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鎮這個鎮的名字,現在絕少為人所知,就是上海的市民,如果真要給每個人一份問卷的話,我相信至少有八成的人答錯或不作選擇。從歷史的時光隧道向內張望,可以確知那一段時期離開現在已經太久太久了。依據文獻記載,這處地方最輝煌的時期應該是在唐宋,崛起的原因就在于它處在吳淞江的河口南岸,地理位置優越,唐宋的先人歷史地選擇了它作為內外貿易的商港。唐代國力的強盛使中外貿易極為頻繁,而海道商貿則是重要的渠道,借助于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青龍鎮在唐宋三百余年間成為當時沿海最繁盛的港口城市之一。而上海的母體華亭縣也依托青龍鎮的貿易不斷壯大,至元代而由縣升府,最終成為和蘇州并稱的我國明清時代最重要的經濟文化大都會。
歷史昭示后人,近代上海的迅速崛起有賴于海上貿易。殊不知早在唐宋時期,今上海境內已經出現了青龍鎮這個當時重要的貿易港口!端山尽分斜4媪唆斞傅南茸嬷軕跛鞯摹肚帻堎x》,其中寫道:“控江而浙淮輻輳,連海而閩楚交通”,“市廛雜夷夏之人,寶貨當東南之物”。由此我們可以想見青龍鎮夷夏雜處、市廛繁華的情景,而這種夷夏雜處的情景我們原以為只是出現在鴉片戰爭前后廣州的十三行,出現在被迫開埠通商的近代上海十里洋場。然而,拂去千年塵埃,我從地上原來并不稀見的唐代殘瓷的圖案中,依然可以讀出當時青龍鎮內外貿易和市鎮繁華的信息。
一件執壺的殘件,上面繪有褐綠彩的圓圈,加上小圓點的聯珠裝飾,旁邊還有寫意流暢的渦紋,顯得富有神秘感。執壺的把手位置較高,而流口相對要低,這樣的一把壺即使從造型來看也會讓欣賞者陶醉。我知道這是唐代長沙窯的產品,這個窯對中國陶瓷的最大貢獻是創造了釉下彩的工藝,突破了東漢以來青瓷一統天下的格局。據研究,這種聯珠紋的裝飾手法并非是本土所有,而是波斯薩珊王朝的常用紋飾。由此我們既佩服中國古代工匠善于汲取異國藝術為我所用,也可以推知這樣的一件瓷器出土在當時最繁華的對外貿易港口青龍鎮,應該屬于出口產品。
還有一件頗為精致的葵口大盤,青瓷的色彩異常淡雅,而青中帶灰、葵口弧線極為鮮明的特點也揭示出這是越窯珍品。當然我手里撫摩的只是原件的三分之一不到,而且根據唐人的記載,越窯的精品具有“奪得千峰翠色來”的美感,與這件殘器略有差異,但淡雅的色澤、優美的造型和細膩的胎骨使人會自然聯想到秘色瓷,聯想到那出土于法門寺的著名的越窯瓷盤。青龍鎮在極盛時商船云集,市井繁榮甚至超過縣城,達官貴人府第林立,琳宮梵院金碧輝煌,擁有包括越窯和長沙窯在內的陶瓷精品的很大消費市場。每當靜夜來臨,我輕啜一口香茗,翻閱幾頁《論語》或《孟子》,然后常會去架上觀賞這塊并不很大的越窯殘片,而青龍鎮的景象也往往透過這塊瓷片變得清晰起來。
站在青龍鎮的廢墟上,環顧四周,古鎮的遺跡已經蕩然無存,我的心不禁生出些許悲涼。唐代的大詩人陳子昂曾經寫道:“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惫沤耠m然異代,但人的情感常有相通之處。天地悠悠,時光迅逝,昔日繁華只能想象于夢中,徘徊瞻顧,竟有不忍遽離之情。而聯想到今日上海正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似可遙接當年青龍鎮的脈絡,頓覺內心深處有一種釋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