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沉潛文化情懷 砥礪創作品質(王丹彥)

——淺談2013年中國電視劇創作

http://www.00444477.com 2014年02月21日09:47 來源:人民日報 王丹彥

  ●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態與播出環境,中國電視劇適時調整與社會、觀眾的適應角度,繼續堅定地走“以質取勝、創新發展”之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表現了電視劇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真正有口碑的作品往往不是依靠浮華表象求得暫時的市場先機,而是能夠將充滿活力和最受百姓關注的社會內容搬上方寸熒屏,讓觀眾在被精彩劇情深深吸引的同時,也會真切而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化解誤讀、滋潤心靈的親近感

  2013年,我國電視劇總產量達441部15783集,面對文化消費浪潮的沖擊與挑戰,不少電視劇創作團隊更加主動地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運用視聽藝術豐富百姓精神世界,增強百姓精神力量,滿足百姓精神需求,把自覺的文化追求植入誠意創作,將時代的美學理想融入創新探索,在歷史與現實的時空掃描里熔鑄對未來的向往和希冀。

  用審美表達,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當今,大眾傳播的社會語境正在悄然發生著深刻變化,能否用有品質的創作高揚時代主流精神風尚,用有內涵的藝術作品聚合社會正能量,是當下電視劇創作能否從多聲部文化喧囂中砥礪品質的關鍵環節。回顧2013年,在類型、題材、風格均不拘一格的電視劇創作中,以下三方面邁出了堅實的腳步。

  一是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在2013年迎來自我超越與突破的時空節點。主創者更加自覺地從“再現輝煌”與“刻畫品格”的史實影像出發,去揭示蘊含在歷史畫卷中的精神感召和價值指引。首次全景展現1927年到1932年間中國共產黨人對革命道路艱辛探索歷程的《尋路》,以嚴謹認真的歷史精神,以史料和藝術手法運用方面的創新勇氣,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先驅探尋救國之路的偉大情懷與卓越智慧,激發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增添了當代中華民族尋夢、筑夢、圓夢之旅的寶貴歷史積淀;人物傳記類作品《毛澤東》《陳云》《聶榮臻》,通過細膩生動的人性刻畫、富有濃郁的年代和生活氣息的氛圍營造,引領人們更有質感地走近“國之棟梁”,更加真實地感受“中國精神”,深刻而又形象地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而從平型關大捷開篇的《我的故鄉晉察冀》,致力于把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的主題內核融于百姓故事與傳奇講述的《打狗棍》,以戰地轉移的感人故事切入烽火硝煙的《穿越烽火線》,都在題材、理念、視角、表達等諸多方面做出有益嘗試。

  二是歷史題材電視劇可圈可點。近年的某些歷史劇創作出現了一種以“杜撰加戲說”為形式、以“權謀加后宮”為框架的不良風氣。可喜的是,2013年出現了幾部持守清醒的歷史觀、提煉傳統精粹、彰顯中華文化的大作品。一部《大秦帝國之縱橫》,以中國政治文明初創的戰國時代為敘述時點,巧妙展現了諸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形象揭示了中國統一文明鼎新的大轉折。一部《楚漢傳奇》,在浩繁史實講述中凸顯人文情懷,以開放靈活的敘事手法、豐實立體的人物塑造,使觀眾在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引發對歷史與人生的哲思。一部《趙氏孤兒案》,懷著對民族藝術經典改編的沉穩求實心態和探索創新精神,體現出對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信仰的珍視和弘揚。盡管歷史劇在收視拉動方面還要加強探索,但2013年的歷史劇為電視劇如何激發觀眾對于歷史脈絡的“群體”想象,將傳統文化尋蹤與時代精神弘揚深度交融,提供了寶貴標桿。

  三是民族題材電視劇拓寬了電視熒屏的藝術表現視野。《阿娜爾罕》以新疆和平解放前后為時代背景,以一名維吾爾少女的命運波折為敘述線索,向觀眾展現一曲風云激蕩的民族長歌、一段感人肺腑的患難真情、一幅見證歷史的多彩畫卷;《西藏秘密》深刻而又生動地展示了上世紀30至50年代西藏風云際會的歷史巨變和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茶頌》講述了云南各族人民用茶葉支援西藏抵御外辱的歷史故事,藝術地呈現了各民族人民團結一心、以茶抗敵的壯麗史詩。這些詩化彰顯民族歷史的作品,不僅具有視聽的審美吸引力,而且滿足了廣大觀眾對于少數民族發展史的認知需求。

