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中國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主題活動 >> 正文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我們都會說痛恨侵略,痛恨法西斯,痛恨所有殖民與奴役,我們珍惜和平,珍惜友誼,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幸福與安寧。
這是每一個中國人,以及世界上所有受戰爭迫害的人們的共同心聲。
但是戰爭到底是什么樣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到底有多深重?對于我們這些生長在和平年代的人來說,了解的不過的是歷史教材上簡單的敘述,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據而已。
所以,當我接到網站通知,我將有幸參加由中國作家協會組織的“網絡作家走進抗日戰爭采風采訪小分隊”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榮幸,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活動,既能深入了解中國人民的抗戰歷史,又能積累創作素材,很感謝作協能給我這次機會。
然而,隨著活動的深入,帶給我的震撼、感悟、卻遠遠超出我的預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次對靈魂的敲擊,是一場對心靈的洗禮,引發我們反思歷史,深思未來。
認識盧溝橋,是在課本里,彼時,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盧溝橋上有數不清的獅子,形態各異,獨標風韻,知道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觀,是中華人民智慧的象征,橋頭還有乾隆皇帝親自提寫的體現了盧溝橋靜美安詳,充滿詩情畫意的“盧溝曉月”四個字。
就是這樣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燕京八景之一的古橋上,打響了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槍,拉開了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
永定河水悠悠,西山翠色依舊,然而橋中央那深刻著歷史痕跡的石板路,橋欄上那坑洼的彈痕, 默默地見證了一場民族的災難,中華兒女不屈的抗爭。
“九一八”這三個字,留在我印象中的似乎只是代表了東三省淪陷,那首訴盡了東北人民苦難的歌曲《松花江上》,以及后來發動西安事變最終被軟禁一生的少帥張學良。至于為什么遼闊的東三省瞬息之間淪喪,過程如何,其中又有多少是非曲折,則是教科書上不曾細說,所以只是甚少,很模糊。
來到“九一八紀念館”,參觀了大帥府,我才終于了解到日本為了侵占東三省是如何的處心積慮,手段卑劣。也讓我重新審視了張作霖張學良這對父子。我想,張學良背負了不抵抗將軍的罪名,與他自身有一定的關系,但也與當時復雜的形勢與國民政府攘外必須先安內的政策有關,F實無法逆轉,歷史不能重寫,功過自有后人去評說。
日寇在東三省的暴行令人發指,平頂山慘案,七三一細菌部隊……東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然而,殘暴的奴役,血腥的鎮壓并沒有讓東北人民屈服,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一個個鐵骨錚錚的英雄,用他們的鮮血喚起民族斗志,在這片土地上,譜寫下一曲曲不朽的贊歌。
平型關大捷,是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軍隊迎來的第一場勝利,打破了傲慢囂張的“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但說實話,這場戰役是怎么打的,在來平型關之前,我是一無所知。聽了講解,實地觀察后,才知道這是一場漂亮的伏擊戰,然而也是一場慘烈的戰斗。爭奪老爺廟高地成為戰役勝敗的關鍵,我軍誓死爭奪高地捍衛領土,那種搶著去死,爭著去亡的精神,深深震撼著我。
走進恍若江南水鄉,明媚如畫卷的臺兒莊,我一度迷失在,這是抗戰勝地還是風景名勝的困惑。直到站在那一面千倉百孔的磚墻前,望著那座靜靜矗立的清真寺和那棵巍巍滄桑的古樹,我才了解到,這里曾經發生過多么激烈的戰斗,中國軍隊為了守住家園,守住一磚一瓦,在敵我力量懸殊,裝備懸殊的情況下,展開激烈的巷戰,寸土必爭。三千有名有姓的英烈和無數的無名英雄化作了一道豐碑,一堵不可逾越的城墻。
參觀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館,我看到了中國軍民是如何在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抗日持久戰中,在相煎何太急的內耗中不屈不撓頑強斗爭。
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我目睹一幕幕人間慘劇,熱淚充盈了眼眶,耳邊回響著中華民族絕望的吶喊,千年古都淪為了人間煉獄,這是銘刻在中華民族靈魂中不可磨滅的屈辱與悲痛。
重走抗戰路,重溫抗戰史,踏著先烈們戰斗的足跡,我們收獲滿滿,感慨萬千。
生在紅旗下,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若不是親眼見到這些真實的史料,親耳聆聽到這些悲壯的敘述,是無法觸及這些有血有肉的靈魂,無法明晰當年的真實過程,無法真切的體會到,那血雨腥風,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國人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
我不得不說,現在的歷史教材編寫的實在太過簡單,淪為了定義化,一言而概,現在能真是反應這段抗戰歷史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少之又少,多的是手撕鬼子的鬧劇,使得我們的下一代對這段屈辱的歷史變得模糊,對之冷淡漠視。
戰爭雖已遠去,但我們不能忘記曾經的屈辱與傷痛,不能忘記無數為了子孫后代安居樂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
忘記英雄的民族是墮落之邦,忘記苦難,苦難將重叩國門。我們要正視歷史,牢記歷史,為什么小小的日本島國敢于欺凌大中華?這與我們當時內政的混亂,國力的羸弱是息息相關的。
我們不能安于現狀,沉溺在今天的安逸與滿足,以至于一葉障目,驕傲自大。只有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主席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以國家利益至上,以民族利益至上,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強大做出應有的貢獻,才能擁有真真的和平與安定。
網絡文學作為一個新興事物,隊伍逐漸壯大,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在亭湖中學,有一位學生曾經對我提出這樣的請求:可不可以請
網絡作家們多寫一些能傳遞正能量的作品?
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必須的。誠然,面對巨大的利益,在迎合讀者還是堅持自我,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中,我們有過茫然,有過掙扎。但這場走進抗戰之旅,讓我原本有些浮躁的心漸漸沉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創作的初衷,為什么在那個寫文不為收益,只是單純的為了心中的文學夢想的時期,我們的創作反而是快樂的?一條引發讀者共鳴的留言,都能讓我感到滿足與幸福,而今,擁有了更多的讀者,也得到了勞動應有的回報后,反而不滿足了呢?
作為一名網絡寫手,從事著文字創作工作,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創作更多積極向上,有民族情懷的作品,因為文化是一個民族延綿不息的血脈和靈魂,你的作品哪怕只有一個人在看,你能傳遞一份正能量,就是一份收獲,你能在一個人的思想里播種下正義的光明的種子,這才是你真正的成功。
最后,我想用一首詩來結束我這趟走進抗戰之旅的心得體會。
歷經百年滄桑史,
不忘國恥中華志。
待到巨龍騰飛日,
安敢笑我夢覺遲。
再次感謝中國作協給了我這樣一次重新了解歷史,正視自己內心的機會,感謝中國作協的領導們這么重視網絡文學,讓草根文化也能綻放出異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