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中新社天津8月2日電 題:關牧村從藝45周年:以感恩之心繼續為人民歌唱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我深深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歌唱藝術工作者,喉嚨長在自己身上,藝術生命卻存活于觀眾之中。”著名歌唱家關牧村1日在天津回顧其從藝45周年時說,只要觀眾喜歡,只要我還能演唱,我就要繼續以感恩之心為他們演唱下去。
“關牧村從藝45周年紀念音樂會”今年9月18日在其家鄉天津進行首站演出。
關牧村自幼喜愛歌唱。1970年做為一名業余文藝工作者登臺演出,1977年考入天津歌舞劇團擔任演員,1987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進修班。1991年考入南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她將西洋唱法與中國民族唱法融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曾演唱了大量作品,《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等歌曲深受聽眾歡迎。
“我如果對這45年的藝術人生發表一句感言的話,我首先想到了兩個字:感恩。”關牧村動情地說。
除歌唱事業之外,關牧村還熱心慈善公益活動,資助貧困學生,慰問邊疆少數群眾和守邊戰士。連續12年慰問北京松堂醫院老人,多年參加天津海河情“五一勞動者之歌”慰問演出,參加汶川地震、下基層等救災慰問演出。曾榮獲國家民委“民族團結進步模范”、文化部“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國家“慈善大使”等稱號。
獨特的音色、極高的音樂修養,使關牧村多年來一直深受觀眾喜愛。但近年,她公開演出不多。對此,她認為,近年演出少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媒體資源的有限,許多文藝欄目被“時尚的”娛樂節目占滿了;二是各地舉辦演出活動少了。
盡管演出平臺減少,關牧村依然想為更多人歌唱。她選擇與唱片公司合作,采取巡演的方式傳播經典。“這是一個積極的有益的嘗試。”
她還透露,她新收的三位高徒將同臺參演,為觀眾帶來心意,更是為傳承關牧村和導師施光南有意而為的民族歌曲藝術化,藝術歌曲民族化的理念。
“當歌唱藝術融入民族文明的長河,并成為受好者生命的一部分時,歌唱藝術需要的是可持續地傳承。”關牧村認為,這種傳承,除了借助媒體和出版物以及培養優秀的年輕一代,更重要的是保持好自己的狀態,延長自己的歌唱生命,多為觀眾去演出。
關牧村說,如果有可能,愿意一直為人民歌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