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延續與欠缺——觀《鄉村愛情圓舞曲》(張麗卉)

http://www.00444477.com 2014年03月11日11:06 來源:天津日報 張麗卉

  在“馬上有N”的吉順之風中,《鄉村愛情圓舞曲》如約而至。象牙山中各類人物在或糾結或纏綿的鋪敘下,展示了新農村的新變化,并延續了詼諧、幽默的輕喜劇特點。回首鄉村愛情的舞步,劇中的主要人物、生活環境和故事線索相對一致與互相銜接,已經形成風格,并在近年成為春節假期里增添年味的一道休閑娛樂大餐。

  從曾經的《鄉村愛情故事》到現在的《鄉村愛情圓舞曲》(又稱《鄉村愛情7》),以一種草蛇灰線、你的尾我的頭這樣的接龍式表現方法,展現了劇中人物隨著時代變遷而日新月異的變化。如王小蒙從最初的經營手工作坊賣豆腐到如今的豆制品企業化、規模化;謝永強從最初艱苦的開荒山打水井到如今的果園中果實品質優良,企業越做越大且已經成為果汁飲料的加盟商;從屯子里的年輕人曾經在愛情路上迷惘,到如今各自建立家庭并開始為生兒育女的事犯愁。劉能、謝廣坤、趙四這幾位的“斗爭”更是不斷升級,從曾經的計較隨份子的多少到如今的為捐款而攀比數額;從曾經的汽車開不進小院門到如今的庭院里能并排存放兩輛汽車……這些改變既細流涓涓又濤聲拍岸,不僅發生在東北的象牙山,也發生在我們身邊。

  《鄉村愛情故事》劇如其名,演繹了鄉村、愛情、故事。在繼續承接了前六部平實歡快的基調下,《鄉7》中出現了光彩照人的一幕:長貴為救不慎落水的小梁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人們在整理長貴遺物時發現了一個賬本,那是長貴生前為幫助他人而欠下債務的記錄。于是全劇的內涵有了一個震撼心靈的基調,藝術的審美視角有了一個偉岸身影的燭照。象牙山的人們在腦子里會不時地和長貴的言行比照。村里決定擔負起這筆債務,組織全村捐款。雖說在數額上,劉能、謝廣坤還有攀比,但是生活的境界還是得到提升。大腳知道后覺得這是自家的事,應由自己來還清欠款,要把捐款轉為善款,幫助更需要的人。被救的小梁為報答長貴,希望大腳能認自己做干兒子,方便照顧大腳……這些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的情節,使《鄉村愛情圓舞曲》在悠揚中有著深刻,在輕曼中有著渾厚。對于生活劇而言,內容既要貼近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以上的“高亢”情節,成為了《鄉村愛情圓舞曲》的亮點,并將本劇推向了高潮,傳遞著“舍己救人”、“知恩圖報”、“樂于助人”的正能量。既寫出了人的日常起居,又體現了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此舉不但調整了影視劇內容與當前社會文化的關系和距離,還針對普通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例如,有人跌倒了,扶還是不扶)進行了探討,給出了答案,增強了該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鄉村愛情》能從1接續到7,獨領視壇風騷數年。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首先,雖不能說每一部都做到萬人空巷,但比起那些充斥在熒屏,粗制濫造的“抗日神劇”,像什么“捏鬼子腦袋如捏西瓜”、“抗戰英雄射箭都能拐彎”這些“雷而又雷”的情節,《鄉村愛情》系列劇以拙中有趣的質樸、黑土地的滋潤和對生活的貼近,贏得不錯的收視率。其次,從《鄉1》到《鄉7》合計有三百余集,國內電視劇以這樣數量出現的并不多見,卻都能展示若干百姓生活,寫出若干底層人生話題。連續地成為熒屏熱點,說明接近大眾身影的作品,能獲得觀眾的關注和青睞。而脫離地氣的“神劇”,編織得再眼花繚亂,也難以抓住觀眾的眼球。再次,從《鄉村愛情》系列能以接龍的方式將劇情延宕、將風格延續、將故事延展,讓人物形象不斷在每一橋段有所凸顯、讓家庭鄰里糾葛在各續集中有所鋪排,這是很不容易的。

