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諸家解讀朱松發

http://www.00444477.com 2014年08月15日10:29 來源:中國民族報
素月來故鄉 146cm×112cm 1998年素月來故鄉 146cm×112cm 1998年
風雅徽州 60cm×60cm 2004年風雅徽州 60cm×60cm 2004年
塞上行 68cm×68cm 2003年塞上行 68cm×68cm 2003年
翠竹溪 68cm×68cm 2002年翠竹溪 68cm×68cm 2002年
徽州行(局部)徽州行(局部)

  邵大箴(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

  朱松發作畫,愛自由揮灑,有豪邁氣,但作畫步驟審慎、認真。他善于以筆取氣,以墨取韻。他畫出了皖南山水的雄健、厚重和蒼茫。其中既含有作者對徽州文化的歷史思考,也是出于他個人獨特的水墨審美趨向。朱松發的山水畫和前人、當代人拉開了距離,在當今畫壇有鮮明的個性面貌,而個性面貌的形成是通往大家的必經之路。

  周韶華(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湖北省文聯名譽主席、湖北省美術院院長):

  朱松發主要描繪皖南山水,歷史上這里曾誕生過“新安畫派”,當代繼承“新安畫派”傳統藝術精髓的代表性畫家有賴少其等。現在,賴氏已經離去。作為徽州文化的傳人,朱松發不僅弘揚了“新安畫派”的傳統精神,而且還將之發揚光大。他畫的皖南山水超脫了對象的結構,用獨特的藝術方式,達到了趨于高峰的狀態。他筆下的皖南不是秀逸,是用“金剛杵”打造的,表現骨氣。山水像鋼鐵澆鑄而成的,樸厚深沉、蕩氣回腸,具有一種悲壯美。

  孫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著名理論家):

  朱松發的畫,墨韻深沉,恣肆磅礴,風骨厚重,格調奇崛,是當代山水畫各家中獨具面貌、自成門戶的一位。

  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美術批評家):

  朱松發的畫受新安畫家程邃影響,但更奇、更怪。他的這種風格顯然不完全是現代意義上的抽象概念,他找出很多文人繪畫中的因素,同時又接受現代構成的樣式。

  徐恩存(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美術》主編):

  朱松發的畫,遠看氣勢逼人,近看驚心動魄。他繼承了中國畫的寫意精神,以狂草入畫,強化書寫性和金石感,把寫意精神推向極至。我看朱松發的畫真乃大寫意也。看他的畫給人一種倒海翻江的感覺,這是他生命沖動的表現,從而形成了他一味霸悍的畫風。在解讀一味霸悍的過程中,我發現他的作品貫穿一種氣。這是一種生命之氣,是文化之氣,是藝術之氣。無論大畫小畫,無論繪畫或書法,都體現出一種大氣流貫的景象。

  我們在他的畫里看到,生命和藝術是同步的,心靈和筆墨是共生的,精神和技術是互動的。他把傳統的技法和形式感化入心靈中,再以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來,因而再不是古人的套路,而是他自己心靈的符號,這是傳統向現代轉變的必然表現。這種獨辟蹊徑、一味霸悍,是一種境界,是很多人想做而做不到、想達到而達不到、想接近而接近不了的境界。這源于他本人生命的韌性和張力,源于他對現實生活的感悟和提取,源于他對美的敏感和發現,這是朱松發在當代中國畫創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全新面貌,所達到的一種藝術成就的概括。

  陳源斌(著名作家,《秋菊打官司》原作者):

  跟朱松發以及他的畫不期而遇,我的震驚剎那間真是難以盡述。多少人物遠遠近近排闥而來,又疾速離去,八大山人、石濤、吳昌碩、黃賓虹、傅抱石……

  出于寫作、個人興趣和研究的需要,我本著劣汰優存的原則,排出了一個100人或50人的精英方陣,這必將是一個快刀截斬、紅摧綠毀、撥亂反正、殘酷取舍的過程。然而,我想,在碩果僅存之下,可能會閃動著一個熟悉的身影:朱松發。

  曹玉林(著名美術評論家):

  朱松發是一位有著獨立藝術個性和強烈個人風貌的山水畫大家。近年來他所創作的這種純焦墨山水畫,完全打破了傳統山水畫的既定程式。無論是山石林木、茅屋板橋,還是層巒疊嶂、危崖陡壑,一律都用狂草寫出,粗獷霸悍、縱心所欲、無堅不摧。下筆時似夾雷霆萬鈞之力,落墨處常具驚心動魄之奇,體現出一種力能扛鼎的極致之美,其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表現這些物象的形態,而在于表現山川造化的精神和風骨,即靈魂的吶喊和生命的變奏。

  他在當今群雄逐鹿、風云際會的畫壇上另辟蹊徑、自樹風標,被學術界視為開中國畫一代“水墨雄風”的成功范本。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