  用潛心創作,觸碰現實,化解誤讀,滋潤心靈

  在2013年電視劇創作中,熱衷于夫妻矛盾和婆媳惡戰、局囿于生活瑣屑和小是小非、夢幻于不食人煙的偶像劇在減少。創作者在深度體驗生活的基礎上更加充滿理性地處理觀眾口碑與收視熱度的關系,有銳度、有溫度、有態度地聚焦社會熱點、守望社會公平正義,昭示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時代主題,引領社會認知,為電視劇業創造了難得的年度市場業績。

  在我國包括養老制度和生育制度在內的全面社會改革進入深水區之時,電視劇在養老題材和育兒題材方面佳作頻出。《老有所依》《有你才幸福》等勇于直面時代發展中的社會養老困局,展示時代變遷中老百姓的酸甜苦辣,通過倡導積極的人生態度、智慧的生活理念和溫暖的親情觀念,為和諧社會氛圍注入正能量,體現出“把脈時代進程,深掘生活底蘊”的文化意識。《小兒難養》《辣媽正傳》《小爸爸》《斷奶》《寶貝》《孩奴》等多維度地以生養子女的中心話題連綴層層家庭關系與錯綜情感糾葛,通過對極具普遍性的現實問題的揭示,嘗試展現當代年輕人在家庭、工作、社會等方面的心理成長、責任培養和社會角色認知。講述北京普通百姓在時代發展中辛勤創業的《正陽門下》,引發收視熱潮的《咱們結婚吧》,聚焦基層改革的《正午陽光》,這些作品從不同側面充滿質感、飽含溫情地描繪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現狀和生活理想,揭示時代變遷中的生活底蘊。

  這些作品是機敏的創作眼光、真誠的創作態度、扎實的創作作風與銳意創新的勇氣四者合力之舉。真正有口碑的作品往往不是依靠浮華表象求得暫時的市場先機,而是能夠將最能展現改革大潮中充滿活力的社會景觀、最受百姓關注的社會境遇、最能與觀眾產生共鳴的“草根”故事搬上熒屏,讓觀眾在被精彩劇情深深吸引的同時,也會真切而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化解誤讀、滋潤心靈的親近感。

  用生動形象,彰顯道德情懷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當下社會,思想領域呈現出多元化、多樣性、多層次的格局。運用各種藝術手段,將熱愛國家、誠實守信、樂崗敬業、友善助人等基本道德規范潛移默化地融入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情節發展之中,提升社會道德文化水平,越來越成為電視劇創作的一種自覺。

  2013年,聚焦盲人群體的《推拿》采用沉靜基調,深蘊文化情懷,著重表現盲按摩師活出人格尊嚴的飽滿精神世界,主人公面對人生的挑戰精神時時令人充盈于心。展示與懷念國人災難史的《唐山大地震》通過情感的救贖、人文的關懷、溫情的營造極具現實觀照情懷。將抗日情節和親情元素結合起來的《上陣父子兵》,在愛國、親情的雙線敘事中把小人物的大精神和細膩的父子情描寫得沁人心脾。

  《闖天下》《闖關東前傳》《大宅門1912》等通過對傳奇故事的生動講述,塑造了一組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平民英雄群像。《全家福》《我的父親母親》《娘要嫁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通過懷念中國人的心靈成長史和婚姻戀愛史,讓觀眾在純真、糾結、艱辛而又快樂的往昔歲月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品味生活的真諦。《精忠岳飛》《隋唐演義》等以歷史人物、傳奇故事為敘述依托,使人性光輝與道德光彩彰顯于方寸熒屏,使人們在審美享受中受到人生教益。劇中那些波瀾壯闊的民族歷史、撼人心魄的革命斗爭、引領風騷的英雄人物、充滿質感的平凡生活、懲惡揚善的命運起伏演繹成感動心靈的精彩故事,為社會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為人們構筑寶貴的心靈棲息地注入了股股清泉。

  回首2013年,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態與播出環境,中國電視劇適時調整與社會、觀眾的角度,繼續堅定地走“以質取勝、創新發展”之路,在著力表現革命歷史進程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同時,努力讓其成為當代人的信仰力量與精神偶像,在敏銳而深入關注民生話題的同時,將故事回歸到最質樸的溫情講述,在彰顯中華民族獨特文化傳統、獨特歷史命運、獨特基本國情的同時,揭示了我們走適合自己特點發展道路的必然性,在充分發揮熒屏藝術獨特魅力的同時,深刻闡釋幸福主題、深情憧憬民族夢想,在積極借鑒所有人類文明創造有益成果的同時,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內容、新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表現了電視劇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