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國產劇應當自強(阿兵)

http://www.00444477.com 2014年04月01日09:55 來源:成都日報 阿兵

  繼《紙牌屋》風靡中國之后,網絡引進美劇近日又一次吸引了中國網民的眼球。據媒體報道,有關部門將會著力審查美劇和英劇等外來劇目,并指出此舉將會給近來在中國十分熱門的美劇帶來“重大打擊”。

  盡管傳言并沒有得到確認,但加強網絡播出管理是早已實施的舉措。對美劇、英劇、韓劇等境外劇的“限播”,客觀上產生了對國產劇的保護作用,但僅僅靠著這道“籬笆墻”,國產劇的日子就好過了?我看未必,熱門的美劇、英劇、韓劇,有不少值得國產劇認真學習的地方,把自己做強才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就拿韓劇來說。韓劇一直是韓國文化的一張名片。雖在中國經歷了一段時期的低谷,但最近兩年,從風靡全球的《江南style》到長腿歐巴李敏鎬參演的《繼承者們》,再到最近熱播的《來自星星的你》,新一波韓流再次來襲。

  這場漂亮的“翻身仗”給國產劇無疑上了一課。伴隨韓劇等文化產品席卷全球,各國消費者對韓國產品的好感也在上升。據統計,韓國文化產業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韓國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

  這種紅火的“星星生產力”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韓國開發制作電視劇等文化產品時,會把韓國的傳統文化、飲食、服飾、旅游等捆綁在一起在劇中集中展現,這樣觀眾對該劇的消費也是全方面的。同時,以該劇為核心的周邊產品產業鏈條非常完備,能夠保證這些產品的及時供給。所以,無論是《星星》中女主角千頌伊最愛的“炸雞和啤酒”,還是男女主人公用來聊天的社交軟件“連我(LINE)”,都伴隨這部韓劇的熱播而人氣爆棚。以《星星》為核心的產業鏈條不僅帶來了最大的商業利益,也使更多外國人從“追劇”轉變為“追文化”。

  反觀我們,盡管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生產和消費電視劇的第一大國,從2003年起,每年的產量都超過1萬集。但是,能夠進入國際市場造成強烈反響的中國電視劇并不多,更不用說通過文化出口來帶動“中國制造”的出口了。

  最被觀眾詬病的是現在各式各樣的雷人劇,挑戰著觀眾的智商和忍耐極限。古裝雷人劇篡改歷史、亂編臺詞、胡拗造型。那古人的頭型,比我的腦袋上發膠還多呢!還有抗日雷人劇,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槍林彈雨中發型不亂,再加上亂七八糟的女人宅斗劇、屌絲逆襲劇、豪門恩怨劇,林林總總。難怪觀眾感嘆:僅靠一根避雷針就能全身而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