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而美麗的文山
4月1日是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的日子。為慶祝建州60周年,“世界三七之鄉——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成就展”日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東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總人口363.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58%。文山境內漢、壯、苗、彝、瑤等11個世居民族世代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創造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豐厚的精神財富,是壯族原生態文化的“富礦區”,苗族文化、彝族文化、瑤族文化同樣多彩多姿。這里高度發育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造就了文山的奇山秀水,擁有8個國家A級景區。自然與人文共同成就了這片土地的神奇與美麗。
近年來,文山州積極打造民族文化藝術精品工程,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目前全州共有各類民族文化資源700余項,已經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399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44項、州級80項、縣(市)級270項。具體說來,有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彝族葫蘆笙舞、壯劇、坡芽情歌、女子太陽山祭祀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的三月三、隴端街,苗族的踩花山、鬧兜陽,彝族的火把節、花臉節,瑤族的盤王節等節慶也異彩紛呈;文山州精美的刺繡、蠟染、銀飾、編花等民族工藝和壯族農民版畫,記載著各民族發展的歷史、展示著各族人民的智慧。
文山州歷史悠久,共出土銅鼓8種類型143面,以數量多、分布廣、種類全、使用年代久遠而聞名,是中國重要的銅鼓之鄉。銅鼓是古代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祭祀、作戰和生產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國之重器”。早期出現時主要用來悅神和號令軍隊,被視為權力、財富的象征。文山州是銅鼓的發源地之一,是銅鼓文化向東南亞傳播的重要通道。文山州博物館是目前全世界收藏銅鼓類型較為齊全的博物館,是研究銅鼓文化必去的地方。文山境內已發現的銅鼓囊括了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西盟型全部8個類型。銅鼓舞始于原始自然崇拜,其舞蹈內容豐富獨特,是壯族、彝族生產生活的集中反映。銅鼓舞也是文山的傳統歷法文化,積淀著壯族、彝族先民自然信仰和祖先崇拜等內容,有著維系民族生存、發展等方面的文化蘊涵和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舞蹈以鼓點節奏展開,一年四季的生活勞動場景為動作元素,有播種、插秧、收割、采摘、紡線、打獵、敬酒等內容,至今仍保留著古樸遺風。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項目于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鬧兜陽”是苗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流傳于文山州馬關縣苗族聚居的村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舉行,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活動是紀念古代一名叫“兜陽”的優秀青年。兜陽一生向善,為老百姓做好事,拯救人間苦難。他死后,苗族民眾為之惋惜,在兜陽祭日(五月初五)舉行“鬧兜陽”活動,頌揚他的高尚品德,緬懷心目中的圣賢。期間,還有對歌、跳蘆笙舞、打竹筒電話、打陀螺、擺長桌宴等習俗活動,目的是引導人們崇賢向善。
“苗族花山節”亦稱“踩花山”,是苗族同胞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花山節活動集民間文學、民間歌謠、民間舞蹈、民間音樂、服飾展示、體育競技等傳統文化于一體,內容豐富多彩,極富特色,包含吹蘆笙、吹響篾、跳蘆笙舞、爬花桿、射弩、打陀螺比賽和情歌對唱等內容,展現了苗族同胞多姿多彩的民間傳統文化以及日新月異的生活內容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云南壯劇是流傳于文山壯族地區的民間多聲腔戲曲劇種,屬自娛自樂的群眾文化活動藝術形式。壯劇的產生和形成,與壯族“稻作文化”中的飲食、禮儀、民俗、宗教信仰、文化藝術有著密切關系,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文山壯劇由富寧土戲、廣南沙戲、文山樂西土戲三個分支組成。一般在農歷正月至三月或過小年節、隴端節、花街節等節慶時演出。主要有“哎依呀”、“哎的呶”、“乖嗨咧”、“依嗬嗨”、“乖哥來”、“儂阿妮”等七大聲腔,使用的唱白為本地方言和粵語。壯劇在外來文化和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依然得到了比較好的保護和傳承,成為文山州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絢麗的珍珠。在繁盛時期,有200多個戲班活躍在農村。壯劇項目于2008年6月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坡芽情歌主要流傳于文山州富寧縣剝隘鎮坡芽村、歸朝鎮老街三寨以及者桑、花甲等鄉鎮的壯族村寨。在富寧坡芽村流傳著一首以81個符號為代表的愛情民歌,壯語稱“布瓦吩”,意為“把花紋圖案畫在土布上的山歌”,通過月、星、樹、稻谷、犁、禽、衣物、鳥、房屋、楓葉等圖畫符號,詳細地記述了一對青年男女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相約白頭偕老的動人故事,內涵豐富,風格形式大有《詩經》遺風,是壯族情歌的經典絕唱。坡芽情歌以壯語北部方言演唱,男女相對,一唱一和,內容涵蓋了壯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民情風俗等,曲調以“分打撈”、“分標”、“分呃哎”、“分戈麻”等壯族山歌為主。句式多為五言,每首歌四句或數十句不等,以首尾韻、腰尾韻和尾韻為主要押韻方式,韻律嚴密和諧,曲調優美、委婉動聽,手法靈活多變,修辭適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坡芽情歌項目于2011年5月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很多,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依然保持著對傳統文化的熱忱。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在繼承傳統與面對當下進行創新之間保持平衡,成為了每一個文山文化人的共同課題。 (民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