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恩施多民族文學:一條源遠流長的河流
來源:文藝報  | 杜 李(土家族)  2017年10月11日10:40

恩施美景

恩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建始直立人”的發現,證明這里很早就有人類生存。悠悠千古,漫無止境,加上土家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史前文學系于口耳,難以斷定。后來,作家文學興起,但因為人口的流動,以及單個觀察者在視野上的有限性,很難完整地呈現恩施文學的全貌,只能就自己所了解的勾勒一二。

歷史有關恩施民族文學的記載起始于明朝中期。童昶是官方史志記載的恩施第一位作家,現存作品大多是對恩施山水風物的題詠。然而,恩施明朝文學的大成者卻當屬童昶之后的田九齡。現存田九齡詩歌大多書寫戍邊的豪情和對親人的思念,吳國倫稱其詩“沖融大雅,聲調諧和”。《宜昌府志》載:“容美司以詩名家,自子壽始。”自田九齡肇始,此后田宗文、田玄、田奎、田珠濤、田霈霖、田既霖、田甘霖、田舜年諸家相繼迭起,嬗遞不衰,構成了蔚然壯觀的家族作家群。

“興于明代的容美田氏土司是土家族,不僅注重農桑,而且熱心研讀漢文,并善于詩詞”,自明萬歷至清康雍,歷時六代,詩禮傳家,著作豐贍,人人有集。他們不僅嫻熟掌握了漢文學特別是詩詞的形式審美規范和藝術表現技巧,而且深受楚辭影響,廣泛運用了楚辭的技法與意象。康熙十八年,田舜年收集家族中歷代先賢作品,編成《田氏一家言》,計八種十七卷,“一家私典策,半部小春秋”。

清朝中后期,恩施民族文學較為蕭寂。僅有王煜、王家筠、褚上林等詩人、詞家歌詠其間。

近代恩施民族文學,雖有何遠鑒、馬炳麟名達其間;但為恩施民族文學贏得巨大聲譽的,卻是近代晚唐詩派旗手——樊增祥。樊增祥著述勤奮,數量繁富。他博學強識,轉益多師,兼采眾家,自鑄面目,詩、詞、駢文、散文均為擅長,其師張之洞評價“詩第一,文次之,詞又次之”。其詩“以清新博麗為主,工于隸事,巧于裁對”(汪辟疆語),體裁多以七律為主。

1929年,恩施人民群眾大規模地參加到了中國詩歌創作的主流。流唱于恩施的革命歌謠,洋溢著革命人民的英雄氣概,因繼承了較為豐富的民間文學傳統,在藝術上達到了較高水平。其中,一首歌唱賀龍的《門口在過兵》影響頗大。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司馬軍城奔赴延安,歷任《抗敵報》編輯、《新長城》主編、《救國報》(燕山版)主編。在極端艱苦的戰斗環境中,他奮筆寫下大量富有戰斗氣息的詩篇。鄧拓高度評價說:“他寫的不是尋常的所謂‘詩’,而是用鮮血和生命寫出的戰斗的進行曲。這是真正的詩!這樣的詩篇將同天地一樣長久,是永生的詩。”

1938年10月,武漢失守,戰線西移,湖北省政府及所屬機關遷往恩施。當時,恩施作為湖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路精英名流和社會賢達紛至沓來,麇集于此。濃郁的文化氛圍,讓恩施民族文學基因獲得了較好的涵養與培育。因戰時需要,當時全省很多有影響的文化宣傳機構不僅西遷恩施,還在恩施創辦了多家報刊,并開設文藝副刊。

1943年重陽,以饒鳳璜等為首,寓居恩施的部分文人發起成立了“漢聲詩社”,旨在“歌抗戰之偉業,振大漢之天聲”,編印《鐵溝喤引集》《漢聲詩輯》等。1945年8月抗戰勝利,伴隨省政府東還,漢聲詩社自行解散。

1949年11月6日,恩施解放。

1965年第6期《收獲》同時發表余友三報告文學《“花果山”迷》、安邦短篇小說《“活書店”》,拉開了恩施當代民族文學的序幕。于此前后出版的《楓香樹》和《清江壯歌》,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反響,更一步增添了恩施民族文學的厚度。這一時期恩施民族文學較有影響的創作,還有田詩學的詩歌、王隆釗的戲曲、覃亞子的古體詩詞,內容大多是追憶革命戰爭,書寫新時代農村的新氣象和農民的新面貌。

