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在揚棄與拓展中執著前行
來源:文藝報 | 古耜  2017年09月15日06:54

“近五年,仍有為數眾多的散文家,傾力講述日常生活和個人經驗,但這種講述不再滯留于閑情逸致或者杯水風波,而是自覺注入了社會尺度和道德評價,進而傳遞出對心靈的呵護與關懷。另一方面,一大批散文家聽從生活和時代的召喚,努力拓展藝術視野,積極調整創作題材,讓筆觸重返廣闊的歷史與現實,精心講述中國故事,熱情譜寫民族樂章,切實構建散文世界的大景觀和大格局?!?/span>

“詩文隨時運,無日不趨新?!?012年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奮進,社會許多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而深刻的變化。作為民族精神折光和心靈書寫的散文創作,亦在不斷的探索、揚棄、調整和拓展中,呈現出若干新景觀、新向度和新追求,從而成就了近五年來散文創作頑強攀援和執著前行的整體態勢。其中一些重要的現象、經驗和內容,對于現代散文的持續發展和繁榮,都不乏裨補或啟示意義,因而值得仔細盤點和認真總結。

首先,散文領域的創作隊伍空前壯大,作品質量穩步提升,藝術生態健康自洽。進入新世紀后,憑借多種網絡自媒體的強勢崛起和迅速擴張,久已存在的民間散文寫作,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一時間“無名”寫作者成千上萬,多種內容和形式的作品鋪天蓋地,“全民寫作”成為一種不無夸張但又不失傳神的描述。毫無疑問,對于嚴肅的散文創作而言,如此這般的眾聲喧嘩,既包含了生機與活力,又攜帶著粗糙與雜蕪。因此,以辯證揚棄的態度,取其優長,去其缺失,從整體上提升散文創作的藝術質量,推動散文生態的良性發展,便成為當務之急。

近五年來的散文領域,在這方面的進展與改善恰恰是顯著的。這五年中,散文作者、作品以及文體疆界仍在擴展,但已不單單是量的增加,而是同時注入了質的騰躍:發表在自媒體上的作品走向豐富與精致,不少好作品開始反芻紙媒,并產生廣泛影響;群眾性散文創作的水準扎實提高,一批來自基層的作家頻頻亮相于重要的文學報刊和散文獎項,他們當中的佼佼者如李娟、鄭小瓊、杜懷超、劉梅花、王新華等,已成為當下散文寫作的中堅力量。尤為可喜的是,在業余和草根寫作蓬勃發展的同時,專業與精英寫作始終在場,且一派豐茂勁拔。幾代作家同場獻藝,每一代作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其中鐵凝、賈平凹、韓少功、余秋雨、南帆、雷達等作家的散文,則越來越呈現出走向經典的趨勢。所有這些,不僅構成了當代散文的高端風景,而且于潛移默化中實施著對民間寫作的濡染與引領。庶幾可以這樣說,時至今日,透過流動和諧的散文生態,我們終于領略了文學世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某種神髓。

其次,散文現場發出的各種聲音,更切近散文的本質及其創作實際,因而也更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散文領域不時出現一些概念和命名,如大散文、新散文、后散文、原散文,以及新生代散文、新狀態散文、小女人散文、行動散文等等。這些概念和命名有的不乏問題意識和理性思考,如賈平凹倡導的大散文和祝勇主張的新散文,但更多的卻難免帶有淺表性、隨意性和招牌感,以致經不起時光淘洗,很快就銷聲匿跡。近五年來,散文領域依然喧囂熱鬧,照舊出現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命名,但它們大都擺脫了匆忙的跑馬圈地和單純的追新逐異,而代之以從創作實踐出發提出主張,確立說法,因而顯示出理念的價值,以及理念之間彼此溝通與對話的可能性。譬如:“非虛構”寫作吸引了眾多作家和評論家,其理論闡發固然形形色色,但核心指向卻不離作品取材的真實性和意旨的當下性,這正是散文必須具備的品質。散文的“在場主義”亦屬熱點話題,其理性辨析未必十分嚴謹,但它特別強調散文的“在場性”與“散文性”,即精神性和藝術性,卻無疑抓住了散文創作的關鍵。“客體散文”一說,由山西作家和學者聯袂提出。從文體建設的層面看,似乎難成一家之言,但放到信息時代,人被媒體綁架與裹挾的環境中,卻分明具有鼓勵作家沖破虛擬世界,強化生命體驗的積極意義。顯然,這樣的概念和命名,最終有利于散文文體及其創作,擺脫混沌,走向自覺。

