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好劇本難求,“創作荒”持續,如今,網絡小說越來越成為影視劇著力開掘的一處“富礦”。陳凱歌導演的《搜索》、湖南衛視收視率第一的《步步驚心》、江蘇衛視收視率第一的《裸婚時代》、林心如主演的《美人心計》、何潤東主演的《我的美女老板》等,無不源自網絡小說。與此同時,有消息稱,僅2012年1至9月份,盛大文學旗下七家文學網站就售出75部小說的影視版權。
影視劇向網絡小說頻拋橄欖枝,緣于網絡小說在內容與技術上的便利性。目前,各文學網站海量的網絡小說中,不乏能引起影視公司關注的適宜之作。這些網絡文學作品,往往貼近現實,具有很強的故事性,不僅在網上凝聚大量人氣,而且,由于其富于現場畫面感,也使得將之改編為影視劇以鏡頭語言重現具有了先天便利。
當然,影視劇與網絡小說“聯姻”,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觀眾愛看。據CNNIC網絡文學用戶調研數據顯示,網絡文學用戶中有79.2%的人愿意觀看網絡文學改編的電影、電視劇。一些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投入市場后屢創收視新高,也的確表明影視公司抓準了商機,影視產業發展“錢”景可觀。
影視劇能賺錢自然是好事,但以網絡文學為依托的影視劇,在“叫座”的同時是否堪稱“叫好”?怕是差強人意。優秀影視劇應該是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觀眾在欣賞影視劇過程中,除了消遣娛樂,最好還能從中領略到藝術之美,感受到心靈的震撼,繼而促使自己在思想上有所收獲,在境界上得以提升,如此,文化消費質量才算令人滿意,F在,多數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只是在觀賞性上獨領風騷,至于思想性、藝術性方面,或僅兼顧其一,或根本無從兼顧,同時在表現的力度上也還不夠。受此影響,那些由網絡小說改編的所謂成功的影視劇,即便能吸引觀眾眼球,也不過是“各領風騷三五天”,熱播一陣很快銷聲匿跡,觀眾看過、樂呵過后,基本難在內心深處留下什么印象。這不得不說是此類乃至現代影視劇的軟肋。
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沒有好的文學基礎和文學群落,沒有層出不窮的優秀文學作品,電影想繁榮,門兒都沒有”,相信這是他的肺腑之言。由此觀之,如今,在網絡文學領域,精品力作還太少,真正用心寫作的網絡作家也還有待培養。這也就難怪很多影視劇“暢銷”之后難“長銷”,難以產生直指人心的力量。
據張藝謀回憶,在他拍《紅高粱》的年代,每年都有文學的“重磅炸彈”,一部部出色的小說被改編搬上銀幕,還沒拍完,新的驚喜又來了。并且,他談跟作家劉恒的合作,“劉恒主動為劇中的每個重要人物寫小傳,以求演員能真實、生動塑造人物形象,他是我看到最嚴謹的有現實主義功底的作家!本W絡文學與影視劇要想在相互影響中有所作為,亟需從中有所領悟。
縱觀當今影視行業形勢,進口影視劇對我國影視產業的沖擊越來越強烈,我國影視業是滿足于現狀,還是謀求長遠發展,的確到了該認真面對的時候。既然,網絡文學的介入為實現我國影視業長遠發展創造了條件,我國影視業確需盡可能利用并帶動它,走向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