19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恩施民族文學開始煥發新的生機。一批優秀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受到文壇矚目。李傳鋒的動物小說《退役軍犬》《最后一只白虎》對動物內心世界進行人格化的描寫,用來觀照人類的現實生活。楊其力的散文《五彩池》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學《語文》課本。田詩學的詩歌《田莊和清泉姑娘》入選《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這一時期,還有楊穆的戲劇、張永柱的散文、田禾的詩歌、龔光美的小說等,豐富了恩施民族文學的畫卷。毛正天、曹毅等人的評論文章,也產生了較好影響。

“剝棗詩社”的成立,標志著新時期恩施文學社團的興起。剝棗詩社編印《剝棗》詩刊50余期,1985年因社員分散而解散。1985年8月,楊秀武、汪南階等在恩施組建了“問月詩社”,編印《山茶花》社刊40余期,1995年解散。1987年1月,楊昌祥、譚功才等在建始組建了“小江南”文學社,編印《小江南》社刊8期,1998年解散。1986年9月,恩施州作協成立,文學季刊《清江》創刊。

歷史行進到1990年代,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變革,當代文學也在尋根、新寫實等流派的助推下,更加精彩紛呈。葉梅的《撒憂的龍船河》等小說,在對恩施歷史演變與現實際遇的描述中不斷深入探尋著恩施人的性格內核和文化心理,兼具獨特而深刻的敘事風格和藝術個性。甘茂華的《鄂西風情錄》等風情散文則守望著文學地理的詩韻和民族深處的記憶,浸透著對恩施自然山川與風物人情的摯愛,樸厚的文風和詩意的訴說閃爍著人性質地的光澤,被譽為“中國風情好手”。這一時期,田開林和田平父女蟄伏而出,深刻描摹恩施底層民眾的生存現狀與跌宕命運。談焱焱的詩歌將抽象的哲理寄寓于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王月圣和陳步松的小說、陳航和鄭開顯的詩歌等,敘述著鄉野市井的傳奇,歌詠著民間風物的情韻。

進入新世紀,恩施民族文學繽紛綻放、璀璨奪目。李傳鋒的長篇小說《白虎寨》是我國鄉村改革題材文學的新發展,生動展示了恩施鄉村正在發生的時代巨變,塑造了新世紀中國農民的新形象。長篇小說《武陵王》以史詩般恢弘的書寫氣勢和宏闊的敘事結構,精心繪制了武陵土司的歷史風情長卷,彰顯了自我族性的歷史回響。葉梅的《五月飛蛾》《廣場舞》等中短篇小說,將底層人物定格在歷史的重要地位上,關注他們在劇烈的社會變革時期的生存狀態,并由此探索救治現代文明弊端的某些有用的活性資源。楊秀武的詩集《巴國儷歌》以民歌話語切準恩施的文化脈沖,旨在用獨特的心靈感悟、思想敏銳和情性內質來鑄造了一條浩瀚、渾厚和神性的、具有立體感的詩歌清江。野夫的散文也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羅曉的長篇小說《大寶鑒》上榜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年度榜。鄧斌和向國平的文學評論《遠去的詩魂》對土司田氏家族詩人的作品進行了細致的文本剖析與藝術解讀。

新世紀以來,恩施民族文學還呈現出了三個小區域作家群現象,分別是:以楊秀武、鄧斌、呂金華為代表的紅土作家群,以何澤勛為代表的利川詩人群,以譚功才、楊昌祥為代表的中山建始作家群。新世紀恩施民族文學涌現出的優秀作家作品還有:雨燕、安麗芳等的小說,覃國平、董祖斌等的散文,唐敦權、譚成舉等的小小說,黃光輝、郝在春等的詩歌,田平等的影視劇本,張思楚、李清安等的古體詩詞,牟廉玖、周龍然等的歌詞,劉川鄂、毛正天、屈哨兵、吳道毅、楊彬、李莉等的文學評論。同時,向迅、陳克海、談驍、田馮太等青年作家正在引起中國文壇的側目與注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色天使|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heyzo专区无码综合|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 国产在线视频色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00|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麻豆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 久久综合日本熟妇|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76|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76|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