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茅善玉:兩百歲的滬劇始終年輕
來源:解放日報 | 陳俊珺  2017年07月21日09:11

滬劇《鄧世昌》劇照

滬劇演員茅善玉 圖片由上海滬劇院提供

昨天,“上海的聲音”——第三屆上海(浦東)滬劇藝術節拉開帷幕。在為期一周的滬劇節里,滬劇演員們將為觀眾們奉上二十多臺精彩紛呈的演出。

日前,上海滬劇院院長、著名滬劇演員茅善玉接受了記者的專訪,暢談她眼中的滬劇之美。

老百姓喜歡什么,

滬劇人就創作什么

茅善玉與滬劇結緣,是一個偶然。

小時候,滬劇老師去學校招生,一眼就相中了茅善玉,但當時滬劇對她而言完全是一門陌生的藝術。

一次偶然的機會,茅善玉觀看了著名滬劇演員丁是娥主演的《雞毛飛上天》,第一次感受到了滬劇之美。從前輩的口中逐漸了解滬劇的歷史后,更讓她對這一有著兩百年歷史的劇種充滿了喜愛。

與記者談起心目中的滬劇,茅善玉用了一個詞——接地氣。滬劇誕生于田間,最初被稱為花鼓戲,是上海郊縣的田頭山歌。早在清乾隆年間,花鼓戲就已經流行。清末,花鼓戲演變成了上海灘簧,也叫本灘,由兩位男演員分別扮演一男一女兩個角色,藝人們走街串巷,活躍于茶館和書場。后來,上海灘簧易名為申曲。直到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才正式改稱滬劇。

如果用一句滬語來形容最初的滬劇,那就是經常“翻花頭”。上世紀初,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匯聚于上海,滬劇演員為了贏得觀眾的喜愛,經常琢磨不同觀眾的口味,不斷豐富表演的內容。

最常見的滬劇內容就是說新聞、唱新聞。與絕大多數戲曲都以歷史人物為主角不同,滬劇從誕生之初就以新聞人物為主角。

上世紀30年代的《申報》上曾刊登過一則關于富家小姐抗婚的新聞,引發街頭巷尾的熱議:黃慧如出身富家,兄長逼其嫁給號稱“顏料大王”的貝家大少爺。黃慧如寧死不從,被男傭陸根榮相救。兩人相愛后前往蘇州成婚。沒想到黃慧如的兄長以拐騙罪告發了陸根榮。最終,法庭在社會輿論壓力下將陸根榮當庭釋放。這則熱門新聞很快被改編成了滬劇《黃慧如與陸根榮》,后來又名《主仆姻緣》。像這種把熱點新聞改編成滬劇的戲還有很多,比如刺殺閻錫山、電影明星阮玲玉之死等,都成為了當年滬劇的創作來源。

近代上海匯聚了一大批文化名人,他們中有不少從海外留學歸來,帶回了國外的文學或戲劇著作,其中有一些也被改編成了滬劇,比如劇作家洪深從英國帶回國的戲劇《軟體動物》被改編成了滬劇《寄生草》,《大雷雨》則根據俄羅斯名作改編,意大利歌劇《蝴蝶夫人》的劇本也被移植成了同名滬劇。

可以說,老百姓喜歡什么,滬劇人就創作什么。滬上熱映的一些好萊塢電影也曾被改編成滬劇,比如 《魂斷藍橋》《風流女竊》等。

“滬劇一路走來與上海的海派文化始終一脈相承,充分體現了上海海納百川的特點,也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茅善玉說。

養分來自三位“奶娘”:

話劇、電影和歌劇

新中國成立后,曾經以西裝旗袍戲為主的滬劇,悄然發生著改變。滬劇舞臺上出現了一大批表現社會正能量的人和事的劇目。

滬劇《雞毛飛上天》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的一位家庭婦女林佩芬在眾人的幫助下,白手起家克服重重困難,創建民辦小學的故事。林佩芬的原型名叫吳佩芳,這部戲是根據她的真實故事改編的。

上世紀60年代,滬劇迎來了輝煌的年代,在全國戲曲界開創了紅色題材現代戲的先河。《蘆蕩火種》《紅燈記》轟動全國,后來《蘆蕩火種》被改編成京劇《沙家浜》,《紅燈記》則被改編為同名京劇。

無論在哪個年代,滬劇都有著貼近生活、緊跟時尚的傳統。茅善玉用“與時代同步,與城市同行”來形容滬劇的藝術性格。

在藝術形式上,滬劇的養分則來自三位“奶娘”:話劇、電影和歌劇。

滬劇自誕生以來一直演現代戲,觀眾從來不覺得這些現代戲有任何違和感,茅善玉認為,這就是因為滬劇從發展之初就吸收了話劇和電影表演的特點,演員們的表演很真實、自然,舉手投足沒有濃重的舞臺腔,比較生活化。

