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江清致施蟄存:遺箋一讀想風標
一 結識浦江清先生,最早緣于讀他去世次年出版的《浦江清文錄》(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1989年增補)。
-
“打撈”手寫的溫情和記憶
10月31日,為期20天的華東師范大學作家評論家群文獻展落下帷幕。
關鍵詞:  名人手跡2021-11-01
-
朽者不朽陳師曾
編者按:《北京晚報》“墨緣”版創設近十年,近日,“墨緣”編寫組將多年的優質文章集結成書,《古今書家事》便是其中一本。
-
“覺醒年代”的一組信札
圖①:北京《新青年》編輯部辦公室;圖②:1920年5月7日陳獨秀致李大釗、胡適的信;圖③:北京《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大門。
-
陳喜儒:我珍藏的光未然手跡
張光年手書《黃河頌》 張光年(左)和本文作者 訪日期間合影,左起本文作者、從維熙、張光年、鄧剛、陳祖芬 在我珍藏的中外名作家手跡中,光未然(張光年)的不算多,但種類較全,有信札、條幅、贈書、題詞、批示、在我文稿上的修改,還有一條足可以假亂真的木版水印橫幅《黃河頌》。
-
從一頁稿紙的修改談周氏兄弟與宮白羽的交往
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手稿庫中,收藏有一部1962年11月30日周作人在北京苦雨齋創作完成的名為《知堂回想錄》(又名《周作人回憶錄》)手稿檔案。
-
柔中帶剛老舍書
編者按:《北京晚報》“墨緣”版創設近十年,近日,“墨緣”編寫組將多年的優質文章集結成書,《古今書家事》便是其中一本。
-
陳獨秀信札手稿收藏細節披露
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展廳內景 陳獨秀致胡適、李大釗的信 步入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常設展覽“尺翰之美——中國傳統家書展”的展廳,昏黃的燈光、書信獨有的沁人氣息,讓人立馬沉靜下來。
-
書衣在說話——作家孫犁“書衣文錄”全編首次面世
未經整理的“書衣文錄” 百花文藝出版社供圖 在《全唐詩》書衣上,孫犁記下當天過生日,與小女共食面。
-
胡洪俠:陳子善老師的字
陳子善老師讀書教書,編書寫書,總能出人意料,讓人稱奇。
-
名家歲月總留痕 心中宛有當時在
林青霞在7月30日和8月1日發了兩條微博,提到的都是同一本書。
-
“魯迅居上海時期手稿展”舉行
據新華社電 為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上海魯迅紀念館于近日推出原創特展“前哨——魯迅居上海時期手稿展”。
2021-08-30
-
“前哨”里的魯迅,百余珍貴手稿墨跡上海展出
今年是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
-
鄭振鐸“孤島”掇英
鄭振鐸致孔另境的兩封信 上海“孤島”時期,即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的四年之中,上海的進步作家和愛國的文化工作者,利用租界的特殊環境,繼續開展各種公開的和隱蔽的抗戰文藝運動,堅持抗日愛國宣傳。
-
堯育飛:明清日記中的“印章信息庫”
在晚清著名報人王韜(1828-1897)的日記《蘅華館雜錄》中,夾雜著兩份《蘅華館印譜》,其中第一冊收錄王韜所藏和自用印章達20余方。
-
從尺牘中感悟共產黨人的使命情懷
周恩來致周希農太公的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關鍵詞:  名人手跡2021-08-16
-
陳平原:書法、手稿與藝術——序跋四則
《學書小集——陳平原書與文》封面 《學書小集》自序 兒時的興趣之一,是趴在書桌邊看父親寫字。
-
《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手稿:朱自清對新文學“進行時”思考
7月9日,朱自清《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手稿本學術研討會舉行,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徐強、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張偉、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楊新宇、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古籍所副研究員定小明探討了這部手稿在文學史和版本學研究方面的價值。
-
未公布手稿出版,紀念楊絳先生誕辰110周年
編者按:2020年1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出版了《錢鍾書選唐詩》,受到讀者朋友關注。
-
吳伯簫的七一日記
吳伯簫1961年7月1日所寫的日記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關鍵詞:  吳伯蕭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