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專訪作家阿來:眼球經濟時代,我不怕被遺忘

http://www.00444477.com 2014年03月19日10: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上官云

  知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長篇小說《瞻對》于近期出版。18日下午,阿來接受記者專訪,分享兒時經歷與創作經驗。阿來說,他兒時曾生活在一個貧瘠的村莊,利用寒暑假采藥、砍柴籌集學費。在登上文壇后,又從寫詩轉向小說創作。但在阿來看來,大多數人的生平不是坐過山車,在構思作品時應遵照社會本身運行的邏輯,跟隨自己的情感進入到可以寫故事的狀態。“我不會為了某種文學觀念寫作,也不會為數量寫作,寫作就是一步步往前走。眼球經濟時代,我不怕被遺忘。”

  頑強求學:走一百多里山路 靠砍柴籌集學費

  現年55歲的阿來出生在大渡河上游的一個藏族村莊,這里的居民曾過著半牧半農耕的生活。阿來五六歲開始放羊,到了上學的年紀就在只有兩三間校舍的村小上課,后來更要翻山越嶺走一百多里路去讀中學。冬寒暑熱,阿來孤寂地行走在山路上,頑強堅持學業。在他早期的小說里有個孤寂敏感的孩子,阿來說,那便有他童年的印記。

  “你可以想象一下,當時那樣一個貧瘠的村莊,對個體有著另外的要求,比如要會打獵放羊、會干活身體好,如果太對文化感興趣就會顯得很孤獨,而我卻總想著學點兒別的。”阿來直言,每逢寒暑假回家,他都要上山采草藥、打柴籌集書費和學費。“冬天砍柴賣掉,一分錢一斤賣給別人,一天砍五百斤能掙五塊錢。”

  付出體力還在其次,真正讓阿來感到孤獨的是精神層面。阿來說,每逢回校,都需要當時生產隊開證明證實假期表現,雖然他學習一直很好,但因為要賺錢存學費,無法參加生產隊勞動,就拿不到證明,“沒證明我就是個‘壞人’,而且砍柴還要偷偷摸摸怕被人發現,從小那種孤獨其實來自于此。”

  從師范畢業后,阿來被分到一所鄉村學校教書。“那會兒在鄉村學校教書是個相對簡單的事情,課本只有薄薄的幾冊。慢慢地我就想干點什么,開始讀很多的書。剛好80年代流行寫詩,我就想,我也有這樣的意愿,是否也能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就這樣,阿來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登上文壇:從詩歌轉向小說 不為文學觀念寫作

  阿來最初登上文壇是以詩歌為人熟知,但在不久后卻轉向小說創作。究其原因,阿來說:“寫詩的情感狀態與寫小說不同。開始喜歡寫小說后,我也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迅速衰老,不再有那種激情洋溢的狀態;同時,社會現實如此復雜,詩歌容量有限,便覺得小說這種具有更大空間的文本體裁更適于表達。”

  在迄今為止的從業經歷中,阿來做過老師,編輯,同時很喜歡旅游、采風,堅持不懈地讀書,阿來把這稱之為“盡可能豐富自己的生活”。他說,這幫助我的寫作越來越寬廣。

  或許正是因為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阿來的作品常被讀者冠以“內蘊深厚”等字眼。針對目前文壇上一些內容泛泛的作品,阿來表示,作品缺乏深度一般是兩種情況所致,即認知程度和情感表達不足。“我不反對作品中有情感的小浪花,但作家應該有一種更深入刻骨的體驗。現在對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有一種不太好的理解,即怎么曲折怎么好,甚至故意設置過于戲劇化的情節沖突,這其實和實際生活中的人生體驗不太一致。”

  阿來說,大多數人的生平不是坐過山車,在構思作品時應遵照社會本身運行的邏輯,跟隨自己的情感,進入到那種可以寫故事的狀態,“我不會為了某種文學觀念寫作,也不會為數量寫作。”

  自評:寫作是一步步朝前走 不會刻意給自己的創作“畫圈”

  嚴格來說,阿來不算高產作家,他的每部小說間隔時間都很長。阿來說,那是因為他需要長時間的準備,“我能做的事情不多,但只要我下定決心就會要求自己做好。”

  以《格薩爾王》為例,寫這部作品阿來準備了三年,包括大量的案頭工作,閱讀超過兩百本書籍,包括史料與口頭傳說,并采訪幾十個民間藝人。

  “我很喜歡這種工作方式,一方面做案頭工作可以書房中隨時隨地閱讀,一方面能抽出幾個月時間去這些故事的發生地行走,考察人文地理,既豐富生活體驗,也為自己的創作積累素材。”阿來透露,每次寫完一本書,他拿到的材料不過用去十分之一。在他看來,創作應先把事情來龍去脈搞清,“不然寫作是一個多么無趣的事情。”

  “寫作就是一步步往前走。眼球經濟時代,作家害怕被遺忘,但我不是。在加深對文學的體認方面,我的每一部作品都小有進展。”阿來笑稱,在創作方面不會給自己畫圈,拘泥于“是什么類型的作家”,唯一的希望便是自己的創作能符合中國幾千年來文學傳統中雅正的標準。”

  盤點阿來的主要作品《塵埃落定》、《格薩爾王》、乃至新近出版的《瞻對》,均與藏族的習俗傳統有關。提及原因,阿來表示,自己有一半的藏族血統,30多歲以前一直都在藏地生活,有著天然聯系。而更重要的是受到自身創作理念的引導,“中華文化是多元的,寫這些作品,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全面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社會,看到他們的訴求。”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