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創作為何鮮有精品
“一部成本3億元的電視劇,演員就拿走2億元片酬。僅在2016年一年時間內,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在一些更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痹?017電視劇制播年會上,這組數據一經披露,業界一片嘩然。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宋丹丹炮轟“小鮮肉”引發輿論關注。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年輕演員一夜爆紅,但片酬高、演技差、藝德差等問題也頻頻被爆出,成為輿論焦點。有業內人士指出,演員天價片酬、IP抄襲、收視率造假等諸多行業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視劇產業的發展。
高片酬“綁架”制作
近年來,不斷增長的演員片酬,一定程度上“綁架”了電視劇制作,讓本該用于制作的費用,裝進了演員的口袋。而薪酬高只是演員貴的表現之一,另一種貴卻不為普通觀眾所知。如今但凡有點名氣的演員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身邊動輒圍繞著十幾個人為其服務,排場大了,超支的花銷還得劇組掏。這些演員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不僅片酬要價高,凡是他們認為有市場潛力的項目,還要投資、占股份、參與后期分賬,設置種種條件,讓本來就畸形的影視市場更加扭曲。
在中廣聯合會電視制片委員會2016年年度大會上,導演鄭曉龍將演員片酬高的問題,歸結為投資方不了解創作?!耙驗橥顿Y方不懂創作,就會去抓演員。劇本不行演員可能不會來,但是錢給夠了,演員拒絕不了。”于是,在不了解創作的情況下,花錢去買演員,成為一種行業常態。鄭曉龍認為,要解決演員片酬高這個問題,首先得有好劇本和好導演,“有了好的創作團隊和劇本,好演員自然會來”。
數據造假“毒瘤”該鏟除
電視劇收視數據造假已經不是什么秘密。2016年下半年,造假尤為嚴重,即使是內容積極、制作精良的作品,也必須千方百計花高價去購買、假造收視率數據。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專門做收視率的人,一般都被大的影視制作公司壟斷,只做自己開發的劇。因此,大制作的數據看上去更美,小成本不會有高收視率?!蹦畴娨晞≈破吮硎荆骸半娨晞〉男麄?,一定程度上就是配合收視率而已。宣傳的效果不好衡量,因此1000萬元的宣傳費里,幾乎800萬元都用于購買收視率。”
據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調查,目前電視劇購買收視率的價格已攀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更令人瞠目的是,隨著近兩年融媒體平臺影響力的迅速提高,視頻點播的流量造假現象到了明目張膽的程度,遠超傳統收視率數據的“灰色運作”。打開淘寶軟件,搜索視頻、點擊量或播放量等關鍵詞,就能找到數量眾多的提供刷流量服務的商家。不僅如此,新浪微博電視榜單也可以靠水軍來“刷榜”,一些電視劇在播出的時候,雇大量水軍“沖榜”以帶動微博話題熱度。
數據造假給電視劇行業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讓優秀的創作者失去信心,讓投機取巧的制作方謀得利益。數據造假的“毒瘤”應該鏟除,在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看來,收視數據污染暗流涌動,收視與口碑不匹配,電視劇行業缺乏更科學、更全面的評判體系。
IP不再是“萬能鑰匙”
自從2015年《花千骨》《羋月傳》等IP劇獲得成功后,2016年上半年便隨處可見“IP”字眼。據央視索福瑞統計,去年上半年收視率真正破1的IP劇只有《寂寞空庭春欲晚》《女醫明妃傳》《親愛的翻譯官》三部。而下半年的IP劇《錦繡未央》《微微一笑很傾城》都采用了“大IP+當紅明星”的標配來博人眼球。而諸如《大秦帝國之崛起》《大明王朝1566》等優質劇作以其嚴謹的創作態度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而被觀眾青睞。因此,一些“雷聲大雨點小”的IP劇不足以成為現象級電視劇,反倒是以多元化內容為本,“顏值”為輔的其他類型電視劇更具競爭力。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IP不用太嗨,但是也不用唱衰。好劇本是核心,無論是原創或是IP改編,劇本都需要蘊含文化價值的內容,傳播正確價值觀?!比A策集團總裁趙依芳認為:“電視劇從業者不僅要打造有人性內核、有情感沉淀、有思想的好作品,更要從散點式的、偶發性的生產者向集成的、穩定的、專業的平臺轉變?!?/p>
IP不再是“萬能鑰匙”,只有講好故事才能吸引觀眾。新版《射雕英雄傳》的導演郭靖宇認為,電視劇創作者首先應該“講好故事”,用好故事打動年輕觀眾。導演劉江認為,電視劇的創作形式和創作環境可以千變萬化,但是創作“本質上一定要是好內容,一個好的故事是創作者要堅持的底線”。
(本報記者 牛夢笛 本報見習記者 張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