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芭蕾舞團創作的芭蕾舞劇《鶴魂》又一次在北京天橋劇場上演,令觀眾欣喜不已。該劇根據當代英模人物的真實事跡改編,聚焦于養護丹頂鶴的年輕女孩與丹頂鶴的情感互動、生命相依,并以此取意造境,結構全劇。敘事上刪繁就簡,使劇情簡約化、情緒飽滿化、意象豐盈化,在如詩如歌的敘事風格里表現如夢似幻的意境。主人公夢娟為保護丹頂鶴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丹頂鶴思念夢娟,在她逝去的沼澤地久久徘徊、久久哀鳴……丹頂鶴這個具象成了大自然的意象,夢娟也成為愛護大自然的人類榜樣。舞臺上夢娟與丹頂鶴命運相依的動人情境,呼喚我們守望生態和諧,建設美麗生態家園。
《鶴魂》雖是劇,但它是舞劇,承載不了復雜的故事,它不在情節的因果關系上下功夫,而在人物命運與情感的大跌宕、大反差、大對比中求得結構和藝術張力。舞劇第一幕中,夢娟就要從大學畢業了,一群身著學士服的青年男女為慶祝畢業翩然起舞,他們朝氣蓬勃地跳著優雅的華爾茲,女子拿手絹著天藍傘裙的群舞,男子身著青花服跳著歡快的四人舞,還有炫“斜塔”特技的嘻哈男群舞,充滿喜感的中年教授“太空步”霹靂舞,盡情渲染畢業前夕學子們即將步入社會崗位的青春激情和放飛青春的向往;同時又描繪戀人即將分離的憂傷。女主人公夢娟執意回故鄉養鶴,她與戀人志遠從此將分離兩地。一段深情的雙人舞,象征愛情的玫瑰和象征理想的氣球在他們頭上飄蕩,觀眾在舞者肢體延伸與張弛中感受著他們那份純潔的愛情和對理想的守望。
《鶴魂》不但在故事層面上是中國的,在舞蹈語匯層面同樣充盈著中國元素。 《鶴魂》打破外來傳統的芭蕾語匯定式,創造出中國芭蕾舞新造型和語匯。 《鶴魂》第二幕,進入中國山水畫意境。舞臺上,碧空白云下,蘆葦清水邊,一輪如火的旭日冉冉升起。夢娟回鄉,在蘆葦間穿行,大跳、平轉連接流暢,夢娟回歸的喜悅溢于舞姿間。她跪地雙手捧起一抔土,那是重逢久別的故園,情真意切讓人熱淚盈眶。接著,蘆葦蕩里探出美麗的鶴頂,那是丹頂鶴的冠冕,三兩只又成群,天高云闊,人鶴共舞。鶴的造型,鶴的舞蹈,完全是中國的藝術元素。鶴之舞實為鶴之語,是鶴對人的情感訴說。夢娟與鶴相互傾訴的舞蹈段落,感人而又新鮮。這些都源于主創團隊深入生活實地考察所獲。他們深入到黑龍江扎龍自然生態保護區,觀察鶴的習性,細致到鶴求偶、繁殖、生長、捕食、嬉戲等,到鶴的故鄉尋藝術之根,給他們創作這部舞劇以豐富的靈感和堅實的生活支撐。
《鶴魂》雖是舞劇,也要有劇情起落和命運跌宕,如此才能打動人,感染人。夜幕降臨,寒屋簡舍里夢娟安撫睡前的小鶴,孤夜的寂靜再也按捺不住對遠方戀人的思念,墻角的一支玫瑰,飽含濃情書寫的信,拿起玫瑰又雙手合握書信,難以遮掩的甜蜜期盼和訴不盡的思念,舞者的表情是憂傷透著淡淡的喜,入微入情的刻畫,需要舞者過硬的藝術積淀和藝術掌控力。
在表現女主人公為救鶴而犧牲段落時,調動各種舞美聲畫手段,呈現雷電交加下的沼澤地、受驚嚇的丹頂鶴、奮不顧身救助丹頂鶴的夢娟,無邊的沼澤泥流翻卷吞噬夢娟,表現得震撼人心。夢娟的戀人志遠來到鶴鄉,面對一望無盡的蘆葦叢,手里握著夢娟寫的信,仰天寄托哀思。舞臺上出現了幻境,一襲飄渺的薄紗裙是夢娟的身影,一只久久徘徊于天際的丹頂鶴,那只鶴已然是夢娟,夢娟化成了鶴,三位舞者對影成行,呈現著高潔理想與純潔愛情。舞劇中,夢娟對志遠的思念是夢境時空,現時時空的志遠和幻境時空的鶴與夢娟,呈現在一個舞臺上,交織表現生命的意義、青春的價值,呼喚生態和諧的主題,有張力、訴說力和爆發力的舞蹈語匯融入人物系列和丹頂鶴系列形象,表現敬畏生命、愛護自然、天人合一的大主題。
尾聲段落,一輪紅日當空升起,身披一縷紅紗的夢娟吊威亞穿過,夢娟羽化,夢娟的精神升華為不朽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