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韓再芬代表:創作出百姓滿意市場認可的好作品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當黃梅戲《女駙馬》中的經典唱腔響起,高亮的嗓音響徹國家大劇院。3月11日晚,舞臺上水袖翻飛,女駙馬顧盼生姿,“第二屆國家大劇院黃梅戲藝術周”的壓軸大戲上演。而褪去紅裝,韓再芬代表第二天還要履行好全國人大代表的職責。
“白天開會,晚上演出,壓力是有一點大。”盡管忙得夠嗆,但韓再芬代表還是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既能給全國兩會獻禮,又能引發更多人關注黃梅戲。多年來,身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的韓再芬代表,一直關心著地方戲曲的發展。她說,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和傳統戲曲越來越珍視并大力推廣,最近幾年,“戲曲院團明顯都忙起來了”。
觀眾對黃梅戲的喜愛是真誠的。從3月7日到11日,“再芬黃梅”的所有演出票一早就銷售一空。“弘揚傳統文化確實需要有意識地扶持和引導。以前很多院團面臨倒閉,如今有了政策資金支持,從民間演出團體到國家院團都展現出新的活力。”韓再芬代表認為,在推廣和培育市場方面,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需要各個院團繼續修煉內功。
以黃梅戲為例,韓再芬代表認為,目前仍存在缺乏創作力、新作品不受市場認可的問題。她說,經典之所以打動人心、長久不衰,就是因為其中蘊含的精神追求沒有過時,比如此次演出的《徽州女人》和《女駙馬》,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女駙馬》中的馮素珍為了追求美好的愛情,敢于擔當,女扮男裝,有勇有謀;《徽州女人》則體現了中國女性的胸懷和寬容。“其中傳遞的就是一種經久不衰的正能量。”韓再芬代表說。
關于戲曲人才隊伍的培養,韓再芬代表建議,政府應持續為傳統文化發展提供好的環境,尤其是引導藝術工作者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創作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為戲曲發展注入新活力。“真正的市場繁榮,還是要依靠自身的質量和實力,要創作出老百姓愿意掏錢的好作品,激發市場對文化的真正需求。”韓再芬代表說,文化需要長時間的孕育,現在要做的是把文化的種子播到人們心中,讓它生根發芽。
(人物素描:郭紅松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