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活態”激發活力 用創新守護文脈
嘉賓: 李駿虎(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作協主席) 張自成(全國政協委員、文物出版社社長) 李聲能(全國人大代表、沈陽市文博中心主任) 主持人: 楊茹涵(《文藝報》記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提升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
2025-03-10
-
從石到器 我們對玉的喜愛從未停止
當故宮博物院跨越時空的兩大玉器展“文明先鋒——凌家灘文化玉器展”和“玉出昆岡——清代宮廷和田玉文化特展”聚首時,另外兩個頗有特色的玉文化展也在同時展出,分別是河南博物院的“玉鑒古國——紅山·良渚文化展”以及良渚博物院的“宜子孫——漢代玉器集萃”展。
2025-03-07
-
錦繡江南 絲韻流長
“絲綢的故事——古今中外再想象”展覽中展出的唐代黃地聯珠團窠鹿紋錦殘片和藝術家作品。
2025-02-25
-
漆器藝術:刮向世界的中國之風
古代中國獨具特色的手工藝產品,因原材料和工藝的獨特性,長期受到海外市場的喜愛,潛移默化地成為文化輸出的載體。
2025-02-20
-
打撈沉睡的文明記憶
景德鎮御窯廠出土的瓷鳳首執壺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供圖 2月19日,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
2025-02-20
-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春秋時期蟠蛇紋鏤空鼎。
2025-02-11
-
在銅鏡上賞唐朝月光
陜西西安蓮湖區電容器廠出土的唐代月宮鏡(《西安文物精華·銅鏡》,圖111)。
2025-02-10
-
水下文物 探古知今
李曉慧介紹展覽上展出的宋代青黃釉龍紋六系罐。
2025-01-26
-
2024 何以博物館文創
2024年,不僅是博物館文創領域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深度融合的一年,更是博物館以獨特視角講述歷史、連接未來作出生動實踐的一年。
2025-01-10
-
由“搶救第一”轉向“保護第一”
1月8日至9日,2025年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在京召開。
2025-01-10
-
2025年,到上海博物館看什么
首次全景式呈現印象派藝術的開端、發展、興盛以及持久影響;匯聚遼寧、河北、內蒙古等地最新考古成果,系統揭示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上海博物館昨天公布2025年特別展覽計劃,將在人民廣場館和東館舉辦12個特展,并在中國香港、美國紐約舉辦2個境外展,加上延續展出的6個展覽,共呈現20個特別展覽。
2025-01-04
-
折射五千年前璀璨文明
凌家灘文化重環玉璧。
2024-12-24
-
赴一場遼金歷史文化盛宴
遼代波斯玻璃瓶。
2024-12-17
-
絲路旅人 文化使者
始建于5世紀的云岡石窟,是中國乃至世界石窟藝術史上的經典,記錄下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歷程。
2024-12-13
-
在首博賞古希臘文明
“阿伽門農金面具”復制品。
2024-12-10
-
中國國家博物館:用文物講好文化故事
“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的后母戊大方鼎總是觀眾心目中的明星。
2024-12-10
-
為法國觀眾奉上唐代文化盛宴
三彩胡人騎駝奏樂俑。
2024-12-03
-
煌煌都邑躍然眼前
陶寺遺址出土的彩繪雙耳罐 王笑妃攝/光明圖片 初冬,位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的陶寺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為冬日的晉南帶來一股文化的暖流。
2024-11-22
-
美,是最好的禮物
觀眾在觀看古希臘大理石女性頭像浮雕圓盤殘片。
2024-11-15
-
在國博邂逅古希臘“美神”
大理石女性頭像浮雕圓盤殘片。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