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書寫金沙江,彝族文學的“地域使命”
來源:中國民族報 | 吉洛打則  2018年03月28日08:33

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終身院士艾倫·麥克法蘭(右)為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吉狄馬加頒發“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 資料圖片

彝族作家李喬的“金沙江三部曲”為彝族文學樹立了一座豐碑。 資料圖片

文學可以是對自然的創造性模仿,也可以是對人的創造性潛質的自我挖掘。每個民族的文學都與其所處的地域環境有著特殊的聯系,地域性是民族文學的重要特征和地域徽標。

金沙江是彝族歷史文化賡續不絕得以傳承和變遷的載體和見證。彝族自古便與金沙江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金沙江兩岸繁衍生息中,締造了源遠流長的彝族文明,形成了古老而獨特的彝族歷史文化傳統。彝族文學及其口頭和書寫傳統,便成為金沙江流域最具核心地位的人文歷史成果之一。

牽掛金沙江,就如牽掛母親。

在彝語中,金沙江被稱為“阿伙史依”。彝漢雙語詩人阿庫烏霧曾在微博中,這樣描述對“阿伙史依”的感情:“阿伙史依,浸潤著消逝的古部族血液的河流,與生俱來擁有黃金品質和日月亮度的江濤,足以證明流域悠遠的文明和富厚的資源。千萬年來,奔騰、怒吼、吞噬、潤澤和博大成為生命本質和精神境界。無論道路如何蜿蜒曲折,命運何等艱難坎坷,從不退卻,從不干枯,遇阻除阻,洶涌向前,早已成為地域歷史的動脈。”這則微博生動地揭示出彝族對水的福祉和災難的深入理解能力、承受能力及超越物質之上的深厚感情。

文學可以是對自然的創造性模仿,也可以是對人的創造性潛質的自我挖掘。每個民族的文學都與其所處的地域環境有著特殊的聯系,地域性是民族文學的重要特征和地域徽標。彝族文化體系里,有著成熟的、獨特的對人類與水的關系的認知。特別是在詩性的歷史敘事中,彝族先民在接受水的養育、戰勝水的災難、應對水的生死挑戰中,形成了獨特的水與文明智慧的深層關系的深刻認知。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專家馬克·本德爾曾撰文《一位彝族詩人與兩條河流》,向英語世界譯介過阿庫烏霧及其雙語創作。文中的“兩條河流”,就是指金沙江支流雅礱江(小金沙江)和密西西比河。

作為中國第一大河長江上游的金沙江,自古就是人類先民的棲居之所和古文明的發祥之地,有著悠遠而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受到歷史各時期的關注。金沙江是彝族歷史文化賡續不絕得以傳承和變遷的載體和見證。彝族自古便與金沙江結下不解之緣,在金沙江兩岸繁衍生息中,締造了源遠流長的彝族母語文明,形成了古老而獨特的彝族歷史文化傳統。彝族文學及其口頭和書寫傳統,便成為金沙江流域最具核心地位的人文歷史成果之一。

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金沙江是母親河,是彝族文明的搖籃,是彝族母語文化、歷史生命敘述的精神動脈和地域徽標。就像彝族文學評論家阿牛木支在《金沙江文化在彝族文學中的表述》一文中所說:作為曾經和正在養育我們的母親河,“金沙江”歷來被視為彝族文明的源頭和文化的象征。

在彝族文學所書寫的地理版圖中,金沙江是一個重要的語詞。無論是口頭文學,還是書面文學,都有對金沙江及其故事的記載和表述。1956年,彝族作家李喬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新中國第一部彝族文學作品《歡笑的金沙江》;之后,他又寫出了這部長篇小說的兩部姊妹篇:《早來的春天》和《呼嘯的山風》。他以“金沙江三部曲”為彝族文學樹立了一座豐碑,也為中國當代文學史書寫了新的一頁。

1959年,新中國第一位彝族詩人吳琪拉達在其詩集《奴隸解放之歌》中專門設立一輯“金沙江畔發生了什么事情”,收錄其中的《山頂上又吹響了牛角》《青青的草坪》《布谷鳥叫了》等詩篇,都是以“金沙江”為表征,抒寫千里彝鄉翻天覆地之變化的時代頌歌。

