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委宣傳部、邯鄲市委市政府等單位聯合攝制的26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太行山上》將于8月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進行首播。該劇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八路軍在太行山區艱苦抗戰的崢嶸歲月,再現了當年八路軍和人民群眾相濡以沫、同仇敵愾的感人事跡,是一部描述全民抗戰的史詩大劇。7月30日,記者在京采訪了該劇部分主創人員。
重溫抗戰歷史
激發愛國熱情
“河北是抗日戰爭的敵后主戰場,英雄的河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抗日武裝,創建敵后根據地,前仆后繼,浴血奮戰,創造了人民抗戰的偉大勝利。”該劇總編劇王朝柱曾創作過《長征》《解放》《八路軍》等18部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他表示,拍攝電視劇《太行山上》,就是想讓廣大觀眾重溫那段太行山上的抗戰歷史,從而進一步激發民眾愛國熱情,提振民族精神。
據介紹,該劇全景式展現了在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領導下,八路軍在太行山區、冀南地區堅持全面抗戰、全民抗戰、持久抗戰的光輝歷程,真實呈現了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首戰陽明堡、出擊神頭嶺、再戰響堂鋪、伏擊香城固等經典游擊戰例,濃墨重彩地描繪了“9000將士進涉縣、30萬大軍出太行”的壯闊歷史畫卷。
“《太行山上》最大的亮點就是全面完整地展示了八路軍129師的抗戰歷史,對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進行了詮釋,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生動展現。”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王強表示,片中所展現的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奮斗史上最深刻的文化記憶。
該劇通過記錄八路軍129師依托太行、發動群眾,創建共產黨領導下的最大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重大功績,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形象。“劇中革命家所表現出的堅強意志、政治智慧和領導藝術令觀眾折服,他們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于擔當的精神品格,以及太行山人民支援抗戰、投身抗戰的奉獻精神將會深深感染觀眾。”該劇總顧問、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李準說。
“這是我省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中的又一精品力作。”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王振儒介紹說,依托河北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電視劇《太行山上》通過藝術的形式展現了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八路軍129師將士,與河北人民患難與共,為抗戰勝利和民族獨立建立赫赫功勛的光輝歷史。
還原歷史真實
展現軍民魚水情
情感的力量最能打動人心。電視劇《太行山上》將戰友情、軍民情詮釋得淋漓盡致。“全劇始終貫穿著軍民團結抗日、共同奮斗、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魚水深情,并生動刻畫了129師將士們在戰火中錘煉出的戰友情。”該劇導演李偉說。
“我們的隊伍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勝利,看完這部片子,大家心中一定會有答案。”劇中鄧小平的扮演者楊俊勇激動地說,在劇中,當地老百姓為了保護八路軍傷員,不惜犧牲自己的孩子。“兵民是勝利之本”、“民為邦本”的核心理念在劇中得到充分體現。
李偉介紹,《太行山上》于2013年9月在邯鄲涉縣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開機拍攝,為了全面真實反映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軍民艱苦抗戰的崢嶸歲月,再現當年八路軍和人民群眾相濡以沫、同仇敵愾的感人事跡,該劇主創人員踏遍當年129師在太行山區戰斗生活過的地方,完成了這部抗戰史詩大劇的拍攝。
“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是觀眾了解歷史真相、獲取民族記憶的一個平臺。”王朝柱表示,《太行山上》充分依托史實,對八路軍在敵后開展游擊戰,打擊敵人,組織涉縣群眾開展抗旱、滅蝗、生產自救,并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我黨領導下的最大抗日根據地的史實進行了全面還原。通過真實、生動、有血有肉的刻畫描寫,再現了劉伯承、鄧小平和戰友在八年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取得的豐功偉績。
“《太行山上》是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劇情編排,都達到了革命題材電視劇的新高度。”該劇總顧問、中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表示,該劇一定能夠成為一部反映波瀾壯闊革命歷程,給人以強大精神力量的歷史教科書,激勵廣大民眾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