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用實際成果說話

——訪天津畫院院長賈廣健

http://www.00444477.com 2015年01月19日13:35 來源:中國文化報
嶺南風(國畫)  200×98厘米 1962年  張德育嶺南風(國畫) 200×98厘米 1962年 張德育
 碧水金荷(國畫) 賈廣健 碧水金荷(國畫) 賈廣健
藏族姑娘(國畫) 何家英藏族姑娘(國畫) 何家英
盤山勝境(國畫) 孫克綱盤山勝境(國畫) 孫克綱

  “唉,幾天沒管,這些花都被暖氣薰焉了……”剛進屋,賈廣健就放下文件,忙不迭地小心侍弄著窗臺上一排怒放的蝴蝶蘭,它們給這間逼仄的工作室帶來了些許春的氣息。墻面上,幾支沒骨梅花清雅高潔,還帶著墨香。

  花鳥畫家賈廣健,身兼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副院長、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等多重身份,自2014年4月起,在其“知天命”的年齡又添了一個新職務——天津畫院院長。忙碌是一定的,但如何肩扛院長之責,能否兼顧藝術創作?1月15日,在充滿書香氣與春意的畫室里,記者采訪了作為院長的賈廣健,請他直面這些提問,回顧和展望天津畫院的過去與未來。

  傳承 堅守 展望

  天津畫院始建于1979年,是天津市唯一專門從事美術創作、研究、交流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隸屬于天津市委宣傳部。到2014年,賈廣健從上任院長何家英手中接棒天津畫院院長時,畫院已走過了35年歲月。

  “傳承、堅守、展望。”上任之初,賈廣健通過對畫院歷史的學習研究,提出了這六字原則。在對畫院歷史發展脈絡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大道行遠——天津畫院建院35周年美術作品展”2014年11月在天津美術館舉辦。該展覽共展出畫院顧問、專職畫家、離退休畫家、院外畫家、特聘畫家、簽約畫家90余人各個時期的作品300多件,這既是天津畫院歷年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有助于對畫院人才的梳理,取得了不錯的社會反響。

  “從展覽可以看出,天津畫院始終重視和鼓勵美術創作和研究。”賈廣健說,35年來,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與變革,天津畫院也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陳因、秦征等畫院奠基者,以及首任院長林浦先生,在畫院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發揮了十分了不起的作用。畫院產生了孫克綱、吳燃、張德育、鄧家駒、何家英等一批著名藝術家。在歷屆領導班子的努力下,畫院形成了創作以精、治學以嚴的精神面貌。始終堅守傳統,講求文化意蘊的同時,關注現實人生,呈現出深厚的傳統性、廣泛的包容性、鮮明的地域性、淳樸的風土性、風格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形成樸實大方、自然本真、寧靜雅致的津派繪畫品格和面貌。這些都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堅守。”賈廣健說。

  他表示,當下天津畫院牢固樹立“以學術立院為宗旨,以人才匯聚為基礎,以創作研究為核心,以精品力作為追求,以積極健康的審美為導向,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的理念。“為天津的文化事業發展做出貢獻,我們責無旁貸。”賈廣健說。

  名畫 名家 名園

  2015年,天津畫院即將遷入新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賈廣健介紹,隨著畫院新址的建成,天津畫院確立了“名畫、名家、名園”的建院目標,不僅集藝術創作、研究、交流、展覽、教學、收藏等功能于一身,還要為天津的城市文化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

  “名畫在前、名家在后,就是要讓大家明白“畫院以創作為中心”的宗旨。畫家要力爭創作出凝聚時代精神的、有影響力和感召力的精品力作、代表作。作品是畫家立身的根本,其作品要為人民、為社會所接受和歡迎,發揮出藝術作品的審美力量。”賈廣健說。所謂“名家”,是因為作品藝術境界而得到廣泛肯定,并非炒作或一味地迎合市場,因此畫院畫家要樹立高尚的價值觀和藝術觀。“名家”應該是對這個時代的藝術創作、對人民對社會有影響、有貢獻的人,是受到人民歡迎的藝術工作者。

  “名園”則是根據天津畫院目前所處的特殊環境而提出的。由于新院址緊鄰一個巨大的城市公園,賈廣健表示:“新址的建筑本身也是文化精神與時代文明的載體,應該體現出文化背景與精神內涵,成為傳播高雅文化、為天津人民所向往的精神家園。”

  吸納 凝聚 發展

  畫院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建院以來,天津畫院始終以一種包容、開放的理念推動畫院的學術建設和人才建設。賈廣健介紹,早在20世紀80年代,畫院就聘請了一批天津著名畫家為院外畫家,如孫其峰、王頌馀、溥佐、蕭朗、趙松濤、王學仲、穆仲芹、梁崎、王麥稈、王之江、張世范等等。“天津畫院用這種方式積聚了天津美術界的中堅力量,扶持了青年美術家的自身發展,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舉措。”賈廣健說。

  通過對天津畫院歷史的梳理和挖掘,賈廣健和領導班子堅定了通過機制創新尋求畫院發展的想法。據介紹,天津畫院目前有編制35個,其中專業畫家18位。“受條件限制,如果不想新思路,畫院在創作和研究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要想發展,就要創新。”賈廣健說,目前,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津畫院正在籌備成立“青年美術創作中心”。長期在天津美術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以及國家畫院花鳥畫工作室等授課,賈廣健了解青年人才的現狀與需求。“由于專業美術創作研究機構編制有限,很多美術學院的優秀人才畢業以后,沒有依靠和發展的平臺。我們就是要針對這種情況力爭做成一個青年美術人才的孵化基地,吸收新鮮的血液為天津美術的發展積聚力量。目前相關章程、運作機制等還在制定當中。”

  “在用人機制上,我們也要打破壁壘,開闊眼界,以尋求發展。”不僅如此,賈廣健表示,作為地方美術機構,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兼容性很重要。要用開放的姿態,打破區域、門派觀念,與外部多溝通交流,才能不斷地提升畫院的實力和影響力。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2014年9月,天津畫院發起并與天津博物館聯合承辦了“中國夢·翰墨緣——中國國家畫院、天津畫院、江蘇省國畫院、山東畫院、甘肅畫院美術作品展”。該展與全國美展中國畫展區同期推出,因策展思路新穎、學術品位高,并實現了院際聯合而收獲了很多贊譽。

  從一個專注于創作的藝術家向畫院負責人轉型,是一個不斷適應、蛻變的過程。他坦言,自己關于天津畫院發展的思考,更多得益于在中國國家畫院7年的經歷。“無論是作為國家畫院青年畫院的副院長,還是花鳥畫工作室的導師,這些年畫院的經歷塑造了我,讓我在管理、教學和創作方面都得到了歷練。”賈廣健說,畫院院長的身份無形中也對自己的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拿出更好的作品、交出更美的答卷。

  賈廣健表示,新的一年,天津畫院還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組織畫家不定期采風、寫生,多出作品,出精品,并在年底舉辦創作成果展。“雖然社會上對畫院依然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是我們會始終堅守自己的學術品質,用實際成果說話。”記者  李百靈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