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策香港論壇探討“華劇夢·國際風”
“把電視劇做成時尚產品”
“我在香港做了很長時間的編劇,有些人對我說,純粹的愛情劇是不行的;后來我去了臺灣,又有人對我說,在這個地方你不寫愛情劇是一定不行的;我來內地的時候,有一些朋友說,你不寫‘雷劇’是不行的,把我嚇了一跳。 ”近日,在華策香港論壇上,被稱為香港“二代”金牌編劇的張華標講述了自己這一尷尬又有趣的經歷。一個編劇的感慨,在某種程度上恰能反映電視劇市場存在的問題。作為香港國際影視展的固定品牌活動,由華策影視主辦的華策香港論壇已舉辦三屆,今年的主題為“華劇夢·國際風” ,多位影視界知名從業者在論壇上匯聚,在《來自星星的你》 《紙牌屋》等韓劇美劇在國內余溫未降時,探討它們的成功經驗以及相比之下國產劇的差距何在,成為論壇的熱門話題。
一部韓劇的成功經驗
因上今年央視春晚引發高關注度的李敏鎬,其在中國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出演了在國內年輕人中大火的韓劇《繼承者們》 。論壇上,本劇制片人尹夏林介紹, 《繼承者們》一開始就瞄準海外市場,進行“有計劃的制作” 。她認為一部電視劇的成功,關鍵在于故事情節,“故事要有共鳴同時還要有趣” 。所以愛情故事成為她偏愛的題材。“有人批評我們的作品不過是些老套的愛情, 《紳士的品格》是講40多歲人群的愛情, 《秘密花園》是講30多歲的, 《繼承者們》的主人公是十幾歲。可我認為愛情是一個超越年齡、性別和國籍,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達成共識的一個關鍵詞。 ”
新媒體的興起,使電視劇市場正在經歷巨大變化,韓國市場也如此。尹夏林介紹,在2010年年初,韓國一部電視劇的收視率達到20 %到30 %才算得上是成功,而現在能達到將近15 %已經算不錯了。“這首先是因為電視劇發行渠道的多元化,包括有線電視、網絡電視、視頻點播的出現;其次,發行渠道的多元化也改變了觀眾的觀看習慣,他們由對著電視機等劇轉變為自由選擇收看時間和收看方式,直接點看自己喜歡的節目。 ”
她分析,這些變化帶來的積極效果是擴大了電視劇市場,甚至出現了只在網絡上和手機上可以點擊收看的電視劇。正因如此,尹夏林開發海外市場時特別關注網絡媒體。她說:“網絡渠道是頗具魅力的發行手段,全世界都可以通過網絡及時點播共享信息。韓國人口僅5000萬左右,是比較小的一個市場,但因為有了網絡渠道,市場就大多了。 ”
尹夏林介紹,針對網絡發行渠道,他們研究了受眾群——在網上觀看電視劇的主體觀眾是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的女性,所以最終《繼承者們》的故事選擇講述十幾歲的年輕人的甜蜜愛情。選擇演員時也考慮了這個受眾群體會喜歡的演員類型。 《繼承者們》在韓國播出之前,他們在中國和美洲通過發行代理公司及時提供劇目,通過累積的網絡點擊率,不但獲取了收益,也在韓國國內形成了話題,吸引了一大批傳統觀眾。
“財富言情劇”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副院長周涌說,自己是在身邊的人都“吃炸雞喝啤酒”之后“補課”看《來自星星的你》的,他看了之后對韓劇的感受有兩點:一是韓劇在創作上越來越簡單了,能把簡單的故事更加簡單化,“ 《來自星星的你》如果擱在中國,編劇估計5到8集就寫完了” 。第二點是他發現《來自星星的你》和《繼承者們》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叫“財富言情劇” 。“是赤裸裸地站在高富帥的立場上,創造關于財富和愛情神話的夢。 ”周涌說。
編劇娟子曾寫過熱播劇《金太狼的幸福生活》 。她60多歲的母親看了《來自星星的你》后問她:“你為什么寫不出這么好的戲? ”娟子認為,即便是同樣的劇本我們來拍,也可能拍不出來這樣的電視劇。“與韓劇相比,我們的家庭倫理劇、年代戲都不弱,只有時裝戲是最差的,因為我們的制作太土氣了。 ”她說,“首爾根本比不上上海、廣州、深圳,我們國家有太多好的景色了。作為演員來說,李敏鎬是很帥,但我們就沒有帥哥美女嗎?有很多。為什么我們制作不行,因為我們的費用大多給某一個大牌演員拿走了,而時裝戲就是要在制作上下功夫。 ”
所以娟子建議,給制作精良的而且是新人擔當主演的作品以更大的空間,不要為一集百萬元片酬的明星作品推波助瀾了。她分析:“觀眾總是看這些老面孔,我們的電視劇找不到二十幾歲的新生力量,惡性循環之下,沒有新的團隊和新的明星出來。韓國每年有大把的明星被推出來,老的明星就會有危機感,現在我們的明星沒有危機感,隨便改劇本,不尊重導演,不尊重合作者。我們應該扎扎實實地從根上把‘瘤子’挖掉。如果大部分團隊都按照標準規則運作,不相信這個風氣是改變不了的。 ”
在周涌看來,韓劇只是在個別的類型和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優勢,相比之下,我們的問題在于沒有把時裝劇和時尚劇當成一個時尚產業和時尚產品來看待。他建議,制作公司應該更多地研究時尚對年輕人生活方式的影響和改變,再把這些研究與創作結合,才能把電視劇做成一個時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