源:解放日報 | 曹靜  2018年04月13日08:55

歌劇《雷雨》劇照 (本報資料照片)

歌劇《駱駝祥子》劇照 (新華社圖)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的音樂創作與其他所有文化、藝術領域一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日前,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教授、博導楊燕迪做客上圖講座,梳理中國歌劇創作40年來的發展脈絡,從中觀察時代思潮的變遷、音樂觀念的更新與藝術家的創造。

兩個高潮

“萬口傳唱《北風吹》,處處皆聞《洪湖水》。哪個不知《劉三姐》,誰家不哼《紅梅贊》。”短短幾句話,描述了中國歌劇曾有的家喻戶曉與深入人心。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歌劇出現兩個發展高潮。第一階段從《白毛女》到“文革”之前,這是中國歌劇的紅色經典期,以鮮活的民歌性與戲曲化旋律、強烈的政治性意識形態內容為主要特征,涌現了一批以“一白一黑”(《白毛女》《小二黑結婚》)、“一湖一江”(《洪湖赤衛隊》《江姐》)為代表的經典作品。

“文革”期間,歌劇事業遭到重創,基本停滯。改革開放后,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通道逐漸打開,多元思潮涌入,歌劇與其他文藝樣式一道,步入多樣化的發展時期,進入新一輪高潮。題材的單一性被超越:除革命歷史題材之外,其他的歷史題材、神話題材、民間故事題材,乃至日常生活的題材,都進入了創作范疇;歌劇樣式也趨于多樣:除大型嚴肅歌劇外,出現了輕歌劇、喜歌劇、先鋒歌劇,以及音樂劇。

據楊燕迪估計,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歌劇創作總量應有幾百部之多。“其中,最受關注、公認成就最高的,是那些根據現當代文學名著改編的歌劇,比如《傷逝》《雷雨》《原野》《野火春風斗古城》《狂人日記》《駱駝祥子》等。”

文學名著對歌劇的滋養,在全球范圍內已有無數例證。杰出的文學作品往往故事生動、人物豐滿,有著扎實豐厚的內涵和思想,為歌劇提供了進一步發揮和展現的基礎,又有較高的知名度,因而改編成歌劇的成功率較高。

而在楊燕迪看來,改革開放后根據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改編歌劇的普遍成功,更有其時代因素與思想背景。

“1978年之后,文學的復蘇和覺醒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也深深地影響了音樂界。尤其是對超越簡單的意識形態的人性關注,成為了人們反思的出發點。而20世紀‘五四’以來的中國新文學,對數千年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扭曲和壓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這種對‘人’的質問和發現,與改革開放以來的人性復蘇形成了同構,這就引發了中國歌劇界對現當代文學的必然關注。”

借鑒吸納

1978年之后,隨著國門的打開,西方經典歌劇在中國的演出日益頻繁,直至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歌劇舞臺之一。當現場觀賞西方經典劇作的機會越來越多時,創作者對歌劇這一“聲樂作品的最高形態”的了解也越發深入和貼近,更進一步掌握和理解歌劇的本質特點及其創作規律。

1981年,歌劇《傷逝》首演,其作曲為施光南。施光南擅長創作旋律優美的歌曲,譜寫的 《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唱出了時代心聲,堪稱“改革開放的音樂符號”。在基于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歌劇《傷逝》中,生活于上世紀20年代的男女主人公相識、相戀,但由于剛剛脫離了舊時代進入新時代,找不到生活的依托,互生怨尤,感情破裂。而這部歌劇的適時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批人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探尋和迷茫,以及整個社會對人性的思考狀態。

“整部歌劇中沒有復雜、曲折的沖突,較為內省和抒情,發揮了作曲家的特長,是一部值得更多重視的作品。”楊燕迪說。

1987年,話劇《原野》被搬上歌劇舞臺。與《傷逝》不同,《原野》充滿了強烈的戲劇沖突,復仇、欲望、愛戀交織,對人性進行了多維開掘,張力非凡。在音樂處理上,作曲家金湘更注重結構的連貫性,采用主導動機元素進行貫通,詠嘆調的性格刻畫功能得到發揮,也充分重視了重唱的作用,恰當運用了多調性等現代音樂技術,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這樣一部“洋派”的歌劇,聽覺上并不十分悅耳,對普通觀眾而言,有一定接受難度。但這不妨礙它成為改革開放后中國大型正歌劇中最杰出的劇作之一。

