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英雄贊歌——看電視劇《鐵血紅安》(王偉國)

http://www.00444477.com 2014年11月24日09:56 來源:光明日報 王偉國
 電視劇《鐵血紅安》劇照 CFP 電視劇《鐵血紅安》劇照 CFP

  38集革命戰爭題材電視劇《鐵血紅安》是一部為共和國開國將軍們,特別是從紅安走出來的將軍們樹立豐碑的優秀電視劇。湖北省紅安縣被光榮地稱為“共和國第一將軍縣”,這里是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著名的“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也是鄂豫皖根據地的中心。據記載,當時紅安縣就有6萬多人參加紅軍,其中后來成長為師、軍級及以上高級將領的有233位。他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黨的領導下,經歷了長期艱苦卓絕的奮斗,灑熱血、拋頭顱,為中國人民壯麗而偉大的革命事業作出了無私的奉獻。他們是共和國的英雄,而電視劇《鐵血紅安》就是一曲英雄的贊歌。

  電視劇《鐵血紅安》的創作成功是遵循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相結合的藝術規律的結果。主創既尊重歷史,又敬畏歷史,將藝術真實根植于豐厚的歷史真實的土壤里,受到了歷史真實營養的滋潤。首先,這部電視劇展現了十分豐富的真實歷史事件,營造了真實的歷史氛圍,如劇中的黃麻起義起義軍攻打黃安城、成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國民黨軍隊對根據地的圍剿,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武漢保衛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原突圍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福建追擊國民黨軍殘部等等,這些所展現的或在背景中敘述的真實的、鮮活的歷史事件營造了全劇真實的歷史氛圍。其次,藝術家們充分展開藝術想象和“有意味”的藝術虛構,從而構成了電視劇文本。“劉銅鑼”雖然是藝術家想象出來的虛構人物,但絕對不是脫離歷史和生活胡編亂造出來的,他是真實的,是紅安縣200多位將軍的代表、縮影和典型。劉銅鑼一生中一系列革命斗爭事跡,有的是歷史史實,進行了審美化處理,有的則是將可能會做的事進行藝術虛構,這些虛構的事件緊密地與歷史生活相結合,是在當年紅安的革命斗爭歷史上“可能發生的事”。所以,這樣的藝術虛構是對歷史氛圍真實性的審美化的補充和豐富,從而使作品中的歷史真實更加真實可信,也使作品的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達到完美統一。

  電視劇《鐵血紅安》比較成功地塑造了若干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中劉銅鑼、李坪山和戴慧平三個人物更為突出。其中,劉銅鑼滿腹韜略、狡黠靈動。在戰友心中,他是戰無不勝的戰神,在敵人眼中,他是克星。他心懷兄弟、胸懷家國,是一位愛國、愛黨、愛軍的戰將,更是一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民族文化精神的實踐者。知識分子出身的紅軍師長李坪山是鄂豫皖根據地紅軍獨立師師長,是劉銅鑼、方杠子、方蕾等人革命道路的領路人,又是他們人生成長路上的精神導師。創作者在對這一人物形象塑造時,成功地注入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基因,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和戰斗生活中不斷地用優秀文化基因的思想教育干部和戰士,從而體現了時代的精神。對于國民黨軍官戴慧平的形象,作品沒有把他圖解化、概念化,而是將其塑造成一個性格鮮明的圓型人物。他與劉銅鑼、方杠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異姓兄弟,他重兄弟情義,又是劉銅鑼戰場上的鐵血對手。他與劉銅鑼時而在戰場上是對手,時而又聯手抗日;時而兄弟鬩墻,時而又貌合神離;他冷靜沉著,精于分析,深藏若虛,是劉銅鑼的勁敵,并與劉銅鑼形成了鮮明的性格對比。

  電視劇《鐵血紅安》在電視劇本體論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其一,全劇比較真實地營造并再現了紅安城的歷史風貌,在電視劇中創造了比較真實的歷史氛圍。劇組在紅安縣專門搭建了供拍攝用的影視城,內設縣衙、民居、商鋪、作戰指揮部等。這些場景盡可能去還原當年戰爭時期的風貌,這些空間造型重構了地域文化,對進一步刻畫人物性格、再現革命戰爭時代歷史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二,銅鑼是劇中最為精彩的細節。編劇朱蘇進在紅安鄂豫皖烈士紀念館里,見到一尊紅軍戰士敲銅鑼的雕像。在劇中,一首《紅色兵謠》多次被軍民傳誦:“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可見,“銅鑼”已成為紅安人民精神的文化象征,而“銅鑼”作為細節不僅刻畫了劉銅鑼惟妙惟肖的性格特征,也推動了戲劇沖突,達到審美化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劉銅鑼出生的那天,不知從哪里滾來一面銅鑼到劉父腳邊,劉父就把兒子取名為銅鑼。在戰場上以敲響銅鑼為號角,劉銅鑼帶領戰士向敵發起沖鋒,讓敵人聞銅鑼聲喪膽。戰士安娃子受到極“左”路線迫害后,不愿意浪跡天涯而回到部隊,他表示與其窩窩囊囊活著,不如轟轟烈烈戰死在戰場上。劉銅鑼親自敲響了銅鑼助威,安娃子舉著大刀沖向敵人……這個銅鑼的聲音形象有對安娃子不怕死、忠于革命精神的贊美,也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悲憤。銅鑼的聲音形象既有寫實性,又有寫意性,構成了一種特有影像聲畫同步的敘事,構成整體藝術美的效果。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