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喻繼高與江蘇工筆花鳥畫派

http://www.00444477.com 2014年03月07日12:58 來源: 馬鴻增
詠白鷺(2007年)詠白鷺(2007年)
卜算子·詠梅(2014年)卜算子·詠梅(2014年)
荷塘白鷺(2008年)荷塘白鷺(2008年)
白菊(2008年)白菊(2008年)
瑞鶴盼曉(2013年)瑞鶴盼曉(2013年)
嶺南早春(2007年)嶺南早春(2007年)
雙憩(2013年)雙憩(2013年)
鏡片系列之一(2013年)鏡片系列之一(2013年)
鏡片系列之二(2013年)鏡片系列之二(2013年)
鏡片系列之三(2013年)鏡片系列之三(2013年)
鏡片系列之四(2013年)鏡片系列之四(2013年)
云海松濤(書法,2014年)云海松濤(書法,2014年)
瑞鶴迎春(2014年)瑞鶴迎春(2014年)
春滿神州(2014年)春滿神州(2014年)

  關于喻繼高工筆花鳥畫的藝術成就,不少專家學者已作了多方面的評論。我想轉換一個視角,即從江蘇工筆花鳥畫整體發展狀態及在當代中國畫壇的地位的角度,來確認喻繼高的藝術定位。

  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江蘇中國畫創作在全國異軍突起,實際上逐步形成了兩個畫派:一個是以傅抱石為首的新金陵畫派(山水畫為主,人物畫為 輔),另一個是以陳之佛為首的江蘇工筆花鳥畫派。遺憾的是多年來人們只關注前者而忽略了后者,甚至由于認識上的偏差而產生對陳之佛、喻繼高等藝術定位的游 移飄忽,時而將他們劃入新金陵畫派,時而置之不提,時而又另提“陳派”。我本人一度也曾處于這樣的矛盾狀態之中。

  這種不正常的狀況,不應再繼續下去了。

  從實際出發,我主張命名為“江蘇工筆花鳥畫派”。這個畫派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20世紀五六十年代為開創期,70年代后期以來為拓展期。

  江蘇工筆花鳥畫派誕生于中國工筆花鳥極度凋零的時代。工筆花鳥始于六朝,至唐代獨立成科,五代形成“黃筌富貴”、“徐熙野逸”兩種藝術風格。宋 代宮廷畫院更由于皇帝的提倡而達于鼎盛。但元、明、清以來因水墨寫意文人畫勃興,工筆重彩越來越少人問津,到民國時期幾乎瀕臨絕跡。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 下,陳之佛、于非闇等毅然選擇工筆花鳥,并卓然形成“南陳北于”兩種代表性風格,也可以說是分別以陳、于為領軍人物的南、北兩個工筆花鳥畫派。

  陳之佛開創畫派之功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藝術觀念。強調花鳥畫的本體特點,崇尚意境和情調。意境“就是畫家的思想感情通過對象描寫而與對象融合后 所表達于畫面的情調”,他既鮮明地提出“思想觀點變了,繪畫的意境也必然隨之而變”(使人聯想到傅抱石的“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同時堅決反對不 尊重藝術規律的庸俗化的政治圖解。二是藝術語言。在繼承宋元傳統畫法的基礎上,吸納了東西方繪畫色彩和圖案造型之長,創造出融抒情性、生動性、裝飾性于一 體的新畫風。格調富麗而典雅,對比而和諧,即使濃妝艷抹,也能歸于平淡天真。積水法和有色紙絹的運用是他的獨創,愈增古樸莊重之美。三是發現和培養人才。 陳之佛主要從事工藝美術教育和研究,自1934年起鉆研工筆花鳥,可謂孤軍奮戰。直至1949年以后,才正式接收工筆花鳥門生,喻繼高就是他晚年最得意的 弟子。陳之佛的女兒陳修范、女婿李有光直承家學。1958年,陳之佛由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主任調任新成立的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同年,比他小20歲的李長 白從無錫華東藝專合并到南藝,精于工筆花鳥;另一位畢業于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的青年教師劉菊清也調來南藝,成為陳之佛的傳人。以上6位畫家,構成了江蘇工筆 花鳥畫派的基本陣容。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工筆花鳥畫壇又涌現出一批后起之秀,如江蘇省國畫院的張德泉、喻慧、趙治平,南藝的江宏偉、孔六慶、張曉星,南京軍區部隊的 李大成,南京市的王德舜、朱忠琇、譚紅屏、楊曉梅,蘇州的姚新峰、李伯慶,無錫的張劍芳,揚州的顧揚,南通的王法,鹽城的金城君,連云港的賈俊春等。他們 在總體上既承傳了老一輩開創者格調典雅靈秀、講究詩情意境的傳統,又在精神內涵和藝術語言上有所拓展和豐富。在一部分作品中,程式化的人格寓意轉化為個人 對大自然生命力的感悟,古典的“天人合一”與現代生態和諧意識相交織;構圖多有破“虛”為“實”以增審美張力;筆墨色彩形態更呈多向趨勢,或工筆重彩,或 工筆淡彩,或重彩與水墨相結合,出現了“和而不同”的景象。他們中好幾位在全國性大展中屢屢獲獎。江蘇工筆花鳥畫派已成為當代中國畫壇上一支引人注目的勁 旅。