在更重要和更本質的層面上體現著五年來散文領域新變化與新氣象的,還是散文創作本身,即散文家貫穿于創作實踐的精神取向和藝術追求,以及其所達到的時代高度。如眾所知,由于商品經濟的推進和后現代思潮的影響,世紀之交以來的散文創作,一改往日聚焦社會公共話題,關注歷史重大事件的習慣,而把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個體經驗推向表達的前臺,化為斑駁的視像與繚亂的風景。從現代散文所走過的曲折歷程來看,這自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但在散文應是時代立體投影的意義上,卻又未免偏頗、浮泛與單薄。近五年來的散文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種情況,這突出表現為:一方面,仍有為數眾多的散文家,傾力講述日常生活和個人經驗,但這種講述不再滯留于閑情逸致或者杯水風波,而是自覺注入了社會尺度和道德評價,進而傳遞出對心靈的呵護與關懷。另一方面,一大批散文家聽從生活和時代的召喚,努力拓展藝術視野,積極調整創作題材,讓筆觸重返廣闊的歷史與現實,精心講述中國故事,熱情譜寫民族樂章,切實構建散文世界的大景觀和大格局。這當中有幾個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創作向度,因為很自然地接通了時代養分和歷史血脈,所以一時間碩果累累,佳作疊見,氣象萬千,生機盎然,從而構成了近五年來散文創作的大視角與主旋律。

歷史文化散文以精粹、扎實和厚重的文本承載,對話當下,滋養人心。在一段時間里,歷史文化散文相對沉寂。近年來,隨著國家和民族開啟傳統文化的回歸之旅,這一文體在反思、調整和揚棄的基礎上,再度顯示出豐沛的生命力和顯豁的存在感。一批腹笥充盈、學有專攻的作家,相繼捧出若干質文兼備、影響廣泛的優秀作品,其中王充閭的《國粹·人文傳承書》、夏堅勇的《紹興十二年》、唐浩明的《冷月孤燈·靜遠樓讀史》、李元洛的《清詩之旅》、祝勇的《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趙柏田的《南華錄》,還有李國文、李敬澤、李舫、劉漢俊、張宏杰、蔣藍等透視歷史的篇章、都是值得細讀的重要收獲。這些作品盡管各具匠心,各見優長,但作為共同語境中的歷史盤點,依然不乏殊途同歸之處,這就是:在尊重歷史基本事實和傳統固有價值的前提下,更注重發掘其璀璨亮麗的元素和健朗自強的側面,進而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促進它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成為國家崛起與民族復興的重要資源。

歷史文化散文既然以歷史為對象,那就必然包括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探視與言說。在這方面,王彬彬、王開林、汪兆騫等有關民國人物的描述與解讀,憑借每見的新視角與新思路,受到多方好評。雷達對新中國成立后十七年間西部往事的追憶,因為生命體驗的刻骨銘心而具有心靈史和風情史的性質。與此同時,回望紅色革命史受到高度重視,出現了一批精品力作。賀捷生的《父親的雪山,母親的草地》講述父母早年血與火的戰斗生涯以及那一代人的前赴后繼、不怕犧牲,具有極強的真實性與現場感,其悲愴優美的敘事傳遞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梁衡緬懷周總理的《又見海棠花開》以及《方志敏最后的七個月》《麻田有座彭德懷峰》等,聚焦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每篇作品都有史料、有細節、有發現,同時有思考、有感情、有文采,體現出高蹈、深沉和嚴謹的藝術風度。此外,王宗仁的《馬燈里的將軍》《婚禮在世界屋脊舉行》、徐可的《難酬蹈海亦英雄——何昆軍長和他的十四軍》、徐貴祥的《陽春三月問弋陽》,以及一批作家對毛澤東、瞿秋白、楊靖宇、趙一曼等偉人和先烈的書寫,均堪稱文筆生動,材料翔實,足以讓人常讀常新。

