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子善:一種很有趣味的嗜好
葉靈鳳制作的“靈鳳藏書”藏書票 葉靈鳳這個名字,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來說,已經不會感到陌生了。
2025-04-27
-
沈從文先生參與了《詩刊》編輯工作嗎
沈從文先生是極具個性的現代作家、學者,“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2025-04-23
-
何以確定自我:“鈔古碑”與魯迅《墓碣文》的創作
魯迅對金石拓片的濃厚興趣貫穿其一生,從事新文學創作后也沒有放棄抄校和整理金石文獻。
2025-04-22
-
艾丹:懷念我的父親艾青
20世紀60年代,我們一家人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的一個農場生活,周邊是廣漠的戈壁灘,白天可以望見天山,在夏季,山頂也是白雪皚皚。
2025-04-21
-
莫礪鋒:故人生死各千秋——《師友記》自序
人生在世,除了家人外,最親密的人首推師友。
2025-04-18
-
黃子平:子東兄二三事
20世紀80年代我在北京,跟上海那批做文學批評的同行,來往最多的是吳亮和蔡翔。
2025-04-17
-
尋回敦煌——抗戰期間中國學人拍攝海外敦煌遺珍往事
在國家圖書館的敦煌吐魯番學資料中心,靜靜存放著13000余張敦煌遺書老照片。
2025-04-15
-
史鐵生:苦路人影
我僅見過史鐵生一面,算不上朋友。
2025-04-14
-
石舒清:三本書的收藏記憶
新新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從二爺家“盜”來《魯迅小說選集》 我手里最為古舊的一本書是《魯迅小說選集》,由新新出版社出版于1946年,印數3000冊。
2025-04-11
-
AI時代的文史工作
AI時代的到來,對傳統文史研究的沖擊相當猛烈,這些沖擊多數是正面的,比如資源的共享和易得。
2025-04-10
-
汪家明:張潔來信
一 張潔是2022年1月21日在紐約去世的。
2025-04-09
-
沈衛威:檔案里的周作人與汪精衛
一、文學謊言 從家到檔案館的列車十八分鐘,從檔案館到家的列車也是十八分鐘。
2025-04-07
-
人生看得幾清明
“落盡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2025-04-03
-
“太太的客廳”與文人往事
2025年4月1日,是古建筑學家、詩人、工藝美術設計師林徽因(1904—1955)逝世70周年。
2025-04-02
-
【溫故】三月,夢攬星河,船行水上
編者的話 2025年3月26日,中國現代文學館迎來了四十歲生日。
2025-04-01
-
重返傳統——從傅斯年的反思說起
當人們開始思考和言說“傳統”之時,其實已經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新的時代(如當代、現代或近代),而把過去界定為與“我們的時代”不一樣的“古代”。
2025-03-31
-
“空言”心態與南宋筆記著述
筆記是宋人的重要寫作類型之一,不僅數量較前代激增,而且基本體式也在兩宋定型成熟。
2025-03-28
-
凝視北京與魯迅雜文寫作及革命言說
引論 1927年9月27日下午,魯迅和許廣平登上太古公司的“山東”號,離別廣州,前來送行的只有廖立峨,與他初來時備受歡迎,簡直是云泥之別。
2025-03-27
-
四秩文心——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
1985年1月5日,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中國現代文學館宣告成立。
2025-03-26
-
束沛德:決定命運的“三個一”
本文作者(左二)與兒童文學界的朋友在一起 本文作者于1952年的留影 人一生的遭際和命運,多半不是自己能把握、掌控的,往往被一些外來的、偶然的因素所左右。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