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展訊 >> 正文

“周思聰的荷花世界”帶來盛夏清涼

http://www.00444477.com 2014年07月14日10:5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綠霧(國畫) 51×51厘米 1992年 周思聰綠霧(國畫) 51×51厘米 1992年 周思聰

  6月19日至7月16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美術家協會和北京畫院聯合主辦的“寂靜清涼——周思聰的荷花世界”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是今年北京畫院籌辦的“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的重要專題,也是紀念周思聰誕辰七十五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此展呈現了周思聰后期創作的荷花系列作品數十幅,真實地向廣大觀眾講述周思聰最具精神化的藝術創造。

  周思聰(1939—1996),河北寧河(今屬天津)人。195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95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校期間得到李可染、蔣兆和、葉淺予、劉凌滄、李苦禪、郭味蕖等諸位名師的指教。1963年畢業分配到北京畫院從事專業創作。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并兼任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她的藝術歷程仿佛一條蜿蜒曲折的長河,從前期以《人民和總理》、《礦工圖》等主題創作得到廣泛贊譽到后期荷花題材作品的淡雅素凈,可謂“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上世紀80年代,周思聰患了類風濕疾病,到90年代手腳嚴重變形,甚至如何拿起畫筆都成為大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大尺幅作品的創作,于是她從題材和技法層面進行了新的改變,荷花成為她藝術創作的最后一個主題。

  荷花是傳統中國文人鐘愛的主題,自古以來畫史上就不缺乏表現荷花的能手,在此次展覽中,歷代荷花名作以視頻方式呈現,使觀眾在了解荷花傳承的同時更加容易理解周思聰筆下的荷花。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周思聰的荷花與傳統中國畫拉開了距離,她畫荷沒有明顯的師承,也沒有客觀對象的羈絆,完全憑自己的想象在畫。早期的荷花形象具體,比較寫實,且用色較多。后來則趨向于單純,以墨為主,越畫越虛。繪制于1992年的《洗盡鉛華》、《霧氣》、《墨荷》等作品,都包含了周思聰在創作技法方面的實驗與創新,她舍棄了筆法與線條,舍棄了荷花外部的“形”,充分利用紙墨相生的滲化和暈染效果,形象上富有張力,格調上追求靜謐。正如她自己所說:“技巧并不可貴,可貴者在于心靈對于技巧的創造!边@些探索和嘗試都是為了表達周思聰自我內心的思索與感悟,她是用這些靜謐的荷花去創造自己心中的“清涼世界”。

  (美周)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