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格斯如何作文藝批評
1846年底至1847年初,恩格斯撰寫并完成《詩歌和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以下簡稱《詩歌》),這既是一篇徹底批判并清掃當時德國所謂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有害社會思潮的檄文,更是一篇十分精彩精當的文藝批評之作。
-
西方學術方法對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創立的影響
摘要:現代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是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在以科學方法整理國故的社會思潮中,為適應中國現代大學課程設置和教材編撰的需要而創立的。
2020-12-05
-
文學理論體系:文化結構、現代性、審美與文學傳統
內容提要 文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涉及四個問題:一,文化結構。
-
文學閱讀的多維向度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文藝評論要為創造經典保駕護航
文藝評論與文藝經典創造是彼此砥礪、互動互促的關系。
-
新修訂《著作權法》亮點解讀:十年磨一劍
2020年11月11日,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新《著作權法》”)正式發布,并將于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
只有人民,才是創作的源頭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說: “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
-
恩格斯的“現實主義偉大勝利”理論 與藝術審美意義的構建
致哈克奈斯的信是文藝美學的重要文獻 在文藝學和美學方面,恩格斯1888年致瑪·哈克奈斯的信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獻,對后來的文藝批評和文藝理論影響很大。
-
著作權法修改促進作家權益保護再上新臺階
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
當代散文理論的形態呈現
新時期文學開啟后,當代中國文論迎來了轉機,文論話語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中國文論研究得以擺脫一度機械化、僵化的話語生產模式,進入相對豐富的層次。
-
堅定文化自信 繁榮文學事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進一步發展文化、繁榮文學的機遇來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強調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踐中的文化引領、精神激勵和基礎支撐作用。
2020-11-25
-
增強講述中國形象的主體意識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外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交往日益增加,世界人民對中國的了解越來越正面和積極,但與此同時,有些國家故意制造“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 ,以圖阻礙中國和平發展。
2020-11-18
-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登
11月5日至6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藝術報社、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承辦的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理論研討會在京召開。
-
丁國旗:習近平文藝“精品”標準的六個維度淺論
自2014年10月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體制,形成不斷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動局面”1之后,有關“精品”創作的問題就一直得到文學藝術界和理論界的關注,“出精品”也已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自覺追求,成為理論工作者的基本共識。
-
當代散文理論的形態呈現
新時期文學開啟后,當代中國文論迎來了轉機,文論話語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中國文論研究得以擺脫一度機械化、僵化的話語生產模式,進入相對豐富的層次。
-
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價值選擇與理論建構
摘要:文學倫理學批評是一種從倫理視角認識文學的倫理本質和教誨功能,并在此基礎上閱讀、理解、分析和闡釋文學的批評理論與方法。
-
借助5G傳播,發展新時代的文化事業
在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對新時代的文化建設工作從戰略和全局做了新的規劃和設計。
-
文學藝術民族性與世界性辯證關系的重要啟示
文學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之間有著辯證的關系。
-
“絲綢之路文學”正義
“絲綢之路文學”簡稱“絲路文學”,是近年日趨熱絡的概念之一,其研究也逐漸成為新的學術增長點。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彰顯文學大氣象
中國主動擔起大國責任,援助其他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中國文學創作提供豐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