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戲劇之美于歌舞中——大型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戲劇導演工作札記

http://www.00444477.com 2015年10月12日07:05 王劍男

  9月3日晚,《勝利與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登場,黨和國家領導人、多國國家元首與各界代表人士一起觀看了演出。當一陣陣掌聲響起,作為這臺晚會戲劇導演的我,也難以遏制激動的心情。

  話劇是我的本行,是我最熟悉的藝術形式。雖然以往也曾導演過音樂劇、音樂話劇、戲曲等歌舞元素較多的劇目,但此次以合唱和大型歌舞為主要形式的大型晚會對我而言,卻是一個嶄新的舞臺,也是國家級的大型晚會中首次將話劇導演置于如此重要的主創位置。縱觀整臺晚會,只有一個情境朗誦《松花江上·抗聯英雄》貼近戲劇表演,此外再無其他語言類節目,而我們的任務則是要在所有節目中,將戲劇性貫穿到底,那么,該如何將戲劇性滲透到其他十幾個歌舞類節目?在主創團隊醞釀節目架構時,總導演組提出,可參照“大歌劇”的格局樣式。這一個“劇”字,讓我眼前一亮,似乎有路可尋了,“大歌劇”不也是“劇”嗎?中國的戲劇,本沒有話劇而只有戲曲,國學大師王國維說:“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一句話道出了中國式戲劇的本質,也道出了歌舞與戲劇的血緣,歌也罷,舞也罷,唱念做打等等一切技藝手段,都是為了演好故事。即便是獨立的一首歌曲、一段舞蹈,在輕歌曼舞、壯歌勁舞之中,又何嘗不是在講一個個故事?就這個意義上說,在表演藝術中,戲劇性無處不在,也大有可為。于是,茅塞頓開,峰回路轉,創作進入了我所熟悉的戲劇領域。此刻,腦海中浩如煙海的各種經典歌曲,仿佛變成了一顆顆璀璨的珍珠,而“故事”的內核和“劇”的表現形式則如同一根絲線,將一顆顆珍珠串起。

  既然是劇,就離不開幾個要素:人物、情節、線索。導演組在經過了漫長的論證后,最終決定塑造一個貫穿的人物形象——一位胸前掛滿軍功章,經歷了70年前那場偉大戰爭洗禮的老兵,整臺晚會以他的思緒為線索,由他引領觀眾的視角。他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圍繞這三個問題,以詩化的藝術語言不斷填充和豐滿這個人物形象,回答觀眾的心理期待,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在反復構思和編創后,結構逐漸成型了:在今天的勝利廣場上,一位老戰士來到一組抗戰烈士銅像前,深情地注視著雕像,仿佛那就是自己當年的戰友們。他從一個雕像手中取下一只沖鋒號,辨認出,這就是自己當年在戰場上吹響的那只軍號。歷史在剎那間回溯到70年前那場血與火的生死搏斗……

  與此相呼應的是,在抗戰的勝利日,我們又安排老戰士在廣場上,與自己當年的老戰友重逢,那是闊別數十年經歷過生死后的重逢。“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廣場上的禮兵們擎出10面戰旗,上面書寫著10個在抗日戰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的部隊番號。老兵們在彼此相認后,紛紛走向自己當年戰斗過的集體的番號前。主線老戰士從懷中取出一面早已被戰火燎燒得殘破不堪的軍旗,上面依稀能辨識出“英雄連”的字跡,他把這面戰旗高高舉在胸前,在這一刻,老人流下了英雄淚,最大的榮譽也莫過于此。

  有了人物,有了貫穿線索,有了漂亮的開場,在《怒吼吧,黃河》《松花江上》等民族危亡時刻的吼聲中揭開了第一篇章。接下來,編導組將《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延安頌》《抗日將士出征歌》《太行山上》四首歌曲串聯一起。在歌聲中,一位陜北老大娘邁著蹣跚腳步迎接北上抗日的紅軍,當將士們將要出征時,她又毅然把兩個兒子都交給部隊。兒子們接過母親親手做的布鞋,撲通跪地,揮淚壯別;在歌聲中,一個剛過門的新媳婦送郎上戰場,大庭廣眾下兩人卻羞怯地不知說些什么好。妻子送上一只親手繡的紅色荷包,丈夫欣喜地收下,偷偷親了親妻子的面頰,小媳婦臉色羞紅,丈夫一個立正,敬了個標準的軍禮,歸隊出發了……原本“母送子、妻送郎”六個字,在這樣的編排下,變得生動有機。這幾段情節,沒有一句臺詞,而我們卻給演員鋪設了大量的潛臺詞,讓他們真的交流起來,這些躍動的形象,共同組成了一幅充滿生活質感的歷史畫卷。

