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藝術與自然如影相隨 ——讀《藝術的故事》有感
來源:中國民族報 | 陳華文 何慧軒  2017年08月23日09:01

書名:《藝術的故事》

作者:(英)E.H.貢布里希

譯者:范景中

校者:楊成凱

出版者:廣西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清華大學給2017級新生寄送錄取通知書時,還贈送校長邱勇專門推薦的《藝術的故事》一書。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是否值得認真閱讀?

傳統知識結構體系中,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是“求真”的學問;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則是“求善”的學問;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更傾向于“求美”。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不同知識、不同學科和不同領域之間的滲透與交融,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世界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不同文化之間交流日益頻繁、自然環境保護形成共識的今天,承載著歷史文明和人類情感的藝術,已經成為各種場域對話的“通行證”。《藝術的故事》一書以寬廣的認知視野和宏大的學術格局,梳理了世界藝術的起源、發展以及未來之路,構建了一幅恢弘的藝術發展全景圖。

別具一格講述藝術的故事

《藝術的故事》作者E.H.貢布里希(E.H.Gombrich,1909—2001)是享譽全球的藝術史家,生前曾任英國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教授。除了本書之外,他還著有《理想與偶像》《象征的圖像》《木馬沉思錄》等作品。《藝術的故事》英文版于1950年在英國初次出版,60多年來不斷修訂,共再版16次。中譯本自上世紀80年代由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范景中翻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楊成凱校對后出版,兩位學者的強強組合,使得該書中文版自問世以來一版再版,成為廣大讀者案頭的必備書。

坦率地講,近年來問世的藝術通史類書籍不在少數。歐美學者當中,有美國藝術史學者克雷納的《加德納藝術通史》(湖南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美國藝術史家詹森的《詹森藝術史》(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版)、英國牛津大學教授法辛的《藝術通史》(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等等;華人學者當中,有北京大學教授朱龍華的《藝術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年版)、臺灣學者蔣勛的《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湖南美術出版社2015年版)等等。這些著作從不同維度探求藝術的歷史和魅力。然而,這些通史性質的著作,要么過于專業化,要么過于晦澀難懂。

相比之下,《藝術的故事》長期以來更受青睞,原因何在?用貢布里希自己的話講就是,此書對于青少年也好,對于成年人也罷,都能讀得懂。作者用精妙的語言,將深奧的藝術理論、藝術史濃縮為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同時也不乏理論層面的剖析。本書中文版“后記”中寫道,貢布里希不僅是優秀的藝術史家,同時也是語言大師。他擅長使用語言,將藝術的故事娓娓道來。

《藝術的故事》共分28章,首先論述了古代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克里特等藝術遺產對后世的影響,接著介紹古希臘、古羅馬、拜占庭的藝術成就,再對中世紀的藝術進行“問診”,又對文藝復興時期至18世紀工業革命期間的藝術作品、人物、流派進行梳理,最后對紛繁蕪雜的當代藝術流派進行反思。貢布里希雖然是英國人,可是對待西方藝術、東方藝術、非洲藝術、南美藝術沒有抱以偏見的眼光,這是難能可貴的。

自然歷來是藝術創作的重要主題

藝術從誕生以來,就和人類的生存、生產、生活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同的歷史傳統、宗教信仰、文化習俗乃至差異性的地理環境,會形成不同的藝術價值追求。而不同的文明形態,則會影響藝術的發展方向。《藝術的故事》并沒有就藝術論藝術、就作品論作品,而是在“人類文明走向何處”這一終極哲學問題下展開敘述。在“導論:論藝術和藝術家”中,作者寫道:“我們都喜愛大自然,都對把自然美保留在作品中的藝術家感激不盡。我們有這種趣味,藝術家也不負所望。”

簡要回顧世界藝術發展歷程便可發現,無論是哪個區域的藝術家,在很多藝術作品中,均能看到對自然的敬畏和迷戀。在西班牙和法國的深山洞穴中,就能看到一萬年前栩栩如生的牛、馬之繪畫。當時的人類為何熱衷于描繪動物?無人能給出標準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史前文明時期,原始的人類部落和自然萬物相互依存,盡管當時的“藝術家”是無意識的。

古埃及文明是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埃及人對大自然心懷種種向往。《藝術的故事》中列舉一幅名為《內巴蒙花園》的繪畫,則是典型的見證。該畫以類似裝飾畫的風格進行平面構圖:畫中,有人在成排的果樹下采摘果子;畫面的中心,一個長方形的水塘里,鴨子、魚兒、水鳥、水草格外生動;整個畫面是一派安逸的田園盛景。再如《克努姆赫特普墓室壁畫》,畫面場景宏大,有人在漁船上叉魚,有人在捕鳥;各種鳥兒或站或飛,水中大小魚兒自由游弋。4000年前的繪畫,表現主題直指豐富的自然。客觀上講,任何一種文明的繁榮和存在,水土肥美、環境宜人是前提條件,如果生態環境持續遭到破壞,必將給文明帶來厄運。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后來的衰落,正是有力的明證。

自然寄托著藝術家的喜怒哀樂

古往今來的藝術家們,在藝術作品中孜孜不倦地描繪自然、發現自然。《藝術的故事》一書中專門提到了中國古代繪畫。貢布里希對中國藝術家和大自然的關系這樣描述:“中國藝術家不到戶外面對母題坐下來寫生,他們用一種參悟和凝神的奇怪方式來學習藝術,這樣,他們就不從研究大自然入手,而是從研究名家的作品入手,首先學會怎樣畫松、怎樣畫石……只是在全面掌握這種技巧以后,他們才去游歷和凝視自然之美,以便體會山水的意境。”

中國古代藝術家傳承古法,飽讀詩書,把天地山水放在心靈深處。他們描繪的山水圖景,看重筆墨情趣,善于借景抒情,對造型的真實性并不看重,更傾向意境的表達。正因為中國古人對山川大地的敬畏,繪畫類型中才會專門有山水畫類別。古往今來,涌現出的山水畫名家名作不勝枚舉。中國藝術家不僅對氣勢撼人的山水描繪情有獨鐘,對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動植物描繪也樂此不彼。可以說,中國古代藝術的審美追求,與中國生態思想中所倡導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閱讀《藝術的故事》,帶來的思想啟示是多方面的。當前,中外很多藝術家受到后現代主義等理念的影響,創作的主題從外部自然轉向內心的自我表達,各種先鋒藝術、實驗藝術粉墨登場。筆者認為,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藝術創作的源泉依然是腳下的這片大地和藝術家個體的生命體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香蕉热狠狠综合|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国产91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综合社区| 五月天色婷婷综合|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色欲天天天综合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热线|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77777综合|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婷婷激情狠狠综合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