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企與科幻作家“親密接觸”激發創新火花
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努力正在讓兩個看似互不相干的群體發生“化學反應”——國有企業和科幻作家。
2019-04-18
-
首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科普科幻與閱讀”大賽決賽舉行
4月14日上午,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在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由中學時事報、北京少年報及北京市東城區青少年科技館聯合主辦,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北京中小學校閱讀聯盟協辦的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北京兒童閱讀周——首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科普科幻與閱讀”大賽決賽在北京青年報社大廈舉行。
2019-04-16
-
《流浪地球》之后,誰再敢碰硬科幻
當所有人都為劉慈欣和《流浪地球》歡呼雀躍,稱中國科幻電影由此啟航的時候,他卻念念不忘1963年一部只有31分鐘長的《小太陽》。
2019-04-16
-
劉慈欣:科幻改編要是忠實原著,可能就會失敗
面壁人、破壁人、“水滴”......這些《三體》粉絲熟知的科幻元素,在《三體II:黑暗森林》舞臺劇中一一化作現實。
2019-04-15
-
黑洞照片引全民狂歡 劉慈欣:反映人類對宇宙的好奇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布,引發民眾狂歡。
2019-04-15
-
關于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提名公示的公告
自2019年1月1日至3月31日止,共計90天的時間里,在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組織委員會的領導和推選委員會的努力下,陸續收到通過各個渠道推薦參評的作品和人選,其中長篇小說64項、中篇小說32項、短篇小說254項、少兒中長篇小說30項、少兒短篇小說44項、非虛構作品104項、翻譯小說75項、七星連珠8人;此外,美術作品302項、年度新星476人(資格是否符合由美術、新星提名工作組負責整理復查,推薦名單詳見附件2)。
2019-04-13
-
江曉原:科幻作品對我們到底有什么用
演講 江曉原 整理 徐蓓 近日,在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東方講壇·思想點亮未來系列講座”中,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江曉原教授,從不久前熱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談起,為大家講述了如何評價科幻作品以及科幻作品對于我們的意義。
2019-04-12
-
全世界仰望星空,1.3毫米精度讓黑洞現真容
“當你凝視著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2019-04-11
-
為什么當下熱衷于研究黑洞假說
4月10日,被物理學家念茲在茲的黑洞之謎可能揭開,揭開黑洞之謎的行動全球同步。
2019-04-11
-
好的科普書是怎么煉成的?
“尤斯伯恩看里面”系列中文版最新一批15冊將于本月全面上市,該書截至目前已出版60冊。
2019-04-11
-
5500萬年前的黑洞,我看到了你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2019-04-11
-
華為閱讀科幻文學大賽啟動 “星際遨游”正式起航
自劉慈欣的《三體》獲雨果獎后,科幻小說躍入中國大眾的視野。
2019-04-10
-
人工智能話語體系的建構
今天,與其說我們正在被人工智能所威脅,不如說我們正在被人工智能所構筑的話語體系所威脅。
2019-04-02
-
創新+觀照現實,帶來科幻清風
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八光分文化聯合出版的劉洋的長篇科幻小說《火星孤兒》一經出版,就受到了名家的好評。
2019-03-19
-
國產科幻真的崛起了嗎?代表委員這樣說
長期以來,科幻電影一直是歐美國家占主導地位,不論是敘事還是制作,其他國家鮮有與之相抗者。
2019-03-18
-
《流浪地球》觀影有獎征聯大賽啟事
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成為己亥春節地球人普遍的熱議話題,收獲了口碑與票房,為中國科幻電影打下良好的基礎,是中國科幻電影一個新的開端。
2019-03-15
-
創作、產業、情感,中國科幻文藝創作尚需突破“三重門”
新華社北京3月8日消息,兩部春節檔上映的科幻電影票房大獲豐收。
2019-03-09
-
調研國內科普圖書市場“五多五少”癥結在哪里?
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聚焦文化建設,助推文化強國”是我的情懷與使命。
2019-03-05
-
《何夕科幻精品系列》出版
科技×情感×生命 = 宇宙間的偉大謎題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也可以有一千種科幻。
2019-03-01
-
《無光之地》:用科幻講述謀殺騙局
2019年1月,知名科幻作家吳楚的科幻新作《無光之地》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