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2013·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論壇 >> 正文

丹增:在2013·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論壇上的講話

http://www.00444477.com 2014年01月03日10:43 來源:中國作家網 丹增
丹增在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這次應該算是首屆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成立以后首次召開專題評論會,這個會議是在白庚勝同志的提議下,由創聯部承擔主辦的。

  我借這個機會,說這么一個意思。第一,我們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是去年成立的,現在已經是一年多的時間,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圍繞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和發展做了一些工作,這些工作有的比較實,比如辦班,由魯迅文學院牽頭現在已經分別在內蒙、新疆、西藏、云南等省份辦了七期少數民族作家培訓班,每期都是22天,每次都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和作家來授課,每期學員大致在40人左右。今年最后一期班在云南辦,我前兩天在云南參加了開幕式,還講了一課。這個錢是我們中國作協出的,這樣辦班到底好不好?有什么效果?我過去不太了解。但是,我這次參加了云南的這個辦班以后,確實辦得很不錯。因為把少數民族作家里面比較有潛力,而且平常培訓機會比較少的這些人集中在一起來,這次辦班都請了一些國內比較有名的專家、學者。那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的,如果是辦了七期班,每期40個人,四期280個人,大概今年一年的時間里,我們培訓了200多個少數民族作家,這在歷史上是很少有的。

  第二、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集,現在已經差不多了,10個民族19卷。建國以來少數民族的出書還不少,比如建國多少周年、或者哪個自治區成立,這樣的書出的比較多。我原來也是怕花這么多錢和精力又重復出,送也沒人要,但是我這次看了一下目錄和方案,這是從三中全會以后,1979年到去年年底,新時期的少數民族文學,這個書現在第一批就出來了,我們一直要把55個少數民族全都出完,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這個工程的意義在哪里?因為各個少數民族地區的知名作家、乃至主編很重視選書,選的很不錯,因為原來有時候漏掉,有時候選的母語創作作品不是太多,這次既有母語創作也有漢語創作,全部都是在國內刊物上發表過的,而且都是作家認可的代表作。第一,選的很全面,第二,它的歷史性、資料性和實用性很高,看了這個書,就知道改革開放以后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情況,這也是我們做的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

  第三,就是我們這個研討會,今年是第一屆。我與白庚勝同志交流,他提議定期開,爭取每年或者隔年開一次。如果每年開很有必要,我們就每年開,而且這個經費,每年是50萬,在哪里開,50萬打到哪里去。如果在北京開,這個錢花的很多,我們坐三個半小時的飛機,如果在成都開,一個小時就到。到其他一些我們不太能去的地方開,會引起當地黨委的重視。這次研討會最后由白庚勝同志和尹漢胤商量,到底一年開,還是兩年開,總之我們以后把它固定下來。

  第四,我們每年要開一次少數民族文學年會,我們去年在云南開的,因為我在云南工作了十幾年的時間,對云南比較熟,如果大家都愿意,可年年在云南開。但是,年年在云南開也不是太合適,年年都跑云南去,還不如我們輪著開。我們去年在云南開,明年在新疆開,這樣我們還可以去一趟新疆,后年西藏愿意也可以,內蒙愿意也可以,這樣每年開一次。像我這樣做中國作協的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的主任,實在不是很稱職,如果講少數民族的很多作家,比我好的太多了,就說我們藏族作家,也有很多比我強的。因為我在中國作協工作過,也有一點作家的身份,中國作協信任,讓我擔任少數民族文學的主任,我個人的影響跟那些人沒法比的。我這一屆也只有五年,因為現在有個規定,好像70歲以后就不能再擔任這個職務了,我還有四年,這四年做兩三件事,我退下去也很高興。下次接替我的人肯定比我做的好,黨中央一代比一代好,最近三中全會一開,改革的信號一發,真的是比上一屆好很多,我個人是這么認為。所以,文學家也是下一屆肯定比我個人能力強,也一定會做的很好。但是,這五年里邊,主要是把作家培訓好,把書出好,把年會開好,只能如此了。不能文學委員會什么事都不干,那就謝幕的時候自己欠大家很多,欠少數民族的,欠大家的我沒有辦法償還,只能到廟里面謝罪。

  第二個方面,我們今天開這個評論會確實很重要,現在全國最弱的就是評論,我是這么認為。說文學類型里面,又是散文,又是小說,那么多,但是評論相對比較弱。而且這個評論也是有問題的,現在評論基本上單一性的,一本書的研討會,我一年不敢說月月,起碼兩三個月參加一次,像小小的云南這樣,經常開一個作品的研討會。而一個作品的研討會,基本上歌功頌德,最后再說句建議,或者不痛不癢的一個批評意見。評論這樣下去找不出方向。文學發展的方向、文學發展的脈絡、文學發展的歷史就是要靠評論,但是現在這種方向性的、歷史性的、脈絡性的評論沒有。現在專業評論隊伍越來越少,專家評論家現在越來越少,現在所謂評論就是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黨校,社會上當然也有一些評論刊物,天津和廣西有評論刊物還比較好,我們現在的文學刊物是3000多個,但是做評論的很少,里面真正有影響的評論刊物更少。所以,評論是現在最薄弱的一個問題,聽說中國作協要成立評論委員會,中國文聯馬上要成立一個評論家協會,原來中國文聯有12個協會,現在再加一個評論家協會,這就開始對評論引起重視了。但是,引起重視不等于解決評論上的問題。

