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影視藝術領域,有許多以偉大歷史人物為主題的優秀影視作品成為經典的傳世之作。為什么這其中鮮有我們中國共產黨領袖人物的代表作品?在上 個世紀的100年中,給世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以毛澤東和我的爺爺朱德等為代表的那一代共產黨人。但是從影視作品這個角度,對他們的宣傳還有不少遺憾。 正是基于這個原因,電視劇《開國元勛朱德》從創作、制作到播出,作出了許多探索和努力。從目前觀眾的反映看,這部劇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好評。這說明,一部 以我們中國共產黨領袖人物為主線索,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反映我黨我軍奮斗史的藝術作品,只要尊重歷史事實,注重思想內涵,精心制作,是能夠讓觀眾喜歡, 也能夠成為經典作品。
我談談對這部電視劇的體會和看法。
一是關于這部電視劇的主題。電視劇所講的故事,是爺爺不斷尋求革命真理和革命道路的故事;主題是彰顯共產黨人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即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奮斗精神、工作作風和人品官德,重在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該劇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段描寫爺爺尋求民主主義救中國的道路。這段歷史闡述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為什么會落在中國共產黨人 的肩上,重點描寫了爺爺的思想轉變過程。第二段描寫爺爺尋求共產主義救中國的道路。這段歷史是全劇的重點,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即紅軍精神、延安精 神、西柏坡精神等,以及共產黨人尋找正確革命道路的艱辛過程。第三段描寫新中國成立后,爺爺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這段歷史著重體現爺爺終身追求革命真 理的思想境界和奮斗精神,核心是“要做無產階級”和“革命到底”。
二是關于這部電視劇的主要故事情節。細節決定成敗。故事要精彩,關鍵在情節,只有情節真實感人,可信度才能高,觀眾才能認可,才是嚴肅的創作態度。這部劇最大的優勢就是嚴格尊重歷史事實,情節真實準確,藝術發揮合情合理,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爺爺——朱德。
主要故事情節圍繞爺爺過五關的考驗展開。
信仰關。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有主義,都有信仰,關鍵是真信還是假信。特別是黨的領袖人物,骨干團隊是否能帶頭言行一致,直接決定了這個黨的命運。 爺爺和講武堂的同學們,當年都是充滿激情的熱血青年,都跟隨中山先生信仰三民主義,在推翻滿清政府的辛亥革命中結下生死情誼,為何后來友誼依在,道路卻不 同,這主要是因為信仰發生了變化。爺爺從辛亥革命的演變過程中認識到國民黨的主要官員已經喪失了信仰,放棄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開始追求軍閥集團和個人 的私利,所以他選擇了與其決裂。在追求共產主義的信仰中,他的思想有一個升華的過程,對黨越是了解,他的信仰就越堅定。我們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犯 過錯誤,走了不少彎路,劇中沒有回避,都有真實的描述,如“八月兵敗”、“東江失利”等等,雖是錯誤路線的瞎指揮,但爺爺都主動承擔責任。湘南暴動后,湘 南特委揚伍濤等人推行左的路線,“燒燒燒、殺殺殺、干干干”,爺爺雖然同他們進行斗爭,但仍把他們看成是革命同志,因為他們信仰沒問題,只是思想認識問 題,在反動派的屠刀面前,他們沒有變節,從容就義。還有對起義軍戰士違紀的處理,劇中描寫得很到位,反映了我黨紀律和信仰之間的辯證關系。通過這些細節的 描寫,讓觀眾真切感受創業之艱難,一個共產黨員要堅守信仰這個底線,要經受各種考驗。
利益關。我們共產黨人沒有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我們最大的利益。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人民主要是指廣大受剝削、受壓迫的窮苦百姓。劇中爺爺與楊 森的對話(為什么富人越來越富,因為征收了20年的稅),湘南暴動中與胡少海父親的對話(為什么窮人越來越窮,因為制度不合理),很有說服力,很好解釋了 為什么要推翻人剝削人的舊制度。劇中對金漢鼎、范石生的描寫很到位,他們對國民黨的腐敗墮落已有清醒的認識,對爺爺選擇的道路羨慕不已,為什么他們自己不 能痛下決心呢?主要是過不了利益觀。舍不得小家,舍不得既得利益。這從另一個角度襯托出爺爺和共產黨人的偉大。
生死關。要成就一番事業,不付出犧牲是不可能的。爺爺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劇中給予了充分的展現。爺爺是一位偉大的軍事 家,他在滇軍的軍事實踐中,就摸索總結出游擊戰、運動戰等作戰理論和戰法,在湘南暴動和井岡山的斗爭中,總結提煉出著名的“十六字訣”。這些軍事理論和戰 法,絕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一仗一仗打出來的。該劇較詳細地介紹了我軍軍事理論和軍事思想的起源和形成過程。軍人是最危險的職業,選擇這個職業就意味著 隨時準備犧牲。沒有大無畏的拼搏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杰出的統帥。
親情關。 描寫領袖人物的感情世界,歷來是領袖人物劇創作的難點。據中央文獻出版的《朱德傳》和爺爺的自述:他一生中有過4次婚姻。劇中既沒有回避,也沒有過分渲 染,而是根據故事情節自然展開,這有利于加深對人物的了解和認識。1966年11月,一位意大利記者訪問爺爺的時候問:“你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爺爺說:“我沒能侍奉老母,在她離開人間時,我沒有端一碗水給她喝! 爺爺雖然沒有像常人那樣侍奉自己的母親,但他卻用另一種方式盡到了孝心。爺爺說:“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 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睜敔斠运簧膴^斗,實現了對母 親的承諾。
榮辱關。爺爺多次強調:是人民創造了歷史。1947年11月,解放軍攻下了石家莊。12月1日,在對晉察冀野戰軍團以上干部的講話中,爺爺曾講 過這么一段話:“功是誰的?是戰士和工人、農民的。領導人不經過他們,就一點功也沒有。比如我是總司令,有時把我當作他們的代表,把他們的功掛在我的名字 上,如果我因此就夸功,那豈不可笑?!不經過工農群眾,哪里來的功!”正因為如此,爺爺一生都謙虛謹慎,時刻把自己看作是人民中的一員,永遠和人民心連 心,永遠和人民在一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目前,在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創作和制作過程中,既要面臨通俗劇和娛樂劇的巨大沖擊,又要面臨創作題材嚴謹,審查嚴格、制作難度大的挑戰, 要想出一部好的作品很不容易。因此,我們呼吁: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要在政策制定、輿論引導和獎勵激勵等方面,給予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以更大的關心 和支持,要讓愛國主義作為主旋律,理直氣壯地占領主陣地,更好地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作者系朱德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