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1960年4月3日生,浙江海鹽人。在文革中讀完小學和中學,此后從事過五年牙醫(yī)。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出版長篇小說3卷、中短篇小說集6卷、隨筆集3卷。其中《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蘭文、挪威文、韓文和日文等在國外出版。曾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2002年)。
本書延續(xù)了上部的故事,時間跨度是文革結束后到當下。長大成人的李光頭和宋鋼在劉鎮(zhèn)共同生活。兩人同時愛上了劉鎮(zhèn)的美人林紅,關系惡化。改革開放后,兄弟兩人經歷了起起落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宋鋼悲慘地死去,剩下李光頭在孤獨中追悔莫及…… [詳細]
《兄弟》講述了江南小鎮(zhèn)兩兄弟李光頭和宋鋼的人生,李光頭的父親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頭出生。宋鋼的父親宋凡平在眾人的嘲笑聲中挺身而出,幫助了李光頭的母親李蘭,被后者視為恩人。幾年后宋鋼的母親也亡故,李蘭和宋凡平在互相幫助中相愛并結婚,雖然這場婚姻遭到了鎮(zhèn)上人們的鄙夷和嘲弄,但兩人依然相愛甚篤,而李光頭和宋鋼這對沒有血緣關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緣。 通過一個重新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難中的崩潰過程,展示了個人命運與權力意志之間不可抗衡的災難性景象,也凸現了人性之愛與活著之間的堅實關系。余 [詳細]
這些隨筆作品試圖表明的是一個讀者的身份,而不是一個作者的身份。沒有一個作者的寫作歷史可以長過閱讀歷史,就像是沒有一種經歷能夠長過人生一樣。我相信讀者的經歷養(yǎng)育了我寫作的能力……二十年多來,我像是一個營養(yǎng)不良的孩子那樣保持了閱讀的饑渴,我可以說是用喝的方式去閱讀那些經典作品。最近的三年當我寫作這些隨筆作品時,我重讀了里面很多篇章,我感到自己開始用品嘗的方式去閱讀了。我意外地發(fā)現品嘗比喝更加愜意。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卡夫卡和K 山魯佐德的故事 博爾赫斯的現實 契訶夫的等待 布爾加科夫與《大師和 [詳細]
這里收集了一部長篇小說,一部中篇小說,一部短篇小說和一篇隨筆。這是1987年以來,我發(fā)表在《收獲》雜志所有作品中的代表。《在協(xié)雨中呼喊》是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那時候我剛滿三十,形式的激情仍然在跳躍著,可是我已經聽到了很多來自現實的活生生的召喚,當我寫完這一部作品的時候,我才隱約知道什么是生活。《世事如煙》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往事,是我年輕時曾經有過的夢幻迷離的生活,那時候我相信故事和人生都是不確定的,它們就像隨風飄散的煙一樣,不知道會去何處,也不知道會在何時再次相遇。《我沒有自己的名字》,這時候我三 [詳細]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1995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欲望。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zhàn)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法國《讀書》雜志在評論《許三觀賣血記》時說道: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樸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 [詳細]
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內心讓他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