  這就是為什么一定要開這個評論會,而且要開年會。現在要盡可能把評論隊伍組織起來,評論隊伍不僅包括少數民族,也包括漢族評論家。到底評論有什么作用?我覺得評論的目的主要有三個:

  第一,促進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這是評論會的根本目的。通過這一次編少數民族文學選輯已經看到,少數民族文學確實是前所未有的發展,無論是作品的數量,還是作品的質量,這簡直是想都想不到的。比如藏族,在1982年第二次文代會開會的時候,西藏給了五個名額,青海兩個名額,四川兩個名額,青海、四川最后各來了一個,因為沒了,選不出代表的作品,西藏來了四個人,其中有一個沒有作品,但是他編了一個西藏的古代文學史,是西藏大學的一個教授。今天再看看藏族的作家,不得了,母語創作的、漢語創作的,在國內刊物發表,其他的少數民族也是一樣。所以,現在看來,繁榮是大趨勢,這個繁榮是空前的繁榮。所以,我們的評論要促進更加繁榮,尤其現在已經出名的能夠更上一層樓,年輕人更多培養,這是一個目的。我們每年開評論會,第一個目的就是促繁榮。

  第二,我們這個評論會要促交流。少數民族之間相互交流是很重要的,因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過去有一句話就是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少數民族文學就是這么來看,首先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因為每個少數民族的審美觀還不太一樣,包括對文學的審美也不太一樣,然后通過交流是美美與共,美美與共以后,是天下大同。實際上就是能起到一個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和諧,我們能起到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團結、共榮。我們今天在座的有那么多的少數民族,我們經常相互見到,見了以后增加感情了,增加感情以后民族之間的隔閡就沒有了,而且能了解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傾向。蒙古族的文學、蒙古族的詩是很好很好的,我四年前專門去找成吉思汗的墓,然后找成吉思汗的出生地,那個地方跟俄羅斯有20公里,我就到了那里,整整在草原上走了五天,賓館也沒有,飯店也沒有,全是睡賬篷,有時候還睡在汽車上,洗臉是不可能的,洗澡也不可能,去河邊擦擦,但是那個地方很干凈,五天沒換衣服都沒事。所以,我在路上找蒙古包,那里房子很少,很多是蒙古包,到蒙古包找人家要喝的、要吃的,蒙古語我還聽懂一點,但是還達不到交流的水平。那里的一個副主席陪著,很多地方不用給飯錢,他到那個地方朗誦一首詩,等于給飯錢了,你好好念兩三首詩,你這個飯錢也不用了。

  我最近看了少數民族文學歷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所有的少數民族,尤其比較大的少數民族,像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壯族、朝鮮族,文學開始全是詩,而且詩的歷史很長。實際上真正的少數民族里面寫小說是從解放前后才開始,歷史上的小說不多,有的還是一些劇,像彝族有一個彝劇。詩是每一個民族文學的源頭,也是每一個民族文學的標志。所以,我們開這個評論會,可以促進少數民族之間文學經驗的交流。

  第三,我們通過評論促進少數民族文學的質量,現在數量多,但真是好的、能夠在全國引起影響的不是太多。這次編書,除了一些比較有名的少數民族作家,像回族、藏族這樣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一些好的作品,普遍來講,少數民族作家群出現了,大量的作品涌現了,寫作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能夠在全國,甚至在國外產生影響的作品確實不是太多。所以,我們通過評論要促進這個繁榮。

  那么,這評論有一個導向問題,現在我們導向大家都想出書,而且都喜歡多寫,我個人感覺,不太鼓勵你多寫,不太鼓勵你出那么多書。如果你是一個作家,有一個代表性的作品能夠引起國內文學,國外文學關注的作品,你就是一個好作家。

  所以發展評論就是這么三個目的,第一促進繁榮,第二促進交流,第三促進質量提高。如果我們的評論圍繞這些開展,我想少數民族文學一定有一個很好的檢閱和成果。這次會議,首先感謝白庚勝和尹漢胤,因為這次會議,請人、整個會務工作是他們牽頭做的,很感謝他們,參會名單等從方方面面來考慮。我個人只是參加一個開幕式,然后提出這些意見。我這個話質量不高,但是沒有假話,基本上全是真話,這個會結束的時候是葉主任做小結,希望一天半的會能夠開好,謝謝大家!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