  隨著劇集的播出,我們也看到《鄉村愛情圓舞曲》中的不足之處,它依然有著影視劇續集的通病——拖沓、冗長,例如是否辭退保安隊長,就演了兩集。并且,沖突的焦點大都集中在要孩子和鬧誤會等小問題上。這樣一來,長貴的救人、犧牲,其感人的至美,道德的高尚和審美的深刻,被婆婆媽媽、嘮嘮叨叨和長輩的只顧自己而忽略青年人生活的態度,給衰減了。特別是要孩子的情節幾乎貫穿了整個《鄉村愛情》的始終,從最初的皮長山和謝蘭的生孩子到如今的小蒙和永強要抱養孩子,似乎沒有了孩子,謝廣坤就活不下去,就人生矮化,就丟了魂靈。當今社會,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孩子確實是家庭生活的重心,即使是這樣,像王小蒙這個生活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敢想敢干有魄力又眼界開闊的女企業家,也不至于因為不能生育而郁郁寡歡,在公婆面前如受氣的小媳婦,播放十幾集了還限在是否抱養孩子這么簡單乏味的情節里。

  至于在鬧誤會里推動情節,既是對生活的揭示不能深入,也降低了藝術的表現力,甚至也輕藐了觀眾的欣賞能力。例如王大拿聞到了家里有臭腳丫子味兒,且不說他低頭去嗅臭味,這本身就不符合王大拿企業老板的身份,僅以此就誤會楊曉燕,也把前面對楊曉燕的熱戀給沖擊了。而楊曉燕先是莫名隱瞞保安隊長來過的事兒,然后再猶疑說出實情,也讓觀眾摸不著頭腦。這樣的誤會太過刻意和編織,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帶有普遍性。而這樣的矛盾使得劇情單薄并缺乏看點,行為背后和矛盾出現的文化意識沖突,被素質不高的舉止和誤會的偶然性遮蔽得只剩下某些“逗殼子”和“打嘴仗”。內在的美與丑、善與惡的矛盾被淺表化了。以至于讓觀眾忽略了編者為什么要讓長貴犧牲,和長貴犧牲后給鄉親們帶來的思想意義。加之,人物過于膠著在劉能、謝廣坤和趙四的糾葛上,顯得角色趨于單一。雖說電視劇在時空上有其藝術張力和局限,對于象牙山的民眾不能一一刻畫,要找有代表性的類型進行描寫,但是這并不妨礙鏡頭下角色的豐滿和優劣兼有,所以正直有威信的王老七應當筆墨多些,貪小便宜的劉能和私心頗多的謝廣坤,以及趙四之間的糾葛就要有度。雖說這些不足,在全劇只是散點出現,卻畢竟影響到《鄉村愛情圓舞曲》的質量。

  作為年輕觀眾的我更期待出現《鄉村愛情》的“進行曲”。不僅要推出節奏明快的歌頌新時代新農村的大劇,也應成為一部人物形象整體素養提高,語言文化底蘊豐富,矛盾沖突變得合情合理的佳作。希望這部長篇接龍電視劇,今后要情節內容變得緊湊、內涵引人入勝,生活觀、文化觀、審美觀不斷完善。希望本山大叔不僅用通俗化、大眾化的內容給電視觀眾以真摯的情感和美的享受,也讓觀眾在看《鄉村愛情×××》時審美有所升華,既看到劇情中對新村民優秀品質的謳歌,也能恰當地批評小農意識在文化浮躁下的表現。我們期待著《鄉村愛情8》、《鄉村愛情9》甚至是《鄉村愛情N》的出現,讓《鄉村愛情》系列成為優秀的文化產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