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本書環游地球︱巴黎:《情人》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游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
2020-06-03
-
八十本書環游地球︱巴黎:《暗夜伍德》
第二周第二天 巴黎 朱娜·巴恩斯 《暗夜伍德》 阿諾德·貝內特移居巴黎,那是1903年。
-
八十本書環游地球︱巴黎:《追憶逝水年華》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游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
-
從伊索寓言出發
如今,伊索寓言多用作少兒啟蒙讀物。
-
八十本書環游地球︱倫敦:《萊斯曼臺階》
第一周 第五天 倫敦 阿諾德·貝內特,《萊斯曼臺階》 阿諾德·貝內特畫像 1923年6月13日,當克拉麗莎·達洛維走向龐德街,為當晚的聚會買花,她走過的倫敦,截然不同于阿諾德·貝內特在同一年的杰作《萊斯曼臺階》里描繪的倫敦。
-
東野圭吾新作《祈念守護人》:一部充滿安慰與溫暖的小說
-你回答我一個問題。
-
《都柏林人》中的男人和女人,生活與死亡
“《都柏林人》離我們并非那么遙遠,它的價值歷久彌新。
-
八十本書環游地球︱倫敦:《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第一周第三天 倫敦 阿瑟·柯南·道爾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阿瑟·柯南·道爾 世上難得有夏洛克·福爾摩斯這么成功的文學人物。
-
八十本書環游地球︱倫敦:《遠大前程》
第一周 第二天 倫敦,查爾斯·狄更斯,《遠大前程》 查爾斯·狄更斯 弗吉尼亞·伍爾夫在出版《達洛維夫人》那一年,還寫過一篇散文《大衛·科波菲爾》,她試圖理順自己平生對狄更斯作品的糾結心理。
-
《尋歡作樂》:迷戀愛情的女人
《尋歡作樂》 [英]毛姆 章含之、洪晃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傳記作家特德·摩根用十三個不同的標簽總結毛姆的一生,他是醫學生,是小說家、戲劇家,是間諜,是和別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是社會名流亦是巴黎浪子,又或許他只是個孤僻的孩子。
-
八十本書環游地球︱倫敦:《達洛維夫人》
第一周 第一天 倫敦 弗吉尼亞·伍爾夫 《達洛維夫人》 弗吉尼亞·伍爾夫 在改良俱樂部和友人就進行環球旅行打賭之后,斐利亞·福克大步走回他幾條街外、位于薩維爾街7號的家,取些衣服,也捎上他剛雇的侍從路路通。
-
關于“思考”的小說
活在世間 如行走地獄屋脊 凝視花朵 ——小林一茶 一 美國作家菲律普·羅斯在《重讀索爾·貝婁》的文章中,評論到索爾·貝婁的《赫索格》時,他的概述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
蘇童:談談《包法利夫人》
今年5月是福樓拜逝世140周年,我們在此分享作家蘇童的《談談<包法利夫人>》(選自其評論集《小說是靈魂的逆光》),以志紀念。
-
跟簡·奧斯丁學博弈論:她有意識地在小說中建立策略思維
奧斯丁的六部小說可視作一個系統的研究項目。
-
毛尖:作為風格的浪費——讀《了不起的蓋茨比》
在中國,菲茨杰拉德是一個多少被低估的作家。
-
一部沒有毒藥尖刀流血的平凡悲劇
《歐也妮·葛朗臺》是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著名小說,被稱為《高老頭》的姊妹篇。
2020-05-11
-
西爾萬·泰松:荷馬,才是我們忠誠的朋友
《與荷馬共度一夏》是2017年夏天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為法國國內廣播電臺(France Inter)錄制的一檔系列節目。
-
關于遺忘、錯過與人性的思考
在閱讀安哥拉作家若澤·愛德華多·阿瓜盧薩這本《遺忘通論》的時候,我腦中一再回想起臺灣作家唐諾在為昆德拉的《慶祝無意義》所寫的書評里提到的話,他說“昆德拉的書寫是直向的,頭也不回而去,這一指向愈來愈清晰……小說愈前行愈集中愈專注如一束光,除了持續想下去不再攜帶(或說一路卸下)額外加掛的其他目標……” 什么意思呢?在這段話的上一段,唐諾作出了一定的闡釋。
-
從澳大利亞性到多元性
《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彭青龍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定價108.00元 上海交通大學彭青龍教授的《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結項“優秀”成果。
-
冷暖交織的異想樂園
偶然遇到了日本作家乙一兩本薄薄的小說《在黑暗中等待》《夏天·煙火·我的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