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讓歷史告訴未來——評電視專題片《偉大的抗美援朝》(云德)

http://www.00444477.com 2014年04月01日09:29 來源:人民日報 云 德

  北京衛視《檔案》欄目推出的六集專題片《偉大的抗美援朝》,是一部具有歷史厚重感和深刻感染力的佳作。作品尊重歷史卻不乏藝術靈動,飽含深情卻不著意煽情,而是以翔實的史料、獨特的視角、宏觀的把握和謹嚴的判斷,回望60年前那段風霜血雨、回腸蕩氣的歷史時光,在撿拾塵封的集體記憶、緬懷英烈豐功偉績的同時,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啟迪與警示。

  首先,編導一改歷史紀錄片堆砌資料的痼疾,精心調度抗美援朝戰爭浩如煙海的史料,鉤沉發微,條分縷析,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的本真。作品較好地保持了該欄目“揭開塵封檔案,還原事實真相”的文化品格,一如既往地把觀點權威、事實精確作為欄目運作的基本追求。第一集《抉擇》,從美國對新中國展開的(“三把刀”式的)戰略包圍到中國東北邊防軍的成立,從朝鮮戰火即將燃燒至鴨綠江到中國政府唇齒相依的現實考量,從金日成將軍發出救援信到中蘇兩國的不同回應,從國慶當天中央政治局不作記錄但分歧明顯的局勢研判到彭德懷進京數日心理上的巨大波瀾,從周恩來專程向斯大林面陳,再到通過印度捎給美國政府通牒式的口信,從毛澤東一天之內起草“出兵”“暫不出兵”兩封電報的痛苦權衡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決心的最后下定,在一樁樁事實的陳述和層層遞進的邏輯推斷中,觀眾可以清晰看到戰爭醞釀初期的撲朔迷離、一波三折,足見中央高層在受盡煎熬的18天里,做出最終決策是何等的艱難!或許沒有誰能比那一群剛從硝煙中走出,面臨著國家百廢待興繁重任務的中國領導人更渴望和平,但無可奈何的選擇卻又不得不做!這就是當初“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抗美援朝的真實始末。在接下來的兩集《較量》和《英雄》中,編導同樣直面戰爭的殘酷,不回避中國軍隊和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軍事實力上存在的巨大懸殊,把自然環境極端惡劣、裝備不對等、機動能力差、后勤補給不足等巨大困難擺在觀眾面前,讓受眾真切感受志愿軍戰士所承受的難以置信的人類生存極限的挑戰。尤其是客觀呈現了狐貍般狡猾的對手、聯軍最高司令李奇微對我軍“月夜攻勢”“禮拜攻勢”短板的準確分析以及“絞殺”我軍的戰術,給志愿軍造成巨大損失。這就讓我們對“松骨峰”“長津湖”“上甘嶺”等戰役的慘烈有了透徹的認識,對那條舍生忘死建立起來的“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對整個戰爭的艱苦卓絕有了更加深切的了解,最終對那些視死如歸、勇克強敵、創造人類戰爭奇跡的先烈們由衷地生發敬意。

  其次,編導視野開闊,匠心別具,在十分寬廣的社會背景下解析歷史進程,有助于人們對那場戰爭做出更為準確地把握。系列專題片雖然重在描繪抗美援朝戰爭,但卻用了近半的篇幅講述戰場的后方以及戰爭的影響,充分顯示出主創人員把歷史事件置于具體環境中考察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膽識與情懷。后三集《后盾》《復興》《和平》,集中展示的是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的融合,在剛獲解放的中國人民中激發出來的巨大能量。前方戰士用血肉之軀同侵略者展開殊死搏斗,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革命英雄主義頌歌;后方民眾受前線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所感染,全民動員,踴躍支前。超過千萬人的參軍報名,560萬噸的軍用物資的生產與運輸,2481架飛機的捐獻和9970億元捐款的入庫,等等,保家衛國的鋼鐵意志和匹夫有責的民族氣節,把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凝聚力空前調動起來,形成了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既筑起志愿軍以弱勝強的堅強后盾,又成為國內經濟年超15%快速發展的精神動力。抗美援朝,是中國近百年與外敵交戰首次迫使對手坐下談判并以相對公平的和約結束的一場戰爭。戰爭的勝利,戳穿了美帝不可戰勝的神話,展示了新中國不畏強權、說話算數、敢于擔責的氣派,捍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積累了以劣勢武裝戰勝現代化裝備之敵的寶貴經驗,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對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意志和決心,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世界威望。日內瓦會議的初次受邀,萬隆會議的出色表現,讓新中國從此登上國際舞臺,也為新中國建設與發展贏得了60多年的和平環境。至此,抗美援朝戰爭的價值和意義已不言自明。

  再者,《檔案》采取獨特的敘事方式,把歷史影像與現場講述有機結合,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在場”感,推動了歷史專題片拍攝形式的創新。作品突破歷史專題片影像加畫外音的習慣模式,在調動歷史資料方面更加靈活自如,除影像素材之外,不僅加進了大量歷史照片、文獻資料、幕后采訪、實物、海報和戰局圖示等內容,而且還格外注重特寫與細節的渲染與刻畫。同時,借助大屏幕的背景影片和舞臺道具,搭建了十分逼真的歷史場景,把真實的歷史呈現與現場的情境再現交互使用,通過幻燈機、放映機、錄音機、檔案室以及電子沙盤等載體,讓主持人在“身臨其境”中穿插講述,進一步增強了故事的直觀性與生動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對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而言,歷史不再陌生,情感不再隔膜,仿佛給人以置身歷史現場聆聽動人故事的感覺,接受起來就更加順暢自然。

  歷史是條綿延不絕的長河,回顧過去,審視現在,為的是開創未來。《偉大的抗美援朝》帶我們重新走進那段如火如荼、充滿了苦難與輝煌的烽火歲月,目的不是要銘記仇恨,而是為了喚醒世人,歷史就是歷史,否定一切的歷史虛無主義是極其有害的。烈士的鮮血不能白流,先賢的功績應該珍惜!當是時,新中國強大的動員能力、人民軍隊的英勇無畏、萬眾一心共赴時艱的民族正氣,永遠值得懷念!盡管時過境遷,冷戰思維和武力干涉的威脅正在減少,但抗美援朝戰爭所熔鑄的不畏強暴、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主義氣概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不會過時!這理應成為新時期凝心聚力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精神支撐和寶貴財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