  第二篇章中的《游擊隊之歌》早已膾炙人口,加之以前已經有了大量優秀的演出版本,怎樣才能做到既不重復別人又要有所突破,編導們頗費心思。副總導演王曉鷹提出,要打破以往“小合唱伴歌舞”的慣例,而依照戲劇的形式,給登場的每一個人物都安排角色,并把空間設置在新四軍戰斗間歇露營的場面,其中還要穿插故事情節。我們經過幾番打磨,一首嶄新的《游擊隊之歌》誕生了:露營地中,得勝歸來的戰士們正在休息,一個對日寇懷著深仇大恨的孩子沖了過來,要搶過一支歪把子機槍,去打鬼子。游擊隊長審視著這個“小兵張嘎”似的孩子,循循善誘,告訴他我們是怎樣的一支隊伍,抗日不是報一家之仇,而是為了解救國家和民族。游擊隊員、衛生員、民兵隊長等角色也紛紛和孩子交談,合唱的歌詞變成了音樂劇式的唱詞,在人物的交流中,孩子本能的復仇沖動升華為革命意志和信念,戰士們授給他一頂軍帽和一桿槍,“小兵張嘎”終于成長為一名年輕的游擊隊員,打響了人生的第一槍。《游擊隊之歌》有故事了。

  第三篇章中的《紅紗巾》是此次晚會少有的新創作歌曲,也是惟一的通俗類歌曲,講述的是美麗的少女嘉麗婭冒死深入虎穴勸降日軍的事跡。那已是年代久遠的事了,我們著意強調戰爭與和平的巨大反差,將規定情境安排在當今時空中,白發蒼蒼的老戰士給孩子們講起過去,在他的回憶里引出嘉麗婭的形象,那也是個單純、快樂的孩子,見到路邊的小花都會俯身去聞一聞。而為了她的父老鄉親免遭殺戮,為了和她一樣年輕的孩子們都有美好的未來,17歲的花季少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歷史的天空留下一條飄動的紅紗巾。

  回觀整個晚會的創作,戲劇化、情境化的創作,在此次晚會的編創過程中發揮了其獨有的魅力,成為了區別于以往晚會等大型活動的一大突破性的亮色。實踐證明,緊緊地抓住人物和情境,將戲劇之美融入歌舞之中,讓人物的行動不斷推進情節的發展,作品便形成了一張網,在這張網的包裹之下,是一個個令人難忘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可長可短可大可小,但是在精彩的故事里,永遠不可缺少的是人物和情境。像《松花江上·抗聯英雄》這樣的語言類節目,自有其文本優勢,可以大膽運用話劇的人物塑造和舞臺意象化的表現手段,而像《抗日將士出征歌》等以歌舞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節目,以大面積色彩鋪底,又必須力戒空泛的場景陳列就一定要找到具體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并為人物拎出一個動作線,只有積極的行動,才能使人物形象立體、生動。當然,一個作品的沖擊力,不僅僅是外化手段上的絢爛多彩,表演技巧上的高超,這些都是必備條件,而在最后,能夠直擊人心的還是作品內核里蘊涵著的強大情感。導演要求每一個演員的每一個交流,都必須摒棄常規化的“值班動作”,特別是有了具體角色的舞蹈演員,他們不再是只具陪襯色彩的“伴舞”,而與獨唱、領舞演員同樣是躍動于舞臺上的人物,導演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尋找角色最真實的情感,并找到既準確又獨一無二的情感表達方式,擺脫“形體上積極、心理上空洞”的被動狀態,將角色的情感轉化為最生動的外部動作。在真情實感的支撐下,一切行為都將是生動的、美的,因為,它是屬于情境、屬于人物的。這也正是話劇導演參與歌舞節目創作的意義之所在。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网站|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好了av第四综合无码久久|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曰曰|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久久综合久久性久99毛片|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天天狠狠色综合图片区|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综合色香蕉精品五月婷|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站中国|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