  陳之佛開創了江蘇工筆花鳥畫的一代新風,但不幸于1962年英年早逝,年僅66歲。在他之后,喻繼高逐漸成為領軍人物。這是由喻繼高的藝術道路、創作成就、人格力量和巨大影響所決定的。

  1951年,19歲的喻繼高由家鄉徐州銅山縣農村考入了南京大學藝術系,幸運地成為傅抱石、陳之佛兩位大師的學生。傅抱石對他的影響主要在堅定 地走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之路,陳之佛對他的影響則在工筆花鳥創作理法和沉靜心態。作為課代表,喻繼高比別人有更多機會接受指導,并觀摩和臨摹老師原作。 1955年畢業后,他們仍然關系密切。1956年,喻繼高的作品《牡丹蛺蝶》即入選全國青年美展并獲二等獎,1958年便在南藝開設工筆花鳥畫課程。 1959年夏陳之佛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和布置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松齡鶴壽》,請喻做助手,并要共同署名,喻婉言謝絕。同時,喻和南師大教授楊建 侯合作完成同樣尺寸的工筆《孔雀圖》。正因為喻的出色,1960年他正式進入江蘇省國畫院,受聘為助理畫師,并擔任了畫院首屆學員培訓班的輔導員。 1963年,他的作品《春光爛漫》又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

  真正使喻繼高名聞全國的代表作是創作于上世紀70年代的《荷香鴨肥》和《梨花春燕》。前者富麗繁茂而親切和諧,后者雅潔如雪而動人心弦,由此揭 開了他的兩種審美風格取向。從此,他的作品頻繁地參加全國大展和應邀到國外展出,走進許多重要場所,更走向了廣大人民群眾之中。1984年,他被任命為江 蘇省國畫院副院長;1987年,被選為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名譽會長;1993年當選為江蘇省美協副主席。1997年,喻繼高個人畫 展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廳展出,這是他繼1986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個展之后的又一次成功之展,聯合國文委會向他頒發了獎狀,表彰他在中國繪畫上的卓越 成就和對世界文化交流作出的巨大貢獻。2001年,他受到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接見。

  喻繼高工筆花鳥畫藝術的獨到之處在于,他在傳承陳之佛精美、典雅、恬靜畫風的基礎上,滲入了濃烈的鄉土情結和新時代的昂揚詩情,對宋元傳統精髓 的把握及對民間審美趣味的把握,使他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明朗的氣息和活潑的生機,達到了曲高和眾、雅俗共賞的境界。這些特點,在《荷香鴨肥》《梨花 春燕》《春江水暖》《櫻花鴛鴦》等代表作中表現尤為鮮明。這是他之所以成為新時期江蘇工筆花鳥畫派領軍人物的重要原因。用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潘絜茲的話來 說,喻繼高的畫沒有古代院體畫的矜持作態的富貴氣、宮廷味,也沒有古代在野派那種恬淡幽遠的隱逸氣、江湖味,他是入世的、屬于我們新時代和人民的藝術。 “繁盛、充盈、豐富、歡樂、光彩照人、典雅秀麗、風流蘊藉、活潑天真、雍容豁達、泱泱大度,這就是喻繼高工筆花鳥畫的基調和風格。”這里接連用了10個形 容詞,足見器重之情。

