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學習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正文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這個講話與黨的十八大以來他發表的關于文化和文藝工作一系列重 要講話,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新時期文藝發展繁榮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了科學系統的回答,標志 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回答了新時期文藝的地位和作用。我們黨對于文藝工作高度重視,對于文藝的作用高度重視,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 開放時期,都是一脈相承的。毛澤東發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在中國人民解放的斗爭中,有文武兩個戰線,這就是文化戰線和軍事 戰線;鄧小平1979年《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提出,在同心同德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崇高事業中,文藝發展的天地十分廣闊,文藝工作 負有其他部門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責任。習近平在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講話中進一步強調了社會主義文化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 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 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和方向。習近平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 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我們認識到,堅持 什么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么樣的文化,是一個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是社 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決定著我國文化事業的性質和方向;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習近平在不斷深化認識的基礎上, 結合新的形勢,第一次明確響亮提出:社會主義文藝本質上是人民的文藝。
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根本任務。習近平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 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毛澤東早在新中國即將建立時,就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在革命勝利以后,我們的任務主要的就 是發展生產和發展文化教育。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又明確文藝要“力求把最好 的精神食糧貢獻給人民”,文學藝術要實現“蓬勃繁榮、爭奇斗艷”。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推動文藝繁榮發展, 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 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這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與人民的關系。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明確提出:“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 民。”習近平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深刻分析了當今的文藝問題,在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文藝本質是人民的文藝基礎上,提出文藝與人民關系的一系列具體論斷。強 調“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 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要把握人民需求,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 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人民是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 為人民抒懷。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 自己的筆端;“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 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
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與市場的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藝創作生產具有特殊復雜性,具有意識形態和產業等多重屬性。如何處理藝術 與市場的關系是一個大課題。早在1996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中就指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 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一項艱巨的歷史使命。”習近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藝發展 的經驗教訓,針對曾出現的把票房、收視率、碼洋、點擊率、吸引眼球等作為文藝作品的惟一評判標準,市場作為文藝作品惟一追求的現象,明確提出了“文藝不能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另一方面,習近平也強調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一部好的作品,應 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 迎。”
回答了什么是精品和如何創作生產出精品。針對當今文藝創作方面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習近平特別強調了精品的作用:“努力 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 礎上進一步明確“精品”的標準:“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是“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 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是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 的文藝作品”;是“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濕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之風”的作品;是“讓人心動,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 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的作品;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的作品。習近平還提出創作生產文藝精品 的路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氛圍,提供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 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文藝工作者要志存高遠,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 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講品位,重藝德,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 德。”“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習近平還特別強調“追求真善美是文藝永恒價值”。應該用現實主 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 善的價值觀,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回答了如何加強文藝評論。文藝的發展,離不開文藝評論的指導與促進。文藝評論是文藝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探索文藝規律和促進文藝繁榮上,在推薦 優秀作品上,在批評錯誤文藝傾向上都有其獨特的作用。文藝評論還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區分真善美與假惡丑,優秀的文藝創作和科學的文藝評論是相輔相成的。習近 平強調:“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 圍。”這里,習近平強調了用美學觀點和史學觀點開展評論。在馬克思主義的文藝學理論中,“美學觀點和史學觀點”是文藝評論的最高標準,但又有具體的發揮。
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發展中繼承與借鑒等問題。在我國社會主義文藝發展歷史進程中,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對待西方文化一直是我們面 臨的重大課題。毛澤東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他還提出“古為今用, 洋為中用。”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又強調:“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習近平結合新實踐,進一步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 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與此同時,“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堅持洋為中用、開 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
回答了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習近平強調,文藝工作者要深刻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 導向,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文化工作者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 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贏得人民喜愛和歡迎;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 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 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回答了黨如何加強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積極探索如何加強和改善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我們認識到,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不是 發號施令,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于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征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藝事業,提高 文藝水平,創作出更好更多的優秀作品。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要把文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貫徹好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把握文藝 發展正確方向。要選好配強文藝單位領導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備、能同文藝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藝工作領導崗位上來。要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 性勞動,政治上充分信任,創作上熱情支持,營造有利于文藝創作的良好環境。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體制,形成不斷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動局面。”這 從實際上回答了如何才能勝任黨的文藝領導和如何才能做好黨的文藝領導問題。從根本上保證了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
(作者系國家圖書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