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靜宇:日本遣明使的北京之行
自一四〇一年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日本國準三后源道義”的名義向明朝遣使正式恢復官方通好開始,截至一五四七年大內氏派出的最后一次遣明使,日本共向明朝派遣使節十九次。
2024-07-02
-
漢武帝何以“立樂府”
漢武帝“立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事件。
2024-07-02
-
鐵琴銅劍樓:耕讀傳家 紙壽千年
江南水鄉常熟有個古里村,依山傍水,到處都是密密的桑樹林和竹園。
2024-07-01
-
地壇公園皇祇室 以前居然是座圖書館
皇祇室匾額與大殿 方澤壇的建筑多,以方壇和皇祇室最為重要 京兆公園即北京的地壇公園,地壇公園原名方澤壇,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孫承澤的《春明夢余錄·地壇》記載了建筑原由:當時朝中商議祭祀之事,禮臣夏言上奏說應當分祭天地,此乃古制。
2024-07-01
-
唐代詩人張籍的妙喻
中唐詩人張籍是文壇領袖韓愈的得意弟子,在詩文方面成就很高。
2024-06-28
-
青梅煮酒 黃梅煮雨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的故事向來為人津津樂道,清代顧舜年《酷相思》云:“手摘青梅將酒煮”,就是對這種閑情雅致的效仿。
2024-06-28
-
魏晉風度 也分成色
魏晉風度,說到底是沖破禮教的風度。
2024-06-27
-
屈原所言的“蘭”是我們所說的“蘭花”嗎?
蘭花是我國傳統名花,深受人們重視和喜愛。
2024-06-26
-
緣何落筆寫“惶恐”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我上初中時就讀過,這應該是學生必背的一首古詩,所以至今記得清清楚楚:“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2024-06-26
-
韋莊流寓江南的鄉愁
韋莊于廣明元年(880)在京城長安應舉遇黃巢軍而困于長安,逃出長安后,于中和三年(883)由洛陽前往浙西投奔鎮海軍節度使周寶幕府。
2024-06-25
-
存古開新的古越藏書樓
歷經數千年的文明洗禮和歷史積淀,藏書樓的發展伴隨著中華民族命運的跌宕起伏,走出一條從特權到平等、從封閉到開放、從傳統到現代的道路。
2024-06-25
-
唐代詩人的職場江湖
又是一年畢業季,眾多大學生正準備步入職場。
2024-06-25
-
《獨異志》:唐代人愛看什么奇聞異事
對于奇聞異事,古人也有很強的好奇心,記錄這些歷史傳說與民間故事的書,多為文人筆記和志怪小說。
2024-06-24
-
幸有《翰林記》存世
數年前從孔夫子舊書網淘得(明)黃佐撰《翰林記》(全三冊),不僅品相極佳,且為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商務印書館總經理王云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據嶺南遺書本排印,初編各叢書僅有此本,喜出望外。
2024-06-24
-
古人的“臥游”傳統
山川之美引無數古代文人墨客縱情其間,甚至有人愿意一生隱居山林,領悟山水之道。
2024-06-21
-
尋訪金庸筆下的北京地名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查良鏞)被譽為“二十世紀讀者最多的華語作家之一”,今年是金庸先生誕辰100周年,重溫大師筆下的武俠世界,會發現其多部作品都與北京有淵源。
2024-06-20
-
當學歷貶值,古代讀書人何去何從?
常言道“知識改變命運”。
2024-06-19
-
千年科舉第一榜
說到高考,想起科考。
2024-06-19
-
干寶《晉紀總論》中的“治道”
干寶,字令升,東晉史學家、文學家。
2024-06-18
-
“番薯記”里的文學概念
《日本番薯記》(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系“重新認識日本文化”叢書之一。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