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由曹禺的另一部杰作改編的歌劇《雷雨》問世,由上海歌劇院制作推出。作曲家莫凡是上海音樂學院著名校友,不僅譜寫了全劇音樂,而且親自對文學腳本進行了改編。歌劇以繁漪、周萍、周樸園為核心人物,四鳳、周沖、魯媽為主要配角,著重刻畫人物的復雜性和相互之間的矛盾糾葛。由于腳本與音樂的協調性較好,為音樂的展開和抒發創造了條件。作曲家也熟練運用了大量的重唱、合唱。比如,全劇尾聲時,周樸園逼迫周萍跪下認自己的生母,劇情達到了最高潮。此時,動作停頓,音樂得以施展。六個主要人物的一段六重唱,深入刻畫了各自的內心沖突,加上合唱的襯托,非常富有舞臺效果,是十分地道的歌劇處理。

多元探索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歌劇創作,最為可貴之處便是探索的多元化。除了吸收傳統經典歌劇的手法和樣式,不能忽略的還有另一個走向,那就是深入借鑒傳統戲曲的唱腔、板式,延續和發展民族性的歌劇。”楊燕迪指出。

在這方面,王祖皆、張卓婭的《野火春風斗古城》堪稱代表。這部基于李英儒同名小說改編的歌劇,人物生動、故事曲折,節奏推進快。在音樂處理上,王祖皆、張卓婭這對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的夫妻檔作曲家,接續了《江姐》等劇作的民族歌劇的旋律特點,采用較為復雜的旋法展開,在板式多變、動聽悅耳的基礎上加強了戲劇性。與之前的民族歌劇相比,這部作品更為雕琢,更加復雜、專業,堪稱改革開放40年來民族歌劇中的優秀之作。

除了繼承近代以來的民族歌劇傳統,還有一些作曲家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探索更加激進而靠近國際潮流的新潮實驗作品。比如,第五代作曲家代表之一郭文景。

郭文景創作面很寬,稱得上是“技術裝備最完整”的作曲家之一。歌劇作品有《狂人日記》、《夜宴》、《駱駝祥子》等。他的歌劇取材往往有明確的人文旨趣,表達了作曲家的獨立思考和人文關懷。

《狂人日記》為中國先鋒歌劇的代表,1994年首演于荷蘭阿姆斯特丹,是第一部讓外國人唱中文的歌劇,由曾力、郭文景編劇,在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中,又加入了小說《藥》及散文集《野草》中的一些情節。歌劇以近乎表現主義的手法,反映了“狂人”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人格扭曲和心理恐懼,音樂手法極為激進,啟用了無調性“旋律”,聽上去并不悅耳。同時,作曲家還吸收了中國詩歌吟誦和戲曲的手法,并以各類反常的中西樂器法配置來渲染荒誕的氣氛,創造出了這部雖然小眾,但仍然十分優秀的具有實驗性質的作品。

中西融合

從40年來中國歌劇的多維探索可以看出,中國歌劇的發展不同于任何其他國家。對于中國歌劇來說,面臨的是如何協調中西、雅俗、戲曲與音樂、旋律美與戲劇性的艱難課題。“而且,由于中國的戲曲傳統,國人偏好旋律的聽覺習慣等因素,這種協調的難度就更大了。”

也正因為此,當全面融合中國元素和西方技法的優秀歌劇一旦問世時,音樂界的“格外驚喜”也在意料之中了。

由郭文景作曲的《駱駝祥子》于2015年首演后,便受到了楊燕迪的高度評價:“作曲家大量使用了北京的地方音調,如京韻大鼓等,又有專業性的樂隊處理和精彩的合唱、重唱等。風格上照顧聽眾,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是中國歌劇的又一個里程碑。”

全劇開場,即是一幅展現老北京風俗的生動畫卷。在樂隊短促動機的渲染下,祥子正為新買的拉車贊嘆,合唱幫襯,豐滿、多維的音樂構思,多調性與京味音樂材料的綜合,十分諧和。全劇尾聲時,對生活充滿憧憬的祥子備受凌辱,先后經歷虎妞、小福子之死,徹底失去了希望。此時,總結全劇的“北京城合唱”響起,仿佛站在北京城的巍峨城墻上俯視蕓蕓眾生,氣勢渾厚蒼涼,在楊燕迪看來“堪稱偉大”。

“改革開放40年來,雖然沒有出現影響力能與之前紅色經典媲美的劇作,但確實涌現了一批質量很高的優秀作品。”楊燕迪如此總結。而展望未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中國歌劇,更應當以中國人的獨特方式講述具有普遍人性意義的中國故事,“在全球歌劇創作略顯疲軟的當下,給世界范圍的歌劇以新的刺激和動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 亚洲av综合日韩|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五月 | 熟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男男|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91综合久久婷婷久久| 伊人不卡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狠狠色婷婷综合天天久久丁香|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久 |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视频 |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狠狠色噜噜色狠狠狠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