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蔣勝男,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先后輾轉于清韻書院、新浪網、榕樹下、后花園文學論壇、晉江文學網、起點文學網等發表作品,著有《鳳霸九天:政治傾軋中的大宋女主》《女人天下:中國歷史上的執政太后》《鐵血胭脂》《紫宸》《羋月傳》等。電視連續劇《羋月傳》即將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樂視網等播出。
網絡作家蔣勝男最近遭遇了一件煩心事:明明是自己創作、改編的《羋月傳》,為什么總編劇署名卻是王小平?令人不解的是,蔣勝男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將王小平和東陽巿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卻因電視劇未播出、不具備進行侵權比對等條件,法律暫時裁定中止訴訟。
然而當《羋月傳》開播在即,花兒影視公司方卻將蔣勝男訴諸法庭。理由是電視劇《羋月傳》尚未播出,蔣勝男擅自提前出版發行小說《羋月傳》,違反了法律法規和合同的約定,影響了電視劇的宣傳、發行計劃。
蔣勝男覺得自己很無辜。明明是制片方借口“防止同行抄襲”,不許她在網絡發表已經完成的小說,還限制小說的出版時間。怎么自己反成了被告?
北京朝陽法院11月20日已受理此案,案件正在審理中。
自2000年開始上網寫作,蔣勝男算是最早的一批網絡作家,親歷了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曾經并肩戰斗在網絡的寫手多有離去,但蔣勝男始終以對寫作的愛和誠意堅持下來,成為“大神級”網絡作家。與通常以男性主角為故事主線的歷史小說不同,蔣勝男著的《羋月傳》(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從秦宣太后(羋月)的角度出發,繪制了一幅“女人天下”的畫面。
《羋月傳》的寫作對一個在網絡耕耘了15年的作家來說有無難度?她又是如何將一個《史記》中只有百十字介紹的羋月延展為180萬字的作品?22日,蔣勝男接受讀書報專訪。
讀書報:這場官司對你有何影響?
蔣勝男:這件事對我,以及對所有的作者,都是一個警示。其實從年初發聲明以來,就有好幾個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作者拿他們在簽約過程中遇到的事情來問我,然后說這樣的合同我該不應該簽?在這件事發生之前,我會愿意幫著大家看看合同,提提意見,但這件事發生之后,我只能對大家說,我不敢看,也不敢給意見。我曾覺得我好歹是個文人,書面的字總能看懂,但是,我覺得我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人性。所以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不管你是有名還是無名的作者,不管契約的金額多少,任何合同都必須先請一個專業的法律人士,尤其是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人士幫你把關。這跟買保險一樣,雖然不見得全部有保障,但總好過毫無保障,然后遇上事情付出百倍千倍都不止的代價要好。而且,合同陷阱出事的概率,比保險事故的概率要大得多。
不要說經歷一兩場官司,就算再經歷十場八場,寫手仍然不能指望自己能夠勝過專業。我覺得有時候寫作者都是趙括,紙上談兵覺得自己什么都懂,筆下的主角無所不能,真實生活不是小說,我們都是坐井觀天的宅人。遇上真正的叢林生態,就會被別人屠得尸骨無存。
所以,如果我所遭遇的事情能夠給大家一個提醒,我真心想同所有的寫作者說,不管任何合同,一定要找律師!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管大綱還是小說還是劇本,寫完之后,一定要先進行版權登記。從創作中到創作完成,都要進行隨時登記,這是對自己和自己作品的最好保護措施。如果一時無法進行作品版權登記,還可以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作品保管平臺進行作品保管登記。此外,任何人要阻止你發表和出版作品,都不可以答應。
讀書報:你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網絡?是怎么和網絡文學結緣的?
蔣勝男:1990年代末,我第一次接觸到電腦。當時,是教我寫詩詞和戲劇的老師讓我去買電腦,他跟我說:“以后就是一個電腦的時代,你要學會用電腦創作和生活。”他是位60多歲的老人,從286開始入手學習電腦,后來已經能夠很熟練地用dos語言去編程和教學。他當時告訴我,這是未來的趨勢。今天,一切都如他所說。
讀書報:剛開始在網上寫小說,是寫什么類型的?網友反映如何?
蔣勝男:2000年左右,我開始將自己的作品發布到網絡上。那個時候還是BBS時代,沒有什么VIP收入,也沒有什么其他的版權收益,網絡很慢且不穩定,讀者也很少。從清韻書院到金庸客棧、從滿隴桂雨到榕樹下再到文學后花園,我跟少數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寫作,互相鼓勵。
在我的創作還不是那么成熟的時候,這種直接的,來自讀者的鼓勵,是激勵我繼續寫作的重要動力。那時候,我們所有人都只是單純依靠著對文學、對創作的熱愛,在工作之余堅持著寫作。
這些年以來我創作過各種類型的文學體裁和內容,我比較喜歡探索新的題材和寫作手法,從詩歌、散文、小說、評論、戲劇等都有所涉及,從武俠到言情到玄幻到歷史等題材都曾經寫作過,但前期是以武俠為主,后期則是以歷史為主。
讀書報:你的粉絲是怎么聚集起來的?他們的存在,對你的寫作有影響嗎?
