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2015年度曲藝:一曲動人心弦的“歡樂送”

http://www.00444477.com 2016年03月01日09:57 來源:中國文化報 藝 研

  近日,文化部藝術司組織召開了2015年度曲藝發展形勢分析會。常祥霖、吳文科、崔凱、姚振聲、種玉杰、余守英、李蓉等專家對2015年度曲藝創作演出進行了交流研討,肯定了成績,分析了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曲藝創作結碩果

  2015年,曲藝創作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曲藝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各領域成績斐然,積極開展創作實踐、踴躍參加公益演出、注重培養優秀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專家們一致認為,習總書記的講話鼓舞了曲藝界,在這個鼓舞下,曲藝工作者積極創作實踐,出現了一個創作新高潮。中國曲藝家協會理論家委員會主任、中華曲藝學會名譽會長常祥霖回顧中國曲藝過去一年的發展歷程感慨道:“我對曲藝的發展始終充滿信心,有上級領導的正確引領,有曲藝工作者的積極創作和實踐表演,這都為曲藝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中國曲協優秀作品評審中,有200多篇參加;“包公杯”曲藝作品征集活動中,約200篇參加,最終討論出70多篇進入終審;“西崗杯”全國相聲新人新作推選活動收到約260篇參選作品。“這些成績都是曲藝工作者積極創作實踐取得的!”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遼寧曲藝家協會主席崔凱說。四川省曲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李蓉在談到四川省曲藝創作時說:“2015年,我們的曲藝創作量很大,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作品,比如四川省曲藝研究院推出的《笑娃娃的抗戰》是一個以語言為主的曲藝作品,反響很大。我們還舉辦了‘花開的聲音’四川省少兒曲藝大賽和優秀的少兒曲藝節目展演,全省200多個少兒參與,填補了少兒曲藝這一塊的空白。”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曲藝的公益性演出所取得的成績。以中國曲協“送歡笑到基層”活動為例,已經走過10個年頭,從2005年4月5日在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社區百姓書場舉行的第一場慰問演出,到2015年6月10日在北京市東城區玉蜓公園文化廣場舉行的第204場文藝惠民演出,十年間“送歡笑到基層”活動足跡踏遍全國29個省區市,直接觀眾人數超過200萬,參與演員達兩萬人次,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崔凱說:“公益性演出已經發展成為曲藝新的常態性演出,擴大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社會影響,增強了曲藝家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使命感。”

  人才傳承和培養一直是曲藝工作的重點。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所所長、中國曲協副主席吳文科說:“曲藝界在去年組織開展了很多專業培訓,包括表演的、創作的專業培訓。在推動行業的青年人學習專業知識、做好曲藝傳承方面很有好處。”“2015年,我們舉辦了很多普及推廣和不斷提高曲藝藝術的研修培訓活動,協同中國曲協、中國文聯的藝術中心、中國曲協的藝術中心,還有文化館和各級曲協、各級文化部門、宣傳部,包括地方新聞宣傳部,在全國各地如岳池縣、睢寧、巴中、涼山州開展了曲藝的創演和培訓工作,大約有2000人受訓。”李蓉說。

  此外,公益性演出、文化惠民演出推動了人才的培養。在下基層的過程當中,作家、作曲家、演員通過走訪問看等采風形式,真正走到群眾當中,心靈得到了洗禮,精神得到了滋養,創作感情更豐沛,創作題材更鮮活。文化惠民,同時,人民也惠及了藝術家,很多的創作者到了基層以后,通過采風,創作出更有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的作品。

  題材、風格、曲種、人才需繼續充實

  雖然曲藝藝術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還需要在題材、風格、曲種、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充實”。

  與會專家提出曲藝創作還存在表現力薄弱的問題,主要是題材和風格上的單一化。一年來,商業化的、純娛樂的表演和低俗化的、媚俗性的創作得到了一定遏制,急功近利的創作風氣與奢華、浮躁的舞臺習氣也得以較好扭轉,藝術作為民族精神火炬和時代精神號角的責任擔當意識,在曲藝行業里得以進一步確立。

  “曲藝在整個文化意識和業態中正在出現一個良好和積極的變化,但是整個行業發展依然存在著多與少、高和低的反差現象;另外,曲種衰減的問題需要重視。”吳文科說。崔凱提出,某些反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在表現主題上比較薄弱,要么帶有很強的宣傳性,要么帶有很強的商業性,藝術性相對較低。

  雖然創作人才和表演人才的培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某些領域的人才培養仍面臨很大的發展難題。比如曲藝評論,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一個曲藝評判的科學體系,并且評論隊伍非常薄弱。崔凱說:“我們需要自己的評論隊伍,不能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主管部門不能僅僅依靠上座率、票房作為指導工作方向的準則,要聽專業的評論聲音。”李蓉認為,中國曲協近年來在曲藝理論建設和學科建設方面很下功夫,這項工作應該受到進一步重視。

  北京曲藝團副團長種玉杰認為,國家對曲藝的支持很大,但在支持方式和方法上可以更加靈活。

  傳承發展仍需攻堅克難

  與會專家認為,文化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曲藝精品創作的扶持力度,尤其針對重點曲種。另外,曲種具有地方性,先由各地方報出計劃,繼而,在創作等方面加以扶持。

  北京曲藝家協會理論部主任、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姚振聲認為,要重視宣傳的力量,特別是要重視對當下新媒體的運用,讓更多的人了解曲藝、喜歡曲藝。

  福建省曲藝家協會秘書長余守英提出,曲藝傳承要從青少年教育入手。離開了地方方言就丟失了曲藝音樂品種存在的價值。現在,在青少年中間方言的流失現象非常嚴重。我們可以考慮與教育部門合作開展少兒曲藝活動。總之,這都是為了把曲藝很好地傳承下去、發揚開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