  人們常說畫藝難以達到“三滿意”,即專家點頭、群眾喜愛、領導贊賞。然而喻繼高做到了。

  且看專家之論:

  楊建侯早在1984年就指出:“陳之佛作古后,主持其事業而卓有成效的當推喻繼高。”

  李松說:“他把工筆花鳥畫推進到新的高度。”

  孫克評他“是新中國成立后培養的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畫家的代表人物”。

  董玉龍將“南陳北于”、“南喻(繼高)北田(世光)”并稱為20世紀后半葉中國工筆花鳥畫四大家,說“前三位已走進歷史”,而“喻繼高仍繼續在現代中國工筆花鳥畫壇耕耘播種,譜寫著新時代的歷史輝煌”。

  周積寅認為喻是“陳之佛之后第一人”。

  陳傳席說:“中國的工筆花鳥畫,陳之佛、于非闇之后,喻繼高是被公認為中國第一流的畫家。”

  尚輝認為他“光大陳之佛開創的工筆花鳥畫風,使之更具有現代意義上的審美判斷和視覺感受”。

  喻繼高創造了中國工筆花鳥畫史上幾個“第一”:作品印刷總發行量超過一億,數量第一;為中南海繪制《蒼松瑞鶴沐朝暉》寬8.15米,高2.8米,畫幅第一;先后被邀請至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直至聯合國總部大廳面向世界各國代表,又是第一。

  說到喻繼高的人品,可謂有口皆碑。他正直、善良、樂于助人、嫉惡如仇。“文革”期間,他冒著巨大風險保護了傅抱石429幅遺作;多年來數十次赴 北京為國家機關繪制多幅大畫,分文未取;為救助孤寡老人、失學兒童數十次捐款;為抗洪救災、運動會、藝術節、殘疾人事業、希望小學乃至農村文化中心,慷慨 捐款捐畫。我和他有多年的交往,體會良多。1973年我從下放勞動的張家口分來南京工作,成為他的部下,那時他是江蘇省美術創作組副組長,對我很是關心。 因為夫妻分居兩地,一度我曾想調回故鄉高郵。他聽說后,曉以大義,竭誠相勸,說:“你是中央美術學院史論專業科班畢業,在南京才能發揮作用,到高郵實無用 武之地。”走過這么多年的藝術旅程,至今我仍心存感激。他愛憎分明,為維護民族文化傳統,他堅決抵制錯誤思潮,敢于仗義執言。對真正的藝術創造精神卻又鼎 力支持,對畫壇后輩愛護有加,悉心指點。

  所有這些方方面面的總和,自然而然地把喻繼高推上了江蘇工筆花鳥畫派領軍人物的位置,也推上了中國當代工筆花鳥畫壇主要代表人物的位置。

  由陳之佛開創的江蘇工筆花鳥畫派,在喻繼高的帶領下,已成為新時期中國畫壇上的一支生力軍,與于非闇開創的北方工筆花鳥畫派并峙稱雄。這兩個畫 派在藝術精神上有不少相近之處,比如對生活和傳統的重視、對花鳥生命力的體悟、對意境創造的追求等。但在風格取向上,具有相對的差異性。比如,北派多厚重 美,蘇派多靈秀美;北派多富麗感,蘇派多恬淡感;北派多壯氣,蘇派多文氣;北派多剛放,蘇派多柔韌等等。但我們也看到,在現代化、信息化的條件下,南北兩 派似乎加快了相互吸收的傾向,一些作品已經分不清流派。這是一個正面、負面同時存在的兩難狀態。從風格多樣化、豐富化的角度來看,我以為還是不要“合流” 好。畫派的個性化與畫家的個性化,應當具有同樣的價值和意義。喻繼高作為一位承前啟后的人物,他的藝術精神和藝術特質,不僅值得“派內”畫家深入研究,也 值得“派外”畫家仔細品味。

  畫派的生命力,取決于代表性畫家的產生和優秀作品的出現。陳之佛、喻繼高已經作出了表率,張德泉、江宏偉、喻慧、趙治平、孔六慶等已成為中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在喻繼高的帶領下,江蘇工筆花鳥畫派必將更加大有作為,在海內外綻放奪目的光華。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