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虛構挑戰真實”——2020年非洲法語文學綜論
內容提要 非洲獨立六十周年(“非洲獨立年”為1960年)之際,2020年非洲法語區涌現了大量文學作品。
關鍵詞:  非洲法語文學2021-06-29
-
希爾茲訪談錄:“藝術是制造”
說明:本文對原文有所刪減。
關鍵詞:  卡羅爾·希爾茲2021-06-29
-
從見證者到親歷者——2020年巴西文學敘事轉向研究
內容提要 2020年,巴西文壇延續了前兩年的變革趨勢,嚴肅文學與娛樂文學的壁壘被進一步打破,對現實困境的觀照依然是文學創作的核心。
關鍵詞:  巴西文學2021-06-28
-
疫病與種族主義:2020年英語文論研究回顧
內容提要 英美防控新冠疫情不利導致社會不公和種族主義痼疾惡化,2020 年英語文論研究的核心由此落在重訪人類流行病史以診斷當下處境以及反思和批判種族主義上。
關鍵詞:  英語文論2021-06-24
-
《卡丹紐》:莎士比亞遺失的戲劇作品,源于《堂·吉訶德》
文學史上有許多優秀作品,或意外被毀,或未能完成,或經過修改出現多個版本共存的現象。
關鍵詞:  莎士比亞2021-06-24
-
經典的回響與寫作的內轉——2020年葡萄牙及葡語非洲文學研究
內容提要 2020年,葡萄牙及葡語非洲的文學生活圍繞對確定性的追求展開,介入社會議題的趨勢不再,寫作的目的與對象多轉為個體自身。
-
危機時刻的情感表達——2020年愛爾蘭文學綜述
內容提要 英國正式脫歐和新冠疫情肆虐是影響2020年愛爾蘭社會的兩件大事,愛爾蘭文學明顯表達出危機重壓之下對于情感宣泄和心靈慰藉的重點關注。
關鍵詞:  愛爾蘭文學2021-06-22
-
露易絲?格麗克在中國的翻譯與接受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Elisabeth Glück,1943—)(1)是一位出生在美國紐約的匈牙利猶太裔女詩人,自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以來,已先后出版了14部詩集和兩部詩論隨筆集。
關鍵詞:  露易絲?格麗克2021-06-19
-
塞巴爾德《眩暈》:介于虛構與非虛構之間的魔幻寫作
錯亂的記憶、將杜撰的內容和真實的歷史剪貼畫一樣拼合、模糊各種文體之間的界限、甚至為那些本身就因斑駁褪色而顯現出一些驚悚感的歷史照片編寫詭異的故事……這是德國作家溫弗里德·塞巴爾德一直喜歡的寫作方式。
-
畢飛宇和黃葒談《一種幸福的宿命》:關于“我”的文學
19世紀的法國,出現一位天才詩人,被譽為“履風之人”。
關鍵詞:  《一種幸福的宿命》2021-06-17
-
文學記憶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0年日本文壇研究
內容提要 2020年,在重大疫情面前,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人類共同面對的災難和共克時艱的合作,使得全世界都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  日本文學2021-06-16
-
文學全球化的斷裂 ——疫情下的英語文學生產
內容提要 2020年,受疫情影響,英語文學的市場流通受到限制,英國文學、澳大利亞文學的生產以本土主義、文化代表性的多樣化為特征。
-
2021年意大利斯特雷加獎前五名揭曉
意大利時間6月10日晚,斯特雷加評選委員會公布了入圍前五名的作品,以及青年獎的獲得者。
關鍵詞:  斯特雷加獎2021-06-11
-
還原被“抑止”的女性寫作
去年,由三輝圖書出品、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如何抑止女性寫作》引起了不小轟動。
2021-06-11
-
劉文飛:任何一部翻譯作品都是“歸化”和“異化”的合成
“一首詩之所以成為詩,形式、格律、聲響等因素至關重要。
-
在文學虛構與真實世界之間的神奇動物
《凱爾特的薄暮》書封 《動物學中的神奇造物》書封 電影《神奇動物在哪里3》的拍攝一波三折,最終定在明年7月上映,與此同時,電影《阿凡達》《指環王》也在近期相繼重映。
關鍵詞:  動物2021-06-10
-
時代的映像——2020年法國小說創作的幾個側面
內容提要 法國2020年出版的小說中,對社會現實的反映和思考在新書主題中占有最大比重。
關鍵詞:  法國小說2021-06-09
-
“新冠文學”與“轉折文學” ——2020年德語文學回顧
內容提要 對于2020年的德語文學而言,“新冠文學”與“轉折文學”是兩個關鍵符碼。
關鍵詞:  德語文學2021-06-08
-
50年過去了,我們為什么還需要讀“裸猿三部曲”?
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出生于1928年,今年已93歲高齡。
關鍵詞:  裸猿三部曲2021-06-07
-
美國詩人蓋瑞·斯奈德獲第十四屆“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
2021年6月6日,第十四屆“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在線上頒獎,今年91歲的美國詩人蓋瑞·斯奈德(Gary Snyder, 1930- )獲獎并致受獎詞。
關鍵詞:  蓋瑞·斯奈德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