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書訊 >> 正文
8月8日,人民美術出版社主辦的“《美術向導》十人談”活動在北京三聯韜奮圖書中心24小時店舉辦。知名學者、文化人、出版人濟濟一堂,圍繞著“新版《美術向導》”和“關于圖像的自由寫作”進行對話!敖o藝術界帶來一些活力;也為藝術界的有識之士提供一個開放的又有權威,有趣的又有影響力的舞臺!薄睹佬g向導》出版人、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汪家明如此講述《美術向導》的改版緣由。
《美術向導》1986年由沈鵬先生創辦、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是針對業余美術愛好者的自學特點而編輯的一套自學美術技法期刊。2014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將《美術向導》改版,新版《美術向導》是一本和圖像、美術有關的思想文化刊物,由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教授任主編,人文學院副院長李軍教授任副主編。
尹吉男闡述,新版《美術向導》的辦刊理念和文化理想是“既不追逐當代美術潮流,也不迎合藝術市場”“讓思想呼吸”,希望“自由寫作”能突破現有的學科界限,讓不同領域的學人以新版《美術向導》為平臺實現對話,把各種敏感的觀察和思緒集合在一起,有效地成為美術文化的供氧林帶。李軍補充了新版《美術向導》的改版思路,希望成為討論視覺文化的平臺,能反映在當代資本運作的大環境下藝術怎樣努力保持本身的自由發展。
文化學者李陀激賞“自由寫作”的文風,表示“思想的自由呼吸”“現今美術批評、藝術批評或者是文學批評,的確像把人按在水里不讓抬頭呼吸一樣憋悶。第一個原因就是藝術批評和文學批評里面泛濫的、沒有消化的那種生吞活剝的理論概念的堆積,藝術方面尤其是重災區,很多所謂的藝術批評堆積的理論概念,使得這些文章讓人不知所云、云山霧罩,這種藝術批評充滿了我們的藝術雜志。”李陀說。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劉禾認為“自由寫作”突破了學科和專業的界限,擴展了藝術研究本身的一些可能性。中央美院的副院長徐冰從藝術家的角度解釋為什么要有藝術寫作,希望對藝術的解讀能有中國的話語方式。北京大學教授李零探討了如何進行跨學科的對話,肯定新版《美術向導》在文風方面做出的努力。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朝戈講到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對藝術創作的影響,稱贊新版《美術向導》為“知識分子的努力”。原三聯書店的總經理董秀玉、著名詩人翟永明、中央美院人文學院副院長西川等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記者續鴻明 馮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