2017年7月底,“第三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舉行。著名彝族詩人吉狄馬加,因其數十年在詩歌領域的杰出成就,被主辦方授予“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吉狄馬加在頒獎儀式上發表題為《總有人因為詩歌而幸福》的致答辭中說:“我們民族繁衍生活的地方,就在中國西南部廣袤綿延的群山之中……在這片土地上有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在彝語中被稱為‘阿伙史依’,它的意思是黑色幽深的河流,在漢語里它的名字叫金沙江。這條偉大的河流,它蜿蜒流淌在高山峽谷之間,就像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靈魂,它發出的經久不息的聲音,其實就是這片土地上所有生命凝聚而成的合唱。”

獲得過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80后彝族女詩人魯娟,也曾在《為誰而歌》一文中表示:“我寫詩是出于一種神秘的不期而遇的感召。我所居住的涼山雷波屬古夜郎地域。夜郎的實音‘日諾’被譯為“深黑之水”,這本身就具有不可言傳的詩意。著名的金沙江水滾滾從這個小城旁拍巖而過……在這塊母性的腹地上從天而降的靈感隨處可有。”

從小生長在金沙江邊的彝族鄉土詩人霽虹,其大部分詩作都在著力表現金沙江畔故土鄉民的淳樸、善良、真誠、仁義與好客。她的散文《奇特的金沙江彝族婚俗》《金沙江和我那過房爹》等,對金沙江邊特色民俗風情的展示和地域文明的詩化表述就更加生動有趣。

正如多民族文學批評與研究者羅慶春在《感恩鄉土——論霽虹詩歌的鄉土文化精神》一文中所指出的,“在詩人生活過的這片土地上,彝族文化潛隱在民間世界中,凝成了彌漫于這方水土上的氛圍,并先在地滲入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精神血液,不自覺地規范著他們的文化行為和精神命運。詩人對地域文化景象的捕捉和描摹,到對其中的人類生命動力的認同和張揚,全方位地發揮了文化混血的優勢,表達出對金沙江文明的堅守與自覺。”

在當代,金沙江由于其特殊的綜合性地位,其在人文歷史、地域文化、旅游經濟、生態環境等各方面的獨特價值得到凸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彝族文學從來沒有如此開放地接受中西方不同文明、不同語言文學的交匯影響。雖然目前彝族知識分子在本民族總人口中的比例非常小,但彝族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眾多的知識分子在從事文學創作。由此,彝族文學在立于地域智慧、接受多元文化沖擊中,歷史性地獲得了文學藝術創造的時代契機。彝族母語敘事未曾中斷,彝族漢語敘事成就卓著,在文明的沖突與融匯不斷交織的歷史關頭,正應該有偉大的作品來記錄和體現這個偉大的時代。

2011年和2013年,在四川金陽、鹽邊兩地分別舉行的“首屆金沙江彝族文學筆會”和“第二屆金沙江彝族文學筆會暨阿庫烏霧詩歌研討會”,確立了將金沙江作為彝族母親河納入彝族文學書寫,并系統地探究了金沙江與彝族文學的人文地理淵源,豐富了彝族文學創作主題,為彝族文學提供了新的學術研究生長點,也對當代彝族文學的發展產生了較強的現實意義。在這兩屆筆會上,筆者與的惹木呷、楊解等青年詩人交出了多篇以“金沙江”為主題的詩歌創作,如《金沙水岸》《魂歸金沙江》《今夜,面對金沙江》《金沙江·符號與記憶(組詩)》等。這樣的文學活動,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詩人們通過詩歌的方式、詩意的途徑,與這片山水同呼吸共命運的赤子情懷。

優秀的彝族詩人,擔負著金沙江流域未來人文創造、傳承與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實質上,金沙江早已進入彝族人面臨生死抉擇、理解歷史災難、啟迪生存智慧的史詩表述及文化記憶,是彝族文化地質層中標志性的地域特征和原型意象,是彝族母語文明和漢語文明并行歷史所共同擁有的精神脈搏。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彝族文化的開創與發展進程中,在彝族文學的創造與傳播進程中,金沙江依然會成為不可替代的地域標識和民族精神象征。

(作者系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色综合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蜜芽|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伊人网综合在线视频|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系列|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 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777|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综合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