蔣勝男:我們保持著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她們(或他們)并不會影響我的寫作,而且很有意思,我每種不同的體裁都有不同的粉絲,她們在不同的階段進來,然后固執地認為自己看到的第一本書的類型,才是我最應該發揚的創作類型。
她們很可愛,但我一般創作之前,都已經想好整個故事的結構,所以不太會影響我的寫作。有些早期的讀者,現在都已經是閱盡千卷,開始自己成為作者了。我們也會一起交流創作的心得等等。
讀書報:在寫作的過程中,誰對你的幫助最大?
蔣勝男:網絡吧。所有的寫作,發表,查找資料,交流,出版,都在網絡上。
讀書報:史書上有關羋月的內容不多,你是如何想到把這樣一個人物作為小說的主角,并用如此之大的篇幅為她立傳?
蔣勝男:關于這個故事的源起,其實最早是2008年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的一個專題片,叫《兵馬俑的神秘主人》,一共是上下兩集,網上現在還能夠找得到視頻。里面提出一個論點,說兵馬俑很可能是秦宣太后的。這個論點引起了我對這個人物的興趣,剛好我又在寫一些歷史評述系列,當時正進行到春秋戰國時代,之前兩三年已經準備了大量這個時代的資料,那些人物風貌讓我感覺僅僅寫一些歷史評述好像不夠,那些意氣飛揚的人物更應該以小說為載體,剛好就遇上這個題材,我就開始構思這個故事。
結果不久之后,2009年6月份的時候,有新聞說秦兵馬俑一號坑要進行第三次考古發掘,于是我干脆就跟兵馬俑開挖的時間一起寫這部小說。
讀書報:寫過那么多歷史小說,你在寫作時是否尋求新的突破?
蔣勝男:我只是通過羋月這一生,去展開這七十多年七國爭雄的歷史畫卷而已。走進他們的時代,走近他們的精神世界。去解讀許多歷史事件背后的東西,去看看那個年代的人文風貌,去看看《詩經》《楚辭》的世界罷了。
要說突破,這是我第一次寫超百萬字的小說,第一次寫戰國背景的小說,第一次如此深地進入這么古代的時代去探索,我要走進他們的世界,讓筆下人物的一舉一動,每個呼吸都像真正的戰國人士,自然就要做許多功課。許多風俗、習慣、飲食,許多后世的東西這個時代還沒有,所以必須要寫得非常考究,真是鉆在書山里搜資料,而且這些又不是網絡上能夠搜出來的。只能自己抱著老書一本本地啃,包括去看豎排本的書。有時候看幾十萬字豎排本的資料書,只能用到一句兩句,甚至只有幾個詞。比如開篇唐昧一段與星象有關的話,還有楚國的宮殿名如漸臺、高唐臺等,都是從那些古籍本的原始資料上找出來的。
讀書報:后宮戲的殘酷和明爭暗斗,使觀眾和讀者在追捧的同時,也會對作品的價值觀導向提出質疑。你怎么看?
蔣勝男:后宮與我們有什么關系?我想之所以現在有人愛看后宮戲,看的實際上并不是后宮戲,而是把那種宮斗宅斗的情景代入到辦公室政治來了。
其實我覺得,古代后宮女子只能坐井觀天,失去自由,但現代職場的人,完全沒必要把時間精力用在辦公室政治上。有這時間和精力,用在努力工作上,用在充電學習上,我相信收獲會比辦公室政治更多。跳出這個蟈蟈罐吧,古代后宮女人是沒辦法,如果你覺得你們的工作生態環境變成了辦公室政治過于慘烈的地方,真的可以撥腳就走,趕緊離開。
讀書報:歷史小說最容易被詬病的是經不起考證,可小說本身又是需要發揮想象力的,在虛構和史實兩種對立的矛盾之間,你是如何把握的?
蔣勝男:這個寫作方法,我最早在創作《鳳霸九天》時開始使用。先在這個時間段選定一個人物作為主角,然后把他一生從出生到死亡的時間點列出來,制成一個表,跟他所處的年代對應起來,我把那個年代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放入主角的時間表,看哪些事件是他能夠直接參與的,哪些事件可作為背景,他生前和死后的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情可以做為遠背景。
我寫作歷史題材會盡量去代入,但不是所謂的機械式代入,我們不能一看到古代就是男尊女卑。因為一個時代有它的規矩,同樣也有掙脫規矩的人,我首先定位他是一個人,然后定位他所接受到的知識決定了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因為羋月生長在宮廷當中,接受的就是古代宮廷士大夫的教育,她小時候有一點男孩子的性格,不僅僅學過女孩子的東西,也學了一部分男孩子的東西。這讓她的思維異于當時一部分女性的思維方式,所以她能夠從幕后走到臺前,做一個爭霸天下的太后,做一個女執政者。
寫古人并不是堆砌名物,羅列器皿,而是要讓他們每一個呼吸都要活在那個時代。對于《羋月傳》的人物來說,禮、樂、詩,都是浸淫于他們身心,俯拾即是,舉手抬足皆是符合禮樂之數,見物比詩經,動情吟楚辭,一切都是這樣自然而然。所以不但是許多喜歡歷史的人愛看,許多學生也說,看了我的小說,背起文言文來順溜了許多,那一段時代的歷史知識也更容易融會貫通了。甚至還有小讀者@我說“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