同時,散文的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民性原則不斷強化,深入基層,扎根生活,切近時代,直面當下,成為散文創作的重要內容。這些作品是對中國社會轉型與時代變革的積極回應,散文家把關注和追蹤的目光投向現實生活,投向生活中永遠的主角——廣大人民群眾,努力讓筆下篇章與歷史車輪同頻共振。王巨才的散文新著《鄉心無限》《隴上歌行》,一如既往地貫穿著“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精神。筆墨所至不僅激活了中國大地上的滄桑巨變,而且傳遞出這種變化帶給民眾的喜悅心潮。郭文斌把足跡留在了祖國的許多地方,由此而生出的一系列記述鄉愁的文字,既滿載時代光影,又深含文化底蘊,是對今日鄉土中國的精彩攝照。蘇滄桑堅持精神遠行而目光下沉,一卷《守夢人》把普通勞動者亦愛亦痛的夢想與追求,演繹得跌宕起伏,栩栩如生,令人過目難忘。

同樣值得重視的是,在直面當下的過程中,一批散文家從真切的生活經驗出發,勇敢地觸及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負面存在:傳統農業文明的衰敗,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鄉村空心化、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城市欲望的膨脹,以及因此而引發的生存壓力的巨大、職場生態的無序等現象。毫無疑問,這些場景是暗淡的、苦澀的、沉重的,但它卻滿滿地承載了作家的憂患之心、悲憫之情,以及努力改變這些,讓生活更為美好的愿望,因此,這些作品同樣是近五年來散文現場的重要收獲,這些作家則同樣值得珍惜和敬重。

此外,作家的環境意識與生態觀念空前強化,審視和書寫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散文創作新的增長點。呼吁綠色發展,構建生態文明,是人類共識和國家方略、也是散文創作領域越來越強勁的藝術之聲。許多散文家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加入生態寫作的行列,一些散文家更是把生態寫作當成主攻方向乃至終生志業,從而取得了突出成績,形成了鮮明特色。老作家徐剛繼續保持著對自然生態的關注,不時有新作問世,深化了幾代人對環境的認識與思考。立足于林業戰線的李青松堅持進行自然生態的整體探照,其新著《貢貂》不僅梳理和剖解了林林總總的生態現象,而且開始探尋人類走出生態困境的可能性。胡冬林生前常年棲身長白山原始森林,一本《狐貍的微笑》透過濃郁的山林和動物氣息,生動詮釋了萬物齊一、生態和諧的當代理念。楊文豐從氣象角度切入生態書寫,并不斷擴展觀察視野,近期推出的《不完全是尾氣》《品鑒枸杞》等作品,因為目光別致且筆墨搖曳而引人矚目。山川草木也是鮑爾吉·原野筆下屢屢可見的重要景物,這些景物因為浸入了作家源于民族血脈的敬畏感與親切感,所以別有一種神采,也別生一種可愛。

在生態寫作中,女性散文家亦不曾缺席,蘇滄桑的《所有的安如磐石》、王秀杰的《遼水紀行》、項麗敏的《臨湖》《讀愛,在花開的春野》,安然的“羊獅慕系列”,均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溫潤和悲憫,繪出了自己的風景,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整個生態散文創作呈現出方興未艾的可喜態勢,從而成為近五年來散文創作生動格局的重要板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色|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国产免费|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 国产天堂一区二区综合|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在线视频色综合| 国产精品综合视频|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综合网| 色之综合天天综合色天天棕色|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丁香婷婷色五月激情综合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