與許多傳統戲曲不同的是,滬劇的音樂伴奏沒有鑼鼓經,而是采用比較含蓄的中西合璧的音樂。“一方水土養一方戲,滬劇生長在上海,上海人家家戶戶離得很近,不喜歡太喧鬧的音樂。北方及中原地區的戲曲則不同,觀眾們喜歡看熱熱鬧鬧的大戲。”茅善玉說。

有生活閱歷,

才能唱得自然、有味道

除了藝術來源的多元,滬劇在藝術上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唱詞多、唱腔少、節奏快,而且唱詞很生活化。一般來說,一部滬劇劇本比京劇劇本要厚得多,平均字數達到兩萬字。

有人覺得,滬劇唱起來很簡單,不過就是把上海話在舞臺上唱出來而已。可真正懂滬劇的人都知道,滬劇是看起來輕松,演起來難。

與傳統的京劇、昆劇十分講究程式不同,滬劇并沒有繁復的程式。滬劇演員在出場時雖然也有亮相動作,但舉手投足并沒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帶著符合人物身份和情感的姿態自然地出場。“我們表演時就好像自然地生活在臺上。”茅善玉說,“滬劇既不同于京昆的傳統表演,也不完全像話劇。演員的表演既要自然,也要有一定的功架,但這種功架不是死板的,而是角色個性與演員自身審美的體現。”

滬劇的這種表演特色對演員的要求很高。因為舉手投足間的程式可以通過老師教給學生,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熟能生巧,但對一名優秀的滬劇演員來說,既要表演得自然,又要唱出味道,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一定的生活閱歷,對角色有充分的體會和理解。

上世紀80年代,茅善玉的名字已經廣為人知。1981年,19歲的她就主演了以演員周璇為題材的滬劇《一個明星的遭遇》,紅遍大江南北。此后她又出演了中國首部滬劇電視連續劇《璇子》,一曲《金絲鳥》傳唱至今。

當時,上海滬劇院要排演《雷雨》,打算讓茅善玉擔綱繁漪一角。茅善玉拒絕了,她認為,經驗豐富的陳瑜老師扮演繁漪更為合適,自己則適合演丫鬟四鳳。

“因為以我當年的閱歷還無法體會繁漪這個角色的心境,舞臺表演不是把唱詞唱出來、動作做出來就可以了,只有架子沒有血肉是不行的,沒有靈魂的表演,是無法讓觀眾信服的。以我當時的年紀來演四鳳,是本色出演,更適合我。”茅善玉說。

十年前,上海滬劇院再演《雷雨》,茅善玉成功塑造了繁漪一角,她演繹的繁漪有血有肉,打動了許多觀眾。2013年,茅善玉憑借繁漪一角榮獲“二度梅”,第二次捧得了梅花獎。

語言不是障礙,

戲好看觀眾就會喜歡

在茅善玉看來,有著兩百年歷史的滬劇始終年輕著,因為從誕生至今,它一直在求新求變,跟著觀眾的口味變,隨著時代的需要變。

近年來,滬劇演員們一直在探索、提煉滬劇獨有的美感和舞臺程式。去年上演的滬劇《鄧世昌》 是上海滬劇院近年來打造的精品佳作之一。上世紀60年代,滬劇院就曾排演過這一作品,當時戲名叫《甲午海戰》,丁是娥演唱的《祭海》選段至今在劇迷中傳唱。

50多年后,滬劇院重演《鄧世昌》,同樣的題材、同樣的人物,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新。整部劇的戲劇節奏非常明快,觀眾絲毫不會覺得拖沓,能充分感受到時代的氣息。

《鄧世昌》在音樂上借鑒歌劇的元素,在動作設計上則融入了不少舞蹈元素,比如海軍旗操,就以一段精彩的舞蹈來呈現。雖然鄧世昌的故事發生在120年前,但沒有觀眾覺得過時,反而覺得整部戲的呈現很時尚。

戲曲的發展不僅要靠年輕演員來傳承,更離不開年輕的觀眾。茅善玉告訴記者,今年上海滬劇院將要去北京大學演出《雷雨》,目前的售票情況很好。“我相信,語言并不是障礙,只要戲好看,觀眾就會喜歡。”

在茅善玉看來,滬劇的美體現的是上海文化之美,作為滬劇人應該有一種使命感和文化擔當,延續城市的文脈,向更多的觀眾傳遞屬于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yinren6综合网色狠狠|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五月天婷婷综合网|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 色综合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综合激情区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电影网|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色777狠狠狠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色婷婷